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欧阳萍. 论通勤生活方式与伦敦的郊区化[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03-107.
[2] CAVALLARO F,DIANIN A. Cross-border commuting in central Europe:features,trends and policies[J]. Transport Policy,2019,78:86-104.
[3] 凌小静. 四大世界级都市圈交通出行特征分析[J]. 交通与运输,2018,34(6):13-15.
[4] 邹伟. 伦敦交通出行监测、评估及应对的经验与启示[J]. 《规划师》论丛,2024(1):422-431.
[5] 伍毅敏,李伟,杜立群,等. 北京通勤圈范围识别、特征与跨界通勤模式研究[J]. 规划师,2023,39(6):56-62.
[6] 邹伟. 通勤视角下上海及近沪地区劳动力供给与流动性研究[J]. 上海城市管理,2025,34(1):64-71.
[7] 谢智敏,甄峰,席广亮. 基于日常通勤流动的南京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J]. 城市规划学刊,2022(5):90-98.
[8] 彭继娴. 美国和英国全国居民出行调查比较研究[J]. 城市交通,2021,19(1):121-130.
[9] 邹伟. 新发展格局下都市圈城镇化率统计机制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2023(1):83-96.
[10] 王垚,钮心毅,李志鹏. 苏沪跨城通勤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初探[J]. 城市规划,2023,47(2):58-66.
[11] 邹伟. 国外城市及区域通勤研究的经验与启示[J]. 上海城市管理,2024,33(2):88-96.
[12] 姚宪辉. 通勤出行行为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13] 柴彦威,张艳,刘志林. 职住分离的空间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学报,2011,66(2):157-166.
[14] 刘敏. 城市通勤交通优化研究[D]. 南京:东南大学,2016.
[15] 阚长城,闫浩强,项雯怡,等. 基于互联网位置数据的通勤特征挖掘技术[J]. 城市交通,2020,18(5):6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