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主办:中国地图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测绘出版社有限公司
月刊, 创刊于1955年
主编:陈平
ISSN 0494-0911
CN 11-2246/P
邮发代号:2-223
国外代号:M1396
读者中心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下载中心
更多...
《测绘通报》投稿模板
第八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通知(新二号)
第八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通知(新一号)
《测绘通报》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
《测绘通报》投稿指南
友情链接
更多...
测绘学报
测绘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国地图出版集团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0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5-08-25
上一期
极地测绘
南极地区星基精密单点定位服务精度分析及定位评估
刘洋, 柴洪洲, 王敏, 周英东, 孙爽, 张乾坤
2025, 0(8): 1-6.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01
摘要
(
)
HTML
(
)
PDF
(31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星基精密单点定位服务能在地面网络难以覆盖的环境下提供高精度定位,但在极区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基于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的实测HAS数据,结合网络播发的MADOCA和CNES实时精密轨道和钟差产品,评估了不同产品在南极地区的GPS和Galileo的轨道和钟差改正数的可用性、精度及PPP定位性能。研究结果表明,HAS、MADOCA和CNES提供的GPS和Galileo改正数产品精度较高,均能够满足厘米级定位精度的需求,反映出这些实时产品在南极地区的适用性。HAS和MADOCA均能提供稳定可靠的PPP定位服务,HAS水平方向定位精度可达到0.2 m以内,垂直方向定位精度可达到0.4 m以内,符合服务标准。这为星基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在极地及其他高纬度地区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航摄仪在极地环境的检校研究——以南极为例
王伟轩, 崔迎春, 李丙瑞, 张浩, 陈绍聪
2025, 0(8): 7-12,31.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02
摘要
(
)
PDF
(88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我国在南极区域主要是利用卫星遥感及无人机手段获取影像数据,卫星遥感影像效率高但精度较低,无人机采集影像的精度高但效率较低,且很多区域无法到达,导致我国目前在南极区域地理信息数字化程度低,高精度影像覆盖率低。为提高影像数据采集效率及精度,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期间,成功将航摄仪运输至南极并安装于“雪鹰601”固定翼飞机中。获取高精度的检校文件对航摄仪在南极获取准确有效的影像数据起着关键性作用,对获取高精度的数据成果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聚焦于对航摄仪在南极中山站不同飞行高度采集的检校数据,使用控制点及精密星历的不同方式处理,通过对不同方式处理检校数据获取的成果进行精度验证和对比,获取可靠的高精度检校文件,为南极航摄仪采集航空影像数据提供精度保障,也为后期更好地建立检校场提供数据支撑及论证依据。
东南极BDS-3新频率PPP连续性分析与应用
毛文斌, 晏昊, 许军明, 刘世纪
2025, 0(8): 13-18.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03
摘要
(
)
PDF
(22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BDS-3新频率在极地定位的性能问题,本文基于东南极区域4个跟踪站连续多年(2021—2025年)实测数据,分析了BDS-3系统B1C/B2a双频组合PPP精度及每个跟踪站坐标时序变化趋势。试验结果表明,BDS-3在东南极卫星可用性较优,平均可用卫星数为9颗,PDOP值低于3。静态PPP性能较优,水平定位精度优于1 cm,高程定位精度优于1.5 cm。不同跟踪站坐标均有明显的偏移趋势,最大年偏移率达厘米级,主要受当地冰流速和质量变化的影响。同样,也可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反推冰流速和质量变化,为BDS-3新频率在极地实际应用提供新的参考与依据。
学术研究
融合无人机位姿信息的地面目标定位方法
罗卿莉, 张书缤, 蒋鑫涛, 魏钜杰, 甘俊
2025, 0(8): 19-25.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04
摘要
(
)
HTML
(
)
PDF
(104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单幅无人机图像进行地面目标定位的传统方法至少需要4个先验控制点信息。针对控制点获取难度随着数量的增加呈现算术级增长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无人机位姿信息的地面目标定位方法。该方法结合无人机位姿信息与3个地面控制点建立几何光学模型,获取地面目标点与无人机图像像素点的映射关系,进而确定各个地面目标点的经纬度坐标,实现了基于单幅无人机图像的地面目标精确定位,减少了必需的控制点数量,并提高了定位精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定位精度达1.45个像素,比传统PnP四点目标定位方法提高了4.61个像素。
