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成,徐刚,杨娟,等.激发坡面泥石流发生的坡度因素探讨——以重庆北碚地区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6,17(4):165-168. [2] 郭芳芳,杨农,孟晖,等.地形起伏度和坡度分析在区域滑坡灾害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2008,35(1):131-143. [3] 杨勤科,贾大韦,李锐,等.基于DEM的坡度研究——现状与展望[J].水土保持通报,2007,27(1):146-150. [4] 李天文,刘学军,汤国安.地形复杂度对坡度坡向的影响[J].山地学报,2004,22(3):272-277. [5] 马思煜,王春梅,土祥,等.坡度随DEM分辨率变化的地统计学解释——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J].地下水,2015,37(5):278-280. [6] 陈楠.基于信息损失量的坡度精度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14,16(6):852-858. [7] 赵牡丹,陈正江,晋锐.DEM提取地面平均坡度误差的量化模拟[J].水土保持通报,2002,22(3):55-57. [8] 汤国安,赵牡丹,李天文,等.DEM提取黄土高原地面坡度的不确定性[J].地理学报,2001,58(6):824-830. [9] 刘敏,汤国安,王春,等.DEM提取坡度信息的不确定性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7,19(2):65-69. [10] 汤国安,李发源,刘学军.数字高程模型教程[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11] 刘雄,李宇,陈刚.Arcpy支持下的线要素几何自动接边与属性检查[J].测绘通报,2016(8):114-117. [12] 余咏胜,彭艳丽,尹言军,等.基于Arcpy的影像地图自动处理技术研究[J].测绘通报,2015(3):82-85. [13] 胡卓玮,李洋,王志恒.基于DEM的四川省低山丘陵区坡度提取不确定性分析[J].山地学报,2012,30(5):636-640. [14] 师长兴,周园园,范小黎,等.利用DEM进行黄河中游河网提取及河网密度空间差异分析[J].测绘通报,2012(10):24-27. [15] 刘学军,卢华兴,卞璐,等.基于DEM的河网提取算法的比较[J].水利学报,2006,37(9):1134-1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