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3-25
    北斗三号定位与导航
    BDS-3单基站差分定位性能提升分析
    冷宏宇, 秘金钟, 徐彦田, 王铎, 刘艳辉
    2021, 0(3):  1-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68
    摘要 ( )   HTML ( )   PDF (23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BDS-3的载波相位动态差分定位性能仍未确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BDS-3动态差分定位性能的方法。选用中国上海4个参考站2019年第305天所采集的GNSS观测数据,分为两种不同长度基线的情况,进行单基线差分定位解算,通过试验详细地分析了增加使用BDS-3卫星对定位性能提升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BDS-2卫星,增加使用BDS-3卫星后,可增加3~6颗可见卫星,能够增强卫星空间几何结构。对于短基线情况,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模糊度固定的成功率从89.3%增加至92.3%,N、E、U 3个方向RMS统计结果分别提高了4%、43.23%及35.60%。该方法能够加快中长基线参数估计的收敛速度,并获得厘米级定位精度。
    BDS-3双频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分析
    刘生锋, 杨文龙, 谷涛
    2021, 0(3):  7-11,1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6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BDS-2、BDS-3、BDS-2/BDS-3不同双频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的性能差异,本文分析了BDS-3中7种不同双频组合的PPP精度,并与BDS-2、BDS-2/BDS-3相同频率双频组合PPP精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BDS-2和BDS-3相同频率双频组合PPP精度与首次收敛时间相当,其中B2I/B3I组合的PPP精度与首次收敛时间最差,BDS-2/BDS-3组合的定位精度和首次收敛时间相比单一情况有了较大改善。在BDS-3双频组合的PPP方面,B2b/B3I组合的PPP精度和首次收敛时间是BDS-3中7种双频组合PPP精度中最差的,其他6种双频组合PPP定位性能相当。
    BDS-3新频点单点定位研究
    慕仁海, 党亚民, 许长辉
    2021, 0(3):  12-1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70
    摘要 ( )   HTML ( )   PDF (21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有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3)中MEO卫星(BDS-3M)增加的B1C、B2a新频点单点定位研究较少的现状,本文开展了基于新频点B1C、B2a的双频单点定位试验,结合国际GNSS监测评估系统(iGMAS)5个跟踪站连续10 d的数据,对BDS-3的新频点进行数据质量分析、双频伪距单点定位(SPP)和双频静态精密单点定位(PPP)研究,并与GPS的L1、L2频点和BDS-3的B1I、B3I频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伪距单点定位方面,BDS-3新信号在E、N、U 3方向的精度分别优于10、12、11 m,低于GPS的L1、L2双频伪距单点定位和BDS-3的旧频点双频伪距单点定位精度;在精密单点定位方面,BDS-3新频点在收敛速度方面略低于GPS的收敛速度,BDS-3新信号在E、N、U 3方向都能达到分米级精度。
    BDS-3实时精密产品质量评估及其PPP性能分析
    徐欣彤, 杨志鑫, 张林杰, 杨颖, 王怡欣, 钱闯, 刘晖
    2021, 0(3):  18-22,7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7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正式开通,各数据分析中心陆续开始提供北斗三号系统的实时精密产品,使基于北斗三号的实时精密单点定位(PPP)成为可能。实时精密产品质量是影响实时PPP定位性能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了实时PPP的可用性、收敛时间和定位精度。为了促进基于北斗三号的实时PPP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本文对现有的北斗三号实时精密产品质量进行了评估,包括数据完整率、钟差精度和轨道精度,并结合全球均匀分布的5个基准站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北斗三号的实时PPP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北斗三号实时数据完整率为98.3%,精密钟差和轨道精度分别为0.8 ns、8 cm,加入北斗三号系统后,相比GPS的实时PPP收敛速度提高了30%,定位精度提高了8%。
    不同截止高度角下BDS-3 SPP精度分析
    朱玉香, 陈永贵, 安春华
    2021, 0(3):  23-2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7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卫星可见数与历元可用率较低情况下的BDS-3定位性能,本文基于MEGX跟踪站BDS-3与GPS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高度角(10°、20°、30°、40°)下BDS-3卫星B1I、B1C、B2a、B3I,以及GPS系统L1频率的单点定位(SPP)精度。研究发现,BDS-3平均卫星可见数与卫星空间几何构型优于GPS,且随着高度角的增加呈线性变化。BDS-3的4个频率的SPP精度随着高度角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高度角为20°时,定位精度最高,高度角达到40°时,定位精度最低,且历元可用率也最低;但B1I和B3I历元可用率仍大于90%,而B1C和B2a历元可用率大于70%;不论是SPP定位精度还是历元可用率,均优于GPS系统L1频率。
    学术研究
    利用Faster R-CNN进行立交桥自动识别与定位
    马京振, 陈换新, 朱新铭, 张付兵
