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闫满存,李华梅,王光谦.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0,8(4):416-425. [2] 张建国,魏平新.广东省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点与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14(4):47-51. [3] 独知行,阳凡林,刘国林,等.GPS与InSAR数据融合在矿山开采沉陷形变监测中的应用探讨[J].测绘科学,2007,32(1):55-57. [4] 陈玉冬,李德平,高海丽,等.洞庭盆地东部地表垂直形变空间分布及原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S1):14-20. [5] 朱建军,李志伟,胡俊.InSAR变形监测方法与研究进展[J].测绘学报,2017,46(10):1717-1733. [6] 姚鑫,张路青,李凌婧,等.工程场址区域地壳稳定性InSAR评价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21,29(1):104-115. [7] 李珊珊,李志伟,胡俊,等.SBAS-InSAR技术监测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形变[J].地球物理学报,2013,56(5):1476-1486. [8] 詹景祥,千喜俊,闫成龙.利用SBAS技术监测洛杉矶地区地表形变[J].测绘工程,2018,27(6):45-49. [9] 张丽玲,黄卫.影响普宁市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J].广东气象,2010,32(5):26-28. [10] 朱建军,杨泽发,李志伟.InSAR矿区地表三维形变监测与预计研究进展[J].测绘学报,2019,48(2):135-144. [11] 尹宏杰,朱建军,李志伟,等.基于SBAS的矿区形变监测研究[J].测绘学报,2011,40(1):52-58. [12] 李政,崔帅,王江涛,等.InSAR应用中相位解缠算法的快速选取[J].测绘标准化,2017,33(4):33-37. [13] 王宏宇,张庆涛,刘杰,等.利用短基线集技术监测地表形变[J].测绘科学,2015,40(10):123-127. [14] 孙晓鹏,鲁小丫,文学虎,等.基于SBAS-InSAR的成都平原地面沉降监测[J].国土资源遥感,2016,28(3):123-129. [15] 胡乐银,张景发,商晓青.SBAS-InSAR技术原理及其在地壳形变监测中的应用[J].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2010(1):82-89. [16] 汪啸. 广东沿海典型深大断裂带地热水系统形成条件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8. [17] 林本海,杨树庄,朱伯善,等.广东省地质构造与岩土工程基本特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S2):3337-3346. [18] 杨礼聪.潮汕经济区汕头片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程度[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0):36-38. [19] 曹洪,孙子钧,李俊,等.潮州城区浸没影响的预测与实测资料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11):2161-2166. [20] 施凤春,唐仲华,陈育斌,等.粤东典型区地面沉降时空演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26(5):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