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耀彬, 李仁东, 宋学锋. 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 地理学报, 2005, 60(2):237-247. [2] 宋珂,王玉军,李胤.1999-2020年长江经济带(江苏段)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及人类活动驱动分析[J].测绘通报,2021(2):7-12. [3] 彭建, 赵会娟, 刘焱序, 等.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研究, 2017, 36(3):407-419. [4] XIAO He, LIU Yunhui, YU Zhenrong, et al. Combination of ecoprofile and least-cost model for eco-network planning[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4, 24(1):113-125. [5] 马克明, 傅伯杰, 黎晓亚, 等.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与理论基础[J]. 生态学报, 2004, 24(4):761-768. [6] PENG Jian, ZHAO Huijuan, LIU Yanxu. Urban ecological corridors construction:a review[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7, 37(1):23-30. [7] 俞孔坚.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J]. 生态学报, 1999, 19(1):8-15. [8] 黄木易, 岳文泽, 冯少茹, 等. 基于MCR模型的大别山核心区生态安全格局异质性及优化[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4):771-784. [9] 韩世豪, 梅艳国, 叶持跃, 等.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 水土保持通报, 2019, 39(2):192-198. [10] 陈德权, 兰泽英, 李玮麒.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广东省陆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7):826-835. [11] 吴健生, 岳新欣, 秦维.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重构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7, 36(3):429-440. [12] 谢高地, 张彩霞, 张雷明, 等. 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8):1243-1254. [13] 陈昕, 彭建, 刘焱序, 等. 基于"重要性-敏感性-连通性"框架的云浮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 地理研究, 2017, 36(3):471-484. [14] 刘春霞, 李月臣, 杨华, 等.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与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J]. 地理学报, 2011, 66(5):631-642. [15] 付梦娣, 罗建武, 田瑜, 等.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构建与优化:以秦岭地区为例[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4):1135-1143. [16] 韩向娣, 周艺, 王世新, 等. 基于夜间灯光和土地利用数据的GDP空间化[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2, 27(3):396-405. [17] YU Kongjian. Security patterns and surface model in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6, 36(1):1-17. [18] 潘竟虎, 刘晓. 基于空间主成分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内陆河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与格局优化: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10):3126-3136. [19] 李健飞, 李林, 郭泺, 等.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珠海市生态适宜性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1):225-232. [20] 张继平, 乔青, 刘春兰, 等.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北京市生态用地规划研究[J]. 生态学报, 2017, 37(19):6313-6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