    2021, 0(3):  28-32,8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73
    摘要 ( )   HTML ( )   PDF (36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立交桥结构的自动识别对道路网多尺度建模、空间分析和车辆导航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基于矢量数据的立交桥识别方法过分依赖人工设计的特征,对复杂场景的适应性较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检测Faster R-CNN神经网络模型的立交桥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学习立交桥样本的深层次结构特征,进而实现立交桥的自动识别与准确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立交桥的识别效果较好,能够在复杂的道路网中准确确定立交桥的位置,避免了人为干预对试验结果不确定性的影响,抗干扰性较强。
    噪声调节主成分变换下的遥感图像薄云去除
    张玉, 贾遂民
    2021, 0(3):  33-3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7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在光学遥感图像中的地球表面反射率由于云覆盖所造成的衰减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噪声调整主成分变换(NAPCT)模型的薄云去除方法。首先,通过噪声估计构建NAPCT除云模型,实现云图像的转换;然后,利用NAPCT第一成分(NAPC1)提供的云分布信息,通过合并云掩膜,对NAPC1上的浑浊像素进行校正;最后,将逆变换应用于云覆盖区域,并与原始的清晰像素镶嵌在一起,最终得到无云图像。利用模拟和真实的Landsat 8图像对本文方法的性能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估,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NAPCT方法提供了更好的均方根误差和峰值信号噪声比,在除云上具有更好的效果。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车道级高精地图要素提取
    侯翘楚, 李必军, 蔡毅
    2021, 0(3):  38-4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75
    摘要 ( )   HTML ( )   PDF (33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精地图是城市道路场景下自动驾驶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之一。针对目前高精地图静态层在生产和更新中存在的采集成本高、周期长、数据处理复杂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整套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高精地图静态层的车道级要素提取方案。首先,通过SURF算法对多时相影像进行配准,同时结合影像的光谱信息对像元进行判断,实现了对车道中动态车辆的检测和去除;然后,基于面向对象的方法提出了一种要素对象的特征选择方法,并结合统计学理论对各要素进行阈值分析,实现了对虚线车道线、人行横道等车道级要素的检测和提取;最后,结合试验数据,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基于遥感影像的车道级要素大范围快速提取方案的有效性。
    利用InSAR技术获取高寒高海拔地区高精度DEM
    杜青松, 李国玉, 彭万林, 周宇, 柴明堂, 李金明
    2021, 0(3):  44-4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7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Sentinel-1A SLC数据为原始影像,利用InSAR技术获取新疆西天山中部高寒高海拔地区小区域DEM,将获得的DEM与常用的SRTM v4 DEM和GDEMDEM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InSAR技术处理Sentlnel-1A SLC数据可以获得分辨率为15 m的高精度DEM,该DEM数据精度优于SRTM v4 DEM和GDEMDEM,能更好地描绘地表地形细节,可作为输入数据获取地面高精度形变信息,为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评价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此外,该方法对DEM数据的更新也具有重大意义。
    无人机三维航迹规划改进方法
    冯朝晖, 韩留生, 李芹
    2021, 0(3):  50-5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77
    摘要 ( )   HTML ( )   PDF (15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地形起伏的复杂环境下进行遥感观测任务需要进行三维航迹规划以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而且在规划航迹时需要考虑减少飞行时间和能量消耗以提高作业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曲面趋平化算法(CSFA),首先采用准均匀B样条曲面拟合算法对CSFA算法处理后的目标区域DEM进行插值,构建区域的自然环境地形模型;然后为了减少时间和能量的消耗,采用点边式宽度算法计算最优飞行方向,获得最少转弯次数;最后通过摄影测量中的重叠度约束和区域环境地形模型计算三维航带和曝光点。试验通过在不同的航高下建立约束进行三维航迹规划模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缩短航带长度,降低作业能耗,有效地提高了观测任务效率。
    建筑物立面分类与DIM点云滤波
    崔颖, 黄鹤, 刘祥磊, 罗德安