一种适于无接触文物的测量方法与精度分析
丁克良, 高琦轩, 吕睿喆, 张玺, 郑承泽
2025, 0(8): 26-31.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05
摘要
(
)
PDF
(82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文物建筑安全监测无接触这一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无接触连续监测方法。首先根据监测对象的具体情况,建立了三维虚拟空间格网;然后根据空间格网与地面监测基准点严密的空间几何关系,建立了严密的测量基准网络,并利用高精度全站仪无接触式测量功能,实现了连续监测;最后,根据空间格网点和地面基准点之间严密的空间几何关系和每次测量的距离变化,确定空间格网点所对应的监测点的变化,并利用仿真和实际监测案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文物监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监测方案。该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类似建筑物、构筑物的连续监测。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喀喇昆仑公路盖孜河谷段形变监测与影响因子分析
莫丹丹, 火久元
2025, 0(8): 32-42.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06
摘要
(
)
HTML
(
)
PDF
(143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喀喇昆仑公路(KKH)盖孜河谷段地质条件复杂、气候特殊多变、沿线滑坡灾害多发,因此针对该区域的滑坡灾害调查与监测研究工作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 技术结合光学遥感影像,对KKH盖孜河谷段进行地表形变监测和时序形变特征分析。①基于覆盖研究区的64景 Sentinel-1A影像数据,利用 SBAS-InSAR 技术获取了研究区域在研究时段内的形变分布图及时序形变特征,研究区 2017年3月—2022年8月雷达视线向(LOS) 的形变速率值为-33.5~11.6 mm/a,最大累积形变量为179.4 mm;②结合研究区内4 处典型滑坡区域的光学遥感影像和前人研究成果验证了形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表明 SBAS-InSAR技术是滑坡灾害形变监测方面的有效手段;③利用高程、坡度、月均降水量、逐月平均温度、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表层土壤水旬度、冰川分布数据、地震目录、IGBP土地覆被等数据对时序形变曲线进行分析,进而挖掘不同因素对研究区滑坡地表形变的影响,为灾害早期识别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森林地上生物量制图
袁丽莉, 杨欣慰, 李梦华, 陈玉权, 唐伯惠
2025, 0(8): 43-47.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07
摘要
(
)
PDF
(63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准确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密度对于推动森林的可持续经营至关重要。本文以大湄公河次区域(GMS)为研究对象,基于星载全球生态系统动态调查(GEDI)数据、Sentinel-1、Sentinel-2和其他辅助数据提取了52种特征变量,通过应用LightGBM机器学习模型,绘制1 km分辨率的GMS森林地上生物量密度地图。结果表明,LightGBM模型的
R
2
=0.65、RMSE=38.11 Mg/hm
2
、EA=72.03%。在整个研究区范围内,生物量密度范围为15.16~423.87 Mg/hm
2
。本文得到的生物量产品与GEDI L4B产品有较高的相关系数(
R
2
=0.52,RMSE=61.91 Mg/hm
2
)。总而言之,开放获取的地球观测数据(EO)在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BDS-3双频数据非差非组合PPP定位性能比较分析
周命端, 崔立锟, 孟明智, 解乾龙, 李玥瑶, 宋峤, 于润昕
2025, 0(8): 48-54,61.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08
摘要
(
)
PDF
(17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BDS-3播发B1I/B3I/B1C/B2a等信号,以及当前B1I+B3I与B1C+B2a数据的PPP定位性能比较分析比较少的问题,本文在建立BDS-3非差非组合PPP定位模型的基础上,详细推导了BDS-3非差非组合PPP整周模糊度固定算法的实现流程。基于Visual Studio 2022开发平台,利用C/C++编程语言,设计和开发了一种BDS-3非差非组合PPP定位分析软件(UDUC_PPP),用于比较分析BDS-3 B1I+B3I与B1C+B2a数据非差非组合PPP定位性能。试验选取MGEX试验网支持BDS-3 B1I/B3I/B1C/B2a等信号的14个全球分布代表性测站,2024年060 d基于24 h的连续观测数据,进行非差非组合PPP定位性能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B1I+B3I和B1C+B2a数据,BDS-3非差非组合PPP固定解定位收敛时间和定位精度均优于浮点解定位,其中B1I+B3I和B1C+B2a数据的BDS-3非差非组合PPP定位收敛后模糊度固定成功率均在92.5%以上,且获得了平面RMSE均值优于0.9 cm、点位RMSE均值优于2.3 cm的BDS-3非差非组合PPP固定解定位精度;对于浮点解和固定解,BDS-3 B1C+B2a数据非差非组合PPP定位的收敛时间均优于B1I+B3I数据,在定位精度上基本相当。
