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鹏飞,成英燕,文汉江,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实用宝典[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8:3-16. [2] 张训虎.现有成果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检查方法探讨[J].工程勘察,2015,43(2):85-89. [3] 成英燕,党亚民,秘金钟,等.CGCS2000框架维持方法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7,42(4):543-549. [4] 程晓晖.广州坐标系与CGCS2000坐标系转换关系的研究[J].城市勘测,2016(6):100-102. [5] 张训虎,刘晋虎,何川,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常见问题分析[J].测绘通报,2016(9):52-55. [6] 陈俊勇,杨元喜,王敏,等.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的构建和它的技术进步[J].测绘学报,2007,36(1):1-8. [7] 宁津生,王华,程鹏飞,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框架体系建设及其进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5,40(5):569-573. [8] 杨芳,吴学群,李勇发,等.基于平面四参数模型的坐标转换方法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2015(5):38-40. [9] 成英燕,程鹏飞,顾旦生,等.三维4参数模型实现地图到CGCS2000的转换[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6):747-751,755. [10] 朱华统.常用大地坐标系及其变换[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 [11] 王文利,程传录,李东,等.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精度分析及其适用性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2,32(5):68-71,77. [12] 魏子卿.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及其与WGS-84的比较[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8,28(5):1-5. [13] 刘经南,施闯,许才军,等.利用局域复测GPS网研究中国大陆块体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1,26(3):189-195. [14] 何林,柳林涛,许超钤,等.常见平面坐标系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研究——以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之间的平面坐标相互转换为例[J].测绘通报,2014(9):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