[1] 吴宏安,张永红,陈小勇,等.基于小基线DInSAR技术监测太原市2003-2009年地表形变场[J].地球物理学报,2011,54(3):673-680. [2] 岳建平,方露. 城市地面沉降监控理论与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 何庆成,叶晓滨,李志明,等. 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防治战略设想[J]. 高校地质学报,2006,12(2):161-168. [4] 李德仁,廖明生,王艳.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8):664-668. [5] 廖明生,裴媛媛,王寒梅,等.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技术监测上海地面沉降[J].上海国土资源,2012,33(3):5-10. [6] 张金芝,黄海军,刘艳霞,等.基于PSInSAR技术的现代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监测与分析[J].地理科学,2013,33(7):831-836. [7] 张永红,吴宏安,康永辉.京津冀地区1992-2014年三阶段地面沉降InSAR监测[J]. 测绘学报, 2016, 45(9):1050-1058. [8] 麻源源,陈云波,左小清, 等.星载InSAR技术支持下的昆明地表沉降监测[J]. 测绘通报, 2018(6):55-60. [9] 朱建军,李志伟,胡俊.InSAR变形监测方法与研究进展[J]. 测绘学报,2017,46(10):1717-1733. [10] 汪保存,远顺立,王继华,等.InSAR地面沉降监测精度分析与评价[J].遥感信息,2015,30(4):8-13. [11] 尹尧国,刘慧平,齐建超,等.基于改进Kriging插值模型的城市地面沉降变形趋势面模拟[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7,37(9):898-902. [12] FERRETTI A, PRATI C, ROCCA F. Nonlinear subsidence rate estimation using permanent scatterers in differential SAR interferometry[J].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 Remote Sensing, 2000, 38(5):2202-2212.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4] 李新,程国栋,卢玲.空间内插方法比较[J]. 地球科学进展,2000,15(3):260-265. [15] 徐乃政,姜月华,王敬东,等.我国东南沿海地面沉降类型及特点[J]. 灾害学,2005,20(4):67-72. [16] 赵团芝,侯艳声,胡新峰.宁波市工程性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J]. 上海国土资源,2016,37(3):60-64. [17] 张磊,杨帆,李超飞,等.宁波地面沉降的短基线集监测与分析[J]. 测绘科学,2017,42(3):77-82. [18] 王陈哲.基于InSAR的郑州市地面沉降监测应用研究[D].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