点云退化条件下靶球鲁棒拟合及其在电力基础设施测量中的应用
徐浩轩, 毛庆洲, 张旭, 冯志强, 吴安磊, 李德洋
2025, 0(8): 55-61.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09
摘要
(
)
PDF
(90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靶球被广泛应用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点云配准拼接任务。为了探究现有靶球鲁棒拟合方法在点云退化条件下的适用性,使用多种鲁棒拟合方法,在不同距离(10~120 m)、不同球面完整度(10%~50%)条件下,对两种规格的靶球点云进行测试,以多次测量的平均靶球半径、球面拟合精度、球心内符合距离为指标,对鲁棒拟合方法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入射角定权的方案对大半径靶球拟合效果好;距离定权的方案对小半径靶球拟合效果好,距离定权的选权迭代方案在70 m内可将拟合误差控制在毫米级;40%~50%完整度的靶球能用于70 m范围内的高精度配准任务,30%~40%完整度的靶球仅用于50 m内的配准任务,低于20%完整度的靶球无法使用。多站电力基础设施点云配准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相关结论。
基于点云特征提取的桥梁节段虚拟拼装方法
王雷, 李盛, 丁小平, 李瑞杰, 张玉元, 邓文
2025, 0(8): 62-69.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10
摘要
(
)
PDF
(69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大型梁桥工程应用中虚拟预拼装技术存在的数据量巨大、不适用于栓接结构、仅考虑1+1拼接等问题,本文以沙坡头黄河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基于点云特征提取的钢梁节段虚拟拼装方法。该虚拟拼装方法使用局部+整体扫描的策略解决了数据采集时间长、运算量大的问题,通过统计离群点移除(SOR)算法、空间采样算法等完成对点云数据的去噪和降采样处理;为了对栓接构件进行虚拟拼装,基于随机抽样一致(RANSAC)拟合算法提出平面识别分割、空间点云投影降维、三维点云圆孔拟合及圆孔中心坐标提取方法;针对构件虚拟拼装仅考虑1+1拼接的问题,基于迭代最近点(ICP)算法提出了从加工偏差到拼接偏差的整体虚拟预拼装方法。工程应用表明,扫描识别与测量的误差最大为0.15 mm,虚拟拼装的该节段拼接合格率为97%,比传统的方法更全面、更精确。该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模拟效果好且适用于整体结构的优点,可为大型桥梁钢梁节段的虚拟拼装提供技术支撑。
面向赣江流域的生态修复时空特征遥感评估
王炎, 肖海平, 张欣杰
2025, 0(8): 70-75,82.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11
摘要
(
)
PDF
(29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赣江上游流域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和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问题,2016 年以来赣州持续申报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因此开展修复前后生态质量遥感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2—2022年Landsat影像,将归一化水色指数(MNFUI)和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融合,构建改进遥感生态指数(MRSEI),运用Mann-Kendall(M-K)检验法分析赣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与RSEI相比,MRSEI包含了更丰富的监测区水色状况信息,并缓解了植被指数过饱和问题,更适用于水域面积繁多的赣江上游流域;②2012—2022年研究区MRSEI均值为0.79、0.71、0.72、0.74、0.75、0.77,整体变化特征呈现先锐减后平缓抬升的趋势,与2016年启动的流域生态修复高度协调,验证了生态修复对于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效:③赣江上游流域局部自相关的“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范围随时间呈显著变化,“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流域的源头,而“低-低”集聚区则与赣南城市建成区域高度重合。研究结果可以为赣江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大型地下洞室的TLS点云变形监测研究
王浩帆, 李彪, 李涛, 肖培伟, 钱洪建, 徐奴文
2025, 0(8): 76-82.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12
摘要
(
)
PDF
(52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型地下洞室中变形控制不及时可能会对人员安全和工程进度构成严重威胁,对地下洞室进行变形监测对于预防工程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大型地下洞室工程中变形监测效率低且信息不全面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LS点云的变形观测技术。该技术包括结合RANSAC Shape Detection算法与曲面变化量的半自动点云降噪处理,以及基于M3C2算法的洞室表面变形计算,实现了大型地下洞室变形全面、高效的监测。应用该技术对旭龙电站主厂房典型区域支护变形进行监测,发现在施工频繁阶段Yc0+140—Yc0+170区间,下游侧拱座存在明显变形条带,且该结果与现场传统变形监测结果一致。观测结果为大型地下洞室变形控制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三维变形信息,并提高了变形监测的效率。
