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乔建平,王萌,吴彩燕.汶川8.0级地震灾区滑坡风险评估方法[J].灾害学, 2016, 31(1):55-59. [2] 邓砚,苏桂武,高娜.地震应急救援影响因素重要性认识的调查和分析[J].灾害学,2016, 31(3):177-183. [3] 许进,王晓明,王娟,等. 基于谷歌地图的地震信息可视化应用[J]. 测绘通报, 2013(7):92-94. [4] 马磊, 陈秀万,隋建波,等.基于VGI的地震灾情速报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绘通报, 2015(4):97-100. [5] 陈洪富,孙柏涛,陈相兆,等. HAZ-China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3, 46(2):294-300. [6] 李志刚,蒋捷,翟永,等.面向分布式服务聚合的"天地图"总体技术架构[J].测绘地理信息, 2012, 37(5):13-15. [7] 张新,陶坤旺,朱翊.基于"天地图"的地震应急服务平台设计[J].测绘工程, 2016, 25(3):46-50. [8] 张磊,程朋根,陈静.基于"天地图"地震信息集成的设计与实现[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6(3):323-327. [9] 董星宏,和朝霞,段锋."天地图"在地震行业中的应用初探[J]. 地震研究, 2011, 34(4):552-557. [10] 彭艳菊,孟小红,悦军,等.我国近海地震活动特征及其与地球物理场的关系[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23(5):1377-1388. [1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2] 陈宝魁,王东升, 李宏男,等. 海底地震动特性及相关谱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6(1):38-43. [13] 李恒,秦小军.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比特性分析[J].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10, 30(1):8-14. [14] 李垠,李杰.城市地震灾害预测方法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2, 32(1):38-42. [15] 高杰. 城市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通用程序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05. [16] CHEN H F, SUN B T. Investigation on Earthquake Induced Buildings Decoration and Indoor/outdoor Properties Losses in Urban Zones of Wenchuan Ms8.0 Great Earthquake and Study on Decoration Damage Loss Ratio[J].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10:821-824. [17] 龚思礼.建筑抗震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8] 尹之潜.城市地震危害性分析的基本框架和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99, 19(1):70-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