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晓光, 艾明耀, 张岳, 等. 基于多期离散观测数据的城市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分析与评价[J]. 工程勘察, 2017(2):68-73. [2] 辛亚芳. 西安市地面沉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InSAR数据后处理研究[D]. 西安:长安大学, 2011. [3] 王辉,周卫.用双曲线法计算软弱路堤沉降分析[J].山西建筑, 2007, 33(20):296-297. [4] 王志亮,黄景忠,李永池.沉降预测中的Asaoka法应用研究[J]. 岩土力学, 2006, 27(11):2025-2028. [5] 邵传青,郭家伟,王洁,等.地面沉降预测的灰色-马尔柯夫模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19(3):69. [6] 侯卫生,吴信才,刘修国.基于GIS的城市地面沉降信息管理与预测系统研究[J].岩土力学,2008,29(6):1685-1690. [7] 杨贵军, 赵春江, 邢著荣, 等. 基于PROBA/CHRIS遥感数据和PROSAIL模型的春小麦LAI反演[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0):88-94. [8] 李新, 程国栋, 卢玲. 空间内插方法比较[J]. 地球科学进展,2000,15(3):260-265. [9] 石朋, 芮孝芳. 降雨空间插值方法的比较与改进[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4):361-365. [10] 李军, 游松财, 黄敬峰. 中国1961-2000年月平均气温空间插值方法与空间分布[J].生态环境,2006,15(1):109-114. [11] 陈欢欢, 李星, 丁文秀.Surfer 8.0等值线绘制中的十二种插值方法[J].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4(1):52-57. [12] 黄杏元, 马劲松, 汤勤.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3] 鲁振宇, 杨太保, 郭万钦. 降水空间插值方法应用研究:以黄河源区为例[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4):11-14. [14] 李军龙, 张剑, 张丛, 等. 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的比较分析[J]. 草业科学,2006,23(8):6-11. [15] 井研, 胡庆武, 艾明耀, 等. 基于离散沉降观测的城市地面沉降监测研究[J]. 地理空间信息, 2016, 14(11):84-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