地理动画中点要素注记稳定更新的遗传算法
魏智威, 杨乃, 丁愫, 陈业滨, 郭仁忠
2025, 0(8): 83-88,94.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13
摘要
(
)
PDF
(34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地理动画中点要素的注记更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注记配置优化方法。该方法旨在提高地理动画中注记的时序稳定性,避免帧间注记位置的频繁变化和冲突。通过对注记配置约束条件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了注记压盖、位置优先级、关联性及时序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并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调整的遗传算法,以优化地理动画注记的配置效果。为验证该方法,开发了相应的地理动画制作工具原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地理动画中帧间注记位置的变化,优化了注记的视觉效果,但是也略微增加了算法耗时。
基于加权贝叶斯网络的目标车辆轨迹推演方法
卞玉霞, 朱自杰, 周业, 李心怡
2025, 0(8): 89-94.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14
摘要
(
)
PDF
(14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现代城市交通环境中路网结构日益复杂且交通流量持续上升,车辆在大范围交通网络内的行驶轨迹变得异常复杂。现有的交通数据采集与分析手段在推演车辆完整行驶轨迹方面面临挑战。为了高度还原车辆真实行驶轨迹,提高各类交通数据的协同程度,本文提出了基于加权贝叶斯网络的目标车辆轨迹推演方法。将道路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直接映射为贝叶斯网络架构,提取和量化影响驾驶决策的影响因子,运用权重分析方法确定影响因子权重系数,从而构建车辆行驶轨迹推演的加权贝叶斯网络模型。以校园路网为样区进行试验发现,本文方法能更精准地推演和复现目标车辆在大范围交通路网内完整的行驶轨迹,为解决智慧交通建设、路线规划及车辆追踪等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IVYA-SIAM联合优化的多模态人口空间化模型构建及驱动效应分析
王立志, 肖东升
2025, 0(8): 95-99,106.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15
摘要
(
)
PDF
(95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有人口空间化模型依赖单一算法导致的精度瓶颈与复杂空间异质性解析不足问题,本文提出 “多模态集成-参数自适应-特征增强” 三阶优化框架。首先融合夜间灯光、建筑物轮廓等多源数据,通过RF、XGBoost 与 MLP 堆叠集成次级模型(N-MLP);然后引入常春藤算法(IVYA)动态优化超参数,并设计空间交互增强的双通道注意力机制(SIAM)以强化地理空间依赖解析;最后以成都市为案例,构建 400 m 格网与乡镇/街道双尺度验证体系,结合低空经济需求弹性模型,分析人口分布对无人机物流的驱动效应。试验表明:优化后的 SIAM-IVYA-N-MLP 模型在格网尺度
R
2
达 0.947 9,MAE 与 RMSE 分别降低 14.67%和 3.38%;乡镇/街道尺度
R
2
达 0.971 6,主城区人口密度每增加 1%,无人机物流需求增长 1.19%。本文研究为高精度人口空间化及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布局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路径。
基于贪心算法与空间关系自优化影像数据集高效筛选方法
董斯源, 杨元维, 高贤君, 谭美淋, 杜斌, 屈伟军, 陈宁生
2025, 0(8): 100-106.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16
摘要
(
)
PDF
(30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遥感数据的海量积累使得高效准确地检索出研究区域需求的感兴趣高质量影像集合尤为重要。针对检索结果影像数量多、重叠度高,难以直接满足应用需求的情况,本文设计了一种利用贪心算法与空间关系的自优化影像数据集高效筛选方法。首先基于影像质量和相交关系对影像数据集进行初筛;然后利用贪心算法进行分块筛选;最后利用贪心筛选结果和感兴趣区域拓扑关系的优化策略,提升筛选结果的质量。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筛选结果冗余度明显低于其他方法,利用率明显高于其他方法;本文方法能够高效筛选出一组全覆盖感兴趣区域的成像时间新、含云量少、分辨率高且影像数量少的优质影像数据集。
一种面向海岸现势性分析的线要素相似度评估方法
马梦锴, 董箭, 纪冉, 谢天, 王栋
2025, 0(8): 107-111,117.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17
摘要
(
)
PDF
