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延贵,匡尚富,黄永健. 洪水期岸滩崩塌有关问题的研究[J].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3,1(2):90-97. [2] 王延贵,匡尚富. 河岸崩塌类型与崩塌模式的研究[J]. 泥沙研究,2014(1):13-20. [3] 杨涵苑,李志威. 黄河源泥炭型弯道悬臂式崩岸模型研究[J]. 水力发电学报,2018,37(11):85-96. [4] 包承纲,李青云. 关于崩岸研究和预测的若干意见[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3,23(1):14-16. [5] 杨涵苑,李志威. 基于流量过程的若尔盖黑河下游崩岸规律研究[J]. 水力发电学报,2019,38(4):33-42. [6] 许全喜,谈广鸣,张小峰. 长江河道崩岸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37(6):9-12. [7] 余文畴,岳红艳. 长江中下游崩岸机理中的水流泥沙运动条件[J]. 人民长江,2008,39(3):64-66. [8] 冯传勇,郑亚慧,周儒夫. 长江中下游崩岸监测技术应用研究[J]. 水利水电快报,2018,39(3):47-50. [9] 邓宇,赖修蔚,郭亮. 长江中下游崩岸监测及分析研究[J]. 人民长江,2018,49(15):13-17. [10] 龙慧,严光云,段光磊. 荆江河段近岸河床演变规律及崩岸机理[J]. 人民长江,2006,37(12):75-77. [11] 杨则东,鹿献章. 安徽境内长江岸带崩塌遥感调查[J]. 国土资源遥感,1998,10(3):22-25. [12] 杨则东,鹿献章,褚进海,等. 长江安庆段河道演变及塌岸分析[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16(1):61-63. [13] 李长安,杨则东,鹿献章,等. 长江皖江段岸崩特征、形成机理及治理对策[J]. 第四纪研究,2008,28(4):578-583. [14] YAO Z,TA W,JIA X,et al. Bank erosion and accretion along the Ningxia-Inner Mongolia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from 1958 to 2008[J]. Geomorphology,2011,127(1-2):99-106. [15] 李溢汶,夏军强,周美蓉,等. 三峡工程运用后沙市段洲滩形态调整特点分析[J]. 水力发电学报,2018,37(10):76-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