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潇. 湖北省各市(州)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时空差异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7(4):148-156. [2] 刘坤. 国家发改委:推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N]. 光明日报,2017-9-23(002). [3] 李海燕,蔡银莺. 湖北省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动态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82-88. [4] 樊杰,周侃,王亚飞. 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2016版)的基点和技术方法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17, 36(3):266-276. [5] 洪亮,余晓敏,杜新. 新常态下建立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的思考[C]//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20-127. [6] 周蓉蓉. 生态文明视角下生态效率评价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 生态经济,2018, 34(3):20-24. [7] 栾相科. 让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一目了然厉害了,我的监测预警长效机制[J]. 中国经济导报,2017,(A03):1-3. [8] 田玲玲,罗静,董莹,等. 湖北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25(2):316-325. [9] 范媛媛,林苗,王高强,等.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4):47-52. [10] 赵婧.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N]. 中国海洋报,2016-10-13(001). [11] 经卓玮. 安徽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研究[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5. [12] 樊杰. 资源环境承载力专题序言[J].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3):265. [13] 周道静,王传胜.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城市化地区专项评价——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3):359-366. [14] 朱嘉伟,谢晓彤,李心慧. 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生态学报,2017,37(21):7039-7047. [15] 徐勇,张雪飞,周侃,等.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的超载成因分析方法及应用[J].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3):277-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