(12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地理空间数据更新中的海图更新为例,探讨了地理空间数据更新过程中现势性分析的需求和方法,强调了海岸线现势性量化评估在海图更新中的关键作用,分析了现有现势性评估流程及传统相似度评估方法的局限性。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提出一种面向海岸现势性分析的线要素相似度评估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3个步骤:首先,设计一种考虑线要素精度的重采样方法,对更新资料进行预处理;然后,建立线要素形状特征提取与转换流程,确保在镜像、旋转、缩放、移位等多场景下特征提取结果的一致性;最后,基于形状特征提取结果的线要素相似度评判标准,实现更新资料和原始资料的量化比对。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和局部线段匹配整体的能力,通过提取线要素的形状特征,实现了线要素相似度的量化评估,为航海图更新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面向海岸线排污口的无人机目标识别数据集
殷俊婕, 关戴婉静, 李浩, 张晓阳, 马于杰, 邢汉发
2025, 0(8): 112-117.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18
摘要
(
)
HTML
(
)
PDF
(39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岸线排污口识别是实现海域监管的重要内容,能够为海域的生态和资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措施。针对当前无人机视角下海岸线排污口检测领域存在的专用数据集匮乏及目标识别算法精度不足等问题,本文构建了高质量的海岸线排污口数据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模型的检测方法。首先,以广东省阳江市海岸区域为研究区,通过无人机多高度采集影像,构建了涵盖多样排污口特征的数据集;然后,在YOLOv8n模型中引入SimAM无参数注意力机制,优化特征提取与融合,并融合NWD与CIoU损失函数,解决了边界模糊与目标重叠问题。试验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在精度、召回率及mAP等指标上均优于原始模型,mAP达98.27%。本文为海岸线排污口监测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为海域监管与污染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技术交流
结合深度时空谱特征的高光谱数据融合方法
潘琛, 汪晓楚, 王志威
2025, 0(8): 118-122.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19
摘要
(
)
PDF
(54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星载高光谱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克服单一数据源在时空和光谱信息表达上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时空谱特征的高光谱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融合了高光谱影像的丰富光谱信息与多光谱影像的高空间细节,实现了星载高光谱数据空间分辨率的提升。根据生成对抗网络思想设计了高光谱数据融合网络,优化了特征融合策略,有效增强了模型对不同分辨率影像的处理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法,本文所提的数据融合方法在保持空间结构与光谱一致性方面均具有更优的表现,多项定量评价指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稳健性。本文方法为高光谱遥感影像的增强与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基于“空-天-地-谱”耕地套种林木的离散图斑核查路径最优化规划算法
施贵刚, 杜晓雪, 潘彦希, 邹涛, 高阳, 刘航
2025, 0(8): 123-127,136.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20
摘要
(
)
PDF
(12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空-天-地-谱”技术的耕地套种林木现状智能研判中的关键问题,即离散图斑核查路径的最优化规划算法。在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及GIS等多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智能路径规划方法,并分析了其各自的优势,该方法旨在提高耕地套种林木现状核查的效率与准确性,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及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基于图像增强和改进RT-DETR的水下垃圾检测算法
李超, 刘清屹, 张佳伟, 石勇, 杨敏
2025, 0(8): 128-136.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21
摘要
(
)
HTML
(
)
PDF
(87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水下垃圾的快速检测与清理尤为迫切。针对水下垃圾图像质量差、受光照影响严重、重叠和形状各异等导致检测效果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RT-DETR的水下垃圾检测算法。针对图像存在色偏、对比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融合对比度增强和自适应色彩补偿的增强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针对移动设备模型轻量化的需求,引入FasterNet Block模块改进主干网络,减少模型参数量;针对水下环境光线弱的问题,采用HS-FPN高级筛选特征融合金字塔融合策略,解决特征损失严重和区分度低的问题;针对图像小目标居多,采用一种GELAN广义高效层聚合网络,提高模型的表征能力;针对空间位置造成垃圾尺寸差异大的问题,引入Inner-IoU与ShapeIoU结合的Inner-ShapeIoU损失函数,提高目标检测的稳健性。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有效解决了图像色偏和对比度低的问题,相较原模型检测精度提高3.9个百分点,参数量减少26.3个百分点,水下垃圾检测性能更加优越。