    2021, 0(3):  55-5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7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基于近景摄影测量方法构建建筑物立面模型过程中因密集影像匹配(DIM)点云噪声所引起的建筑物立面TIN网格模型畸变问题,本文借鉴机器学习中样本学习的思想,对建筑物立面进行了分类并对DIM点云提出了相应的滤波方法,以达到去除DIM点云噪声和改善其TIN网格模型畸变的目的。其中,针对平面结构立面,采取先对点云样本进行学习计算构建数学立面模型所需参数,再对该立面模型设定阈值并对其点云进行滤波处理的方法;针对曲面结构立面,则结合DIM点云特性先将点云样本分类标记归为立面点与非立面点,再进行样本特征值学习,使用Logistic回归算法迭代计算求解最佳回归系数,从而构建滤波分类器的方法对立面点云进行滤波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滤波处理方法能将立面DIM点云噪声有效识别并去除,而且使用该方法处理后所得点云构建的建筑物立面TIN网格模型精细化程度得到有效提高,模型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利用Landsat卫星影像进行东莞市地表温度反演与变化分析
    陈明辉
    2021, 0(3):  60-68.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7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城市新增了大量的城市建设用地,影响到了城市的人居环境,诱发了城市热的环境问题。探索城市热环境时空布局与变化特征,分析变化原因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东莞市为例,以1986—2017年间8个时相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单通道算法对东莞市地表温度进行定量反演,分析东莞城市热环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莞市30多年的城市热环境主要表现为热岛的分布格局,由零散的点状分布逐渐发展成沿着主要交通路线的带状分布;东莞市城镇/街道中心的地表温度明显高于郊区、村落,存在较强的热岛效应;1986—2017年东莞市的热岛比例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从0.06上升到0.15,在2009年东莞市热岛效应达到最高。研究结果对合理规划东莞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众源轨迹数据的行人路网提取
    郑恬静, 黄金彩, 周宝定, 张德津
    2021, 0(3):  69-7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8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导航位置服务应用提供的路线大多基于机动车道路网数据,难以满足行人导航的需求,有无完备的行人道路网络成为制约行人导航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莫尔斯理论的行人路网提取方法。首先对轨迹进行预处理,清除轨迹数据中的冗余和噪声,并对原始轨迹进行合理分割,形成清晰的轨迹集合;然后利用莫尔斯理论,对步行轨迹密度图中的“山脊线”进行提取,并重构步行道路网。试验分析时采用深圳大学校园步行GPS轨迹数据进行行人路网提取,通过将提取的行人路网结果与OpenStreetMap(OSM)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同时通过与当前典型的路网提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本文方法能提取出高质量的行人路网。
    基于建筑平面图的室内空间拓扑模型自动生成算法
    韩李涛, 周丽娟, 郭佳, 孙宪龙
    2021, 0(3):  75-80,8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8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以建筑平面图为数据源构建室内导航模型时,建筑平面图缺少拓扑信息,尤其是缺少对房间、走廊等多边形对象拓扑描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自动化构建室内空间拓扑模型的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CAD建筑平面图的基本特征,将墙线抽象为弧段,门窗抽象为点,房间抽象为多边形;然后从起始墙线出发,将该墙线顺时针或逆时针遇到的第一条墙线作为目标房间或走廊的第一条边,依次类推,直至回到起始墙线,则完成一个房间或走廊的提取;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所有墙线均被标记两次,说明所有房间或走廊提取成功,完成墙线与房间、走廊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自动建立。门窗与房间之间的拓扑关系则是根据门窗与墙线的拓扑关系,推导出门窗与房间之间的拓扑关系。以某大学教学楼的建筑平面图为例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有效实现室内空间拓扑模型的自动生成。
    文化景观地图设计:表达对象与艺术风格
    苏世亮, 吴林颖, 杜清运, 亢孟军, 翁敏
    2021, 0(3):  81-8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8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托西湖文化景观的典型案例,本文以表达对象与艺术风格为具体突破点,首先从景观基因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我国文化景观特有的意象要素,建立了文化景观地图表达对象选取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西湖文化景观地图》的表达对象。进而采取“古为今用”的地图设计理念,提出了移植宋代山水地图艺术风格的设计思路,并据此制定了《西湖文化景观地图》艺术风格营造的具体设计方案。最终通过视觉层次、符号设计、色彩设计、版面设计等环节,说明了《西湖文化景观地图》表达策略的制定过程,以期为文化景观地图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技术交流
    利用MPI实现多幅点云ICP并行配准
    崔家武, 周波阳, 张兴福, 柴向浩, 樊树春
    2021, 0(3):  87-90.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8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迭代最近点算法(ICP)是一种用于点云精确配准的经典算法。针对多幅点云进行ICP配准存在耗时多、效率低的问题,本文利用消息传递接口MPI对多幅点云进行分批并行配准。首先并行求解相邻两幅点云的相邻变换矩阵,然后计算每幅点云在当前批次的局部变换矩阵,最后获得每幅点云的全局变换矩阵。本文以DELL PowerEdge R730服务器为计算平台,对空间点总规模达四千多万的65幅点云进行了分批并行配准。试验结果表明:利用MPI对多幅点云进行分批处理可显著加快配准速度,最优进程数为计算机的核数时,加速比为5.3。
