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则连. 煤矿采空区地基变形及对铁路工程影响评价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5. [2] 范洪冬,邓喀中,祝传广,等.基于时序SAR技术的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变形监测及预测方法[J].煤炭学报,2012, 37(11):1841-1846. [3] 花梅.高速铁路路基常用沉降变形监测方法浅析[J]. 铁道标准设计, 2014(S1):122-125. [4] 范洪冬.InSAR若干关键算法及其在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2010. [5] 师红云.基于时序雷达干涉测量的高速铁路区域沉降变形监测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6] 王志勇, 张继贤, 黄国满. 基于InSAR的济宁矿区沉降精细化监测与分析[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4, 43(1):169-174. [7] 查显杰, 傅容珊, 戴志阳. DInSAR技术对不同方位形变的敏感性研究[J]. 测绘学报, 2006, 35(2):133-137. [8] FAN H D, WEI G, QIN Y, et al. A Model for Extracting Large Deformation Mining Subsidence Using D-InSAR Technique and Probability Integral Method[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4, 24(4):1242-1247. [9] 廖明生,王腾. 时间序列InSAR技术与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 [10] 赵伟颖. 面向矿区沉降监测的InSAR技术应用研究[D].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2015. [11] 陈炳乾, 姜敏, 任耀,等. D-InSAR技术用于采空区上方桥梁沉陷监测的研究[J]. 煤炭工程,2012(10):107-110. [12] 杨俊凯, 陈炳乾, 邓喀中,等. 基于D-InSAR与概率积分法的开采沉陷监测与预计[J]. 金属矿山, 2015(4):195-201. [13] 廖明生,林晖.雷达干涉测量——原理与信号处理基础[M]. 北京:测绘出版社,2003. [14] 邓喀中,谭志祥,姜岩,等. 变形监测及沉陷工程学[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4. [15] 王正帅. 老采空区残余沉降非线性预测理论及应用研究[D].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