融合稀疏卷积的地铁盾构隧道渗漏检测方法
孙泽信, 张安银, 段举举, 姜俊狄, 沈月千, 王益波
2025, 0(8): 137-141.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22
摘要
(
)
PDF
(27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盾构隧道渗漏检测中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易造成特征失真、难以高效处理稀疏点云数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卷积的隧道渗漏检测方法(Sparse U-Net)。该方法基于三维激光雷达点云数据,通过数据体素化、构建哈希表和规则表,实现稀疏卷积的高效计算,有效捕捉渗漏区域的线状特征。此外,采用编码器-解码器结构精确分割渗漏区域,并引入Focal Loss处理数据不平衡问题。试验表明,该方法在检测精度和资源利用率上均优于传统方法,IoU和准确率分别提高了5.52和3.41个百分点,为盾构隧道渗漏检测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技术方案。
基于遥感影像综合生产平台智能协同的DOM生产技术
王英谋, 李雷
2025, 0(8): 142-148.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23
摘要
(
)
PDF
(98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DOM因其内容直观、立体感强,在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分析、灾害防治、国土资源调查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本文以遥感影像综合生产平台为基础,结合像控点数据库技术,构建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生产平台智能协同的DOM生产技术。该技术将INPHO、天工二维一体化和DPGrid等软件的功能优势相结合,实现了从空三加密到DOM生产的全流程优化。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DOM生产方法,该技术能有效提升DOM的几何精度和视觉效果,并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尤其是像控点数据库的建立,实现了对历史像控点数据的整合和高效利用,大幅减少了外业工作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较大的推广运用价值。
洞内外实景三维数据采集与融合技术——以宜兴善卷洞为例
郭震冬, 吴昊, 顾正东, 黄亮
2025, 0(8): 149-152.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24
摘要
(
)
PDF
(37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实景三维建设中复杂室内及地下空间建模研究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三维点云与视频影像的实景三维建模方法。首先,利用SLAM技术获取洞内高精度激光点云数据,并通过贴近摄影测量采集多角度视频影像;然后,采用SFM算法生成密集匹配点云,结合ICP算法实现异源数据的精确配准,构建兼具结构特征与纹理信息的洞内三维模型;最后,将洞内模型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洞外地形级实景三维场景融合,形成统一的数字孪生平台。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洞内外场景的高精度还原与虚实融合,为地下复杂空间建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考。
面向新型测绘产品质检用数据获取的GNSS辅助无人机航摄技术
张永利, 朱文超, 范业稳, 曲直
2025, 0(8): 153-158.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25
摘要
(
)
PDF
(21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基础测绘的发展促使质检技术革新。本文基于新型测绘装备——无人机航空摄影系统研究了免像控获取新型测绘产品质检数据的技术。基于无人机航空摄影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和航空摄影相关标准,探讨了航空摄影飞行参数与测绘产品数据精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同时分析了 GNSS 辅助无人机航摄的3种模式,设计了大比例尺测绘产品质检用数据获取的免像控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方案。以广东罗定为例进行试验,验证了数学模型设计的飞行参数结合GNSS辅助无人机航摄的方案是可行的,能够获取相应比例尺高精度质检用数据。
多源数据融合的BIM逆向建模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应用
邢旺, 方正, 徐毅, 张仓皓, 孙联曾, 王召泽
2025, 0(8): 159-163,178.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26