    基于孪生神经网络的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化检测
    张伟良, 刘琦, 吴长彬, 杨光迪
    2021, 0(3):  91-95,10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8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利用多期高分遥感影像,构建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化检测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支持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化检测的智能化发展,正是当前研究的难点所在。本文探讨了构建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化检测模型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土地资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基于孪生神经网络的变化检测模型,以及对模型输出结果进行GIS优化获取目标区域的变化图斑,实现针对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区域的快速提取。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发现不同时期影像中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位置,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化检测的智能化水平,可服务于日常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检查工作。
    材质和倾角属性筛选的光伏屋顶提取
    王守志, 张福坤, 朱鹏飞, 詹昊, 张云姣, 奚歌
    2021, 0(3):  96-99,15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8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城市光伏屋顶类型多样致使样本不平衡,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光伏屋顶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材质和倾角属性筛选的方法。通过选取天津市南开区、红桥区、和平区、河东区卫星影像,利用标注于光伏屋顶的材质和倾角两种属性筛选出样本均衡的数据集,借助TensorFlow框架下集成的U-Net算法并合理设置参数,得到了光伏屋顶提取结果,并与未利用材质和倾角两种属性筛选情况下的光伏屋顶提取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提取精度较高,尤其是对于研究区域不常见的光伏屋顶,能够提取出更为完整准确且边界清晰的结果。
    无人机PPK技术支持下的河道测量与精度分析
    任高升, 李明峰, 陈宁宁, 张仕全
    2021, 0(3):  100-10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8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河道带状复杂地形布设控制点困难的问题及高精度的测量要求,本文探讨了一种结合PPK技术的无人机免像控河道测量方法。以DJI Phantom 4 RTK无人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基于PPK的高精度POS辅助空三测量、相机镜头畸变纠正和航线设计等影响航测精度的关键技术,利用UAV-PPK软件对地面基站与无人机POS数据进行事后差分解算,获取高精度POS数据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结合安徽省庄墓河河道治理工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PPK的免像控无人机航测获取了更高精度POS数据且成图精度满足河道1:500大比例尺测图要求。PPK辅助无人机航测提高了复杂地形测绘精度,为后续河道整治工作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地形数据。
    工业相机在历史航片数字化中的应用
    张君华, 凌春丽, 杨勇, 王友昆
    2021, 0(3):  105-108.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8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航空摄影胶片作为历史档案的一种,详细地记录了城市规模、设施等地貌信息变迁。因胶片材质保质期有限,有必要将其进行数字化永久保存。传统的扫描手段效率过低,随着一亿及以上像素的工业级别相机的诞生,使得拍照代替扫描成为可能。本文采用自行制作高精度大幅面胶片翻拍仪,通过精确校检获取准确改正参数,并结合计算机后处理,完成了昆明市2期约8500张历史航空摄影胶片的数字化试验,成果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达到了项目预期目的。
    城市不同坐标系下的面积差异分析——以宁波市为例
    符华年, 张旭东, 汪燕林
    2021, 0(3):  109-112,15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8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国土和规划工作的融合问题,本文讨论了城市不同坐标系下的面积差异,从不同椭球、不同高斯投影面及不同中央子午线方面,采用了高斯投影和高程归化的计算公式,分析了面积变化的理论规律。结合宁波市实际情况,考虑城市中部、边缘及高山区域,选择了代表性的5个测区,基于现存的宁波城市不同坐标系及国家坐标系,比较了各种情况下的面积差异,指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积极探索了自然资源系统下各业务板块融合期间的城市区域面积的统一计算方案。
    SBAS-InSAR方法支持下的矿区地表沉降监测及参数反演
    任文静, 贾洪果, 闫斌
