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晓萌,常占强,张景发,等.D-InSAR处理中失相干问题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2):260-263. [2] 翟会楠,马金辉,任勤,等.D-InSAR处理中相干性的优化参数[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6):102-105. [3] 田馨,廖明生.InSAR技术在监测形变中的干涉条件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3,56(3):812-823. [4] 周荣,顾爱辉,钱小娟.D-InSAR技术地表沉降监测概述[J].中国西部科技,2012(10):6-8. [5] 刘哲.基于D-InSAR的煤矿开采沉陷形变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6. [6] 周建民,李震,邢强.基于雷达干涉失相干特性提取冰川边界方法研究[J].冰川冻土,2010,32(1):133-138. [7] 王天祥.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地表形变监测研究——以兰州地区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15. [8] 成枢,刁建鹏,杜培贞,等.基线误差对InSAR的影响分析和基线估算方法[C]//全国开采沉陷规律与"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乌鲁木齐:[s.n.],2005:119-121. [9] 孙造宇,董臻.基线特征对天基双天线InSAR性能的影响分析[J].载人航天,2012,18(6):7-12. [10] 穆冬,朱力,倪晋麟.干涉SAR的基线干损和极限基线分析[J].现代雷达,2003,25(7):4-6. [11] 吴宏安,张永红.ALOS/PALSAR InSAR数学模型研究[J].遥感信息,2011(2):106-110. [12] 王天祥,王凯,马金辉.时空基线对D-InSAR相干性影响分析[J].科技视界,2015(14):17-19. [13] 杨福芹,程光亮,杨丽.InSAR基线对干涉图的影响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3):244-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