摘要
(
)
PDF
(35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针对既有建筑传统建模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存在的模型完整度低、数据精度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全域采集-数据融合-智能重建”技术体系。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与多视角摄影测量技术,分别获取建筑毫米级几何框架与高分辨率纹理信息,采用改进的SICP算法实现多源点云精准融合,最终利用BIM逆向建模构建蕴含建筑信息的实景三维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模型几何精度达毫米级,完整度超98%,支持多维时空信息叠加分析,为街区预防性保护、虚拟修复及活化利用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基于地理信息语义的调查监测地块变化识别
郭秀丽, 王国良, 石晶, 尚永福, 窦小楠
2025, 0(8): 164-168.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27
摘要
(
)
PDF
(43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然资源监测工作中,对动态监测的频次和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为增进监测的及时性,本文以自然资源地理信息语义识别为出发点,建立了一套土地利用关系图谱和语义知识库,通过监测互联网上的相关关键词,对比知识图谱获取地块实体变化关键信息,从而基于语义实现对监测地块变化的自动识别。结合基础地理信息的定位功能,形成一套意义快速判别机制,有力地支撑了自然资源统筹管理与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道路高精度导航电子地图精度验证方法
刘淼, 李亮, 丁克良, 袁琳
2025, 0(8): 169-173.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28
摘要
(
)
PDF
(41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精度地图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地图产品数据的精度直接决定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高精度地图的精度验证对于保障地图产品数据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道路高精度导航电子地图的精度验证方法,并以移动测量生成的高精度地图为例,提出涵盖验证流程、场景选取、真值点采集与匹配、精度分析的完整方案;通过安徽省合肥、六安、滁州高快速道路的验证试验,证明该方法可有效控制地图数据质量,绝对精度达50 cm(2
σ
)、相对精度达20 cm(3
σ
),满足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需求,为行业提供可复用的技术参考。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案例
城市立体感知网建设关键技术与监测应用——以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胡耀锋, 程相兵, 陈嘉琦
2025, 0(8): 174-178.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29
摘要
(
)
PDF
(22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集中保存的核心地段,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本文针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监督管理滞后、传统风貌屡遭破坏、动态监测手段落后等问题,提出了建设城市立体感知网的设想,研究了关键技术,并以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为试点,验证了感知网建设的显著成效。
GAMIT多系统GNSS数据处理确定广州市CORS坐标基准
陈嘉琦, 程相兵, 胡耀锋, 李文溢
2025, 0(8): 179-184.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830
摘要
(
)
PDF
(52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统一广州市CORS基准站网与北斗地基监测站网坐标基准,探索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维持区域CORS站网测绘基准的可行性,本文利用大湾区27个站9 d四系统6组双频数据进行GAMIT高精度基线解算和三维约束平差。结果表明,基线解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优于0.25,BDS、GPS、Galileo基线解的模糊度固定成功率均超过90%;基线重复性平面方向优于高程方向,线性拟合的固定误差在毫米级、比例误差优于GNSS B级10
-8
精度要求。四系统基线组合平差精度最高,单一系统坐标平差结果较差RMSE均值北方向为1.1 mm,东方向为1.5 mm,高程方向存在不一致性,Galileo、GLONASS坐标平差值高程最大差异超过20 mm。本文验证了GAMIT处理BDS数据独立维持区域CORS坐标基准的可行性。整体而言,BDS新信号频点B1C/B2a、B1C/B3I与GPS L1/L2双频组合精度相当,优于BDS B1I/B3I、Galileo E1/E5a双频组合,GLONASS G1/G2双频组合各项指标精度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