    2021, 0(3):  113-117,15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8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矿开采极易诱发各类地质灾害,从而对矿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对矿区地表进行形变监测及对其开采面参数进行反演获得形变规律,可有效防止矿区地质灾害的发生。本文选取山西省的店坪煤矿和汾源煤业作为研究区域,基于Sentinel-1A卫星影像数据,使用小基线集(SBAS)方法提取研究区的形变结果。使用Okada模型对5-101工作面参数进行反演和分析,并将反演结果与采工图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①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形变程度与煤矿开采长度成正比;②急倾斜厚煤层开采引发的地表形变程度要比近水平薄煤层引起的地表形变程度大,更容易造成地表塌陷;③Okada模型反演较短近水平薄煤层的开采参数精度较高,说明该模型适用于此类型煤矿开采参数的反演。
    高分辨率时序InSAR技术在青藏输电杆塔精细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范鹏, 王硕, 张正加, 刘修国, 陈启浩
    2021, 0(3):  118-12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9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剧增,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环境逐渐变得越来越脆弱。作为青藏高原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青藏输电线路已于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由于恶劣的气候和冻土的冻融作用,青藏输电线路部分区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为了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营,需要对输电杆塔稳定性进行监测。传统监测方法(GPS和水准测量)对输电杆塔形变监测存在局限性。本文使用TerraSAR-X ST模式高分辨率SAR数据,采用考虑温度热膨胀形变模型的时序InSAR方法对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的输电线路杆塔进行形变监测,获得了输电杆塔和通信铁塔的形变速度、高度和热膨胀。结果证实了高分辨率时序InSAR技术在输变电工程形变监测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排水管网多尺度几何语义建模
    蓝贵文, 唐宇龙, 杜永良, 潘柱光, 莫栩琪
    2021, 0(3):  123-12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9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排水管网管理业务的不同需求,研究排水管网的多尺度几何语义表达方法,本文提出了包含“源—网—厂—汇”的排水管网多尺度几何语义模型。通过对排水管网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地分析,并参考CityGML规范,提出了排水管网多细节层次模型;根据不同排水管网要素的特点,采用符号化及BIM等建模方式分别构建了不同细节层次的排水管网要素模型,支持排水管网多尺度可视化分析。并以某区域的排水管网数据为例,对本文提出的建模方法进行验证。
    基于全景影像景深图的探面及跳转
    明镜, 向泽君, 龙川, 滕德贵, 陈汉
    2021, 0(3):  128-13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9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全景影像的街景立面管理中,需要跳转至距离目标面最近且尽量正对目标面的全景影像,但常规的全景影像跳转方法并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为解决该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全景影像探面及跳转方法。基于全景影像的景深图,计算目标点的世界坐标及该点与邻近点组成面片的平均法向,实现全景影像中的探面;从目标点出发,沿平均法向搜索出视点中心与该射线垂直距离最近的全景影像;切换至目标影像,并根据目标点在目标影像中的方位进行视角旋转。在重庆市实际项目中的成功应用及实例分析结果均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满足立面管控需求,更好地切换至正对目标立面的邻近全景影像,应用效果较常规跳转方法有较大提升。
    大数据时代下测绘地理信息检验检测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李冲, 谭明建, 谭理
    2021, 0(3):  134-13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9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数据时代下,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作为承载各类自然资源信息、社会信息、经济信息、人文信息等重要基础数据,其质量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当前测绘地理信息的质量检验检测从理论基础、方式方法、服务模式等各个方面都不能完全满足时代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一些典型特征和思维方式,从质量度量方式、抽样检查评价、检验与检测等方面分析了新时代下测绘地理信息质量检验检测面临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地理信息云平台数据库架构探讨
    蒋爱华, 刘丽红, 陶彣君, 孟丹
    2021, 0(3):  138-14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9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从“一张图”概念入手,分析了地理信息云平台的作用和主要特点及分类,说明了地理信息云平台数据库内容、数据更新机制和方法,从数据应用角度讨论了地理信息云平台数据展示研究的必要性,并全面分析了地理信息云平台数据库体系架构和各类云平台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地理信息云平台数据体系。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政务办事地图
    王延朝, 陈张建, 李爱勤, 龚丽芳
