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元喜.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J]. 科学通报, 2009,54(16):2271-2276. [2] 魏子卿.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8,28(6):1-5. [3] 顾旦生,张莉. 我国大地坐标系统发展目标[J]. 测绘通报, 2003(3):1-4. [4] 肖斌. 我国测绘基准的历史与现状[J]. 露天采矿技术, 2007(1):29-31,48. [5] 时王侠. 论述我国测绘基准的历史与现状[J]. 露天采矿技术, 2007(3):13-16. [6] 杨霞, 肖建华, 周剑,等. 城市坐标系及图面矛盾、面积数值变化分析[J]. 城市勘测, 2019(5):51-55. [7] 符永好,冯学忠,黄汉存. 平面坐标系转换引起地块面积差异问题的研究[J]. 地理空间信息, 2003,1(3):15-17. [8] 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城市坐标系统建设规范:GB/T 28584-2012[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9] 陈永立,李新法,马会林,等.与CGCS2000相联系的独立坐标系建立方法研究[J]. 测绘通报, 2013(9):43-44,50. [10] 王解先,俞振武. 高斯投影引起的面积计算误差[J]. 测绘通报, 2003(4):5-6. [11] 温珍灵,崔文刚,胡君,等.高斯投影面积变形随偏离中央子午线距离的探讨[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33(6):16-19.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13] 杨润书,向更明,张述清,等.高原地区不同坐标系及投影面引起的面积误差[J]. 测绘科学, 2009, 34(1):90-91. [14] 党亚民,成英燕,吴秀娟,等. 不同坐标系图斑理论面积计算研究[J]. 测绘科学, 2005, 30(6):23-24,27. [15] 蔡元波,何春莲. 宁波市2000坐标系建立及推广应用研究[J]. 城市勘测, 2014(2):125-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