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文国, 饶胜, 张箫, 等. 把握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八个要点[J]. 环境保护, 2017, 45(23):14-17. [2] 高吉喜.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建设构想[J]. 环境保护, 2014, 42(Z1):18-21. [3] 张聪达, 刘强. 基于分区管控的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研究[J]. 北京规划建设, 2015(3):124-127. [4] 邹长新, 王丽霞, 刘军会. 论生态保护红线的类型划分与管控[J]. 生物多样性, 2015, 23(6):716-724. [5] 杨邦杰, 高吉喜, 邹长新.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战略意义[J]. 中国发展, 2014, 14(1):1-4. [6] 高吉喜, 邹长新, 郑好. 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落地保障生态文明制度建设[J]. 环境保护,2015,43(11):26-29. [7] 王宝, 王涛, 王勤花, 等. 关于确保甘肃省祁连山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并严守的科技支撑建议[J]. 中国沙漠, 2019,39(1):7-11. [8] 邹长新, 徐梦佳, 林乃峰,等. 生态保护红线的内涵辨析与统筹推进建议[J]. 环境保护, 2015,43(24):54-57. [9] 韩琪瑶.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哈尔滨市阿城区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10] 张惠远, 郝海广, 张哲. 生态保护红线构建路径思考[J]. 环境保护, 2017,45(23):18-21. [11] 俞仙炯, 崔旺来, 邓云成, 等. 海岛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构初探[J]. 海洋湖沼通报, 2017(6):115-121. [12] 万红梅, 李霞, 董道瑞.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荒漠植被覆盖度估测[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23(12):3331-3337. [13] 张雪飞, 王传胜, 李萌. 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J]. 地理研究, 2019, 38(10):2430-2446. [14] 杨永宏, 李增加, 杨美临, 等.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纳入县域空间规划[J]. 环境与发展, 2016, 28(1):1-5. [15] 李萌, 王传胜, 张雪飞. 国土空间规划中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备选区的识别[J]. 地理研究, 2019, 38(10):2447-2457. [16] 尚卫超, 于大海, 翟永利, 等. 基于分类回归树的气候变化-植被分布模型研究[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30(3):163-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