    2021, 0(3):  142-14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9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我国正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快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对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浙江省政务服务网点便民手册编制工作为切入点,围绕流程再造和数据共享,实现办事网点和政务服务事项办事地址的协同更新,构建以地理位置为核心的政务办事地图系统,并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和浙里办APP的多个模块中应用,为群众、企业提供“跑哪办、办什么、怎么办”服务的地图入口,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对其他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图斑地类常见认定问题分析
    李智宇, 谭军辉
    2021, 0(3):  147-15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9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已于2019年全面开展,图斑地类认定是该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根据笔者所在单位在华南地区多个项目的实施经验,针对动土、建设用地和闲置用地3类重点图斑中常见的容易判断错误的问题,通过影像图、现场照片对比及国家发布的认定依据进行分析,总结了一套地类认定的规律和经验,有助于三调工作中快速、准确地认定地类,避免了返工和数据库的反复修改,从而可提高作业队伍在三调工作中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测绘地理信息教学
    PDCA循环法用于专业硕士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研究
    史建青, 董春来, 冯娜娜, 王信祥
    2021, 0(3):  152-15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9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满足新时代对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本文在分析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提出了PDCA理念用于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模式,讨论了产教深度融合培养的目标制定、计划落实、课程体系开发、导师团队优化及实践基地的质量保障建设等方面的模式与对策,论述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监控体系,总结出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计划、执行、考查、处理的持续改进和提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为专业硕士高水平培养与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案例
    SBAS技术在矿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曹发伟, 廖维谷
    2021, 0(3):  156-158,16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9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小基线技术即SBAS-InSAR处理淮南市谢家集矿区的8景ALOS-PLASAR数据,时间跨度为2007年1月—2011年2月。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提取该矿区的时序形变速率,得到累计整体沉降趋势;然后针对公路、铁路、新旧矿区等重点沉降区域进行分析。由监测结果分析可知,十涧湖西路、堤坝整体处于下沉状态,西张铁路的西半段处于抬升状态,而东半段则下沉严重;东方矿井及新二矿区均处于不同程度的下降状态。
    背包、车载激光扫描结合无人机倾斜航测实践于社区全息数据采集
    宁振伟
    2021, 0(3):  159-16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09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使用需求的变化及测绘数据获取技术的进步,全息测绘成为新型基础测绘数据生产的一种思路。SLAM背包结合车载激光扫描系统以其灵活、全时、室内外一体、高精度及全息采集的方式,在地面及内部信息的获取中具有效率高、信息全的特点。与无人机倾斜航测相结合采集目标的全景三维信息,融合处理后可获得测区的全息数据,能为社区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底图数据。本文通过在广东软件园采用GeoSLAM背包、Trimble MX9车载激光扫描系统及大疆M300无人机倾斜航测3种采集方法获取园区全息数据,然后进行标定、匹配、融合、分类和处理,开展要素化、实体化、三维化生产,形成园区的三维对象化地图数据,为智慧社区的位置服务、管理、展示提供了基础底图。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激光结合倾斜航测生产的社区全息地图,在丰富性、准确性、完整性、精度上均比传统的光电测距等方法生产的地图更优。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高速公路运行非接触式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倪飞, 王浩丞, 杨艺卓, 杨小波
    2021, 0(3):  164-16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1.010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非接触式获取高速公路监测区域内三维点云数据,利用三维点云面与面的差异比对方式计算出不同周期断路面的变形差异值,将计算结果汇总并以直观性色带图形成三维数据成果图与最终报告。实践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仪测得的高速公路路面数据精度、测量效率均比较高,可满足高速公路路面监测的要求,为快速、高效地进行高速公路路面变形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