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卫民,曾丽荣.陕西省文化遗产时空分布格局及形成因素研究——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1(3):438-446. [2] 张庆圆,邹彦龙,李金衡.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自然文物侵蚀剥落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2023(4):140-144. [3] 胡永森,周朝阳,王力.遥感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23,49(7):32-34. [4] 吴樊,李娟娟,张波,等.时间序列SAR图像不可移动文物水域淹没监测[J].遥感学报,2021,25(12):2431-2440. [5] 郭虹,姬红杰,周淼.新疆红色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问题与建议:以乌鲁木齐市红色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为例[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24,32(1):15-19. [6] 任超.德国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规范体系、发展趋势和借鉴价值[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6(1):142-151. [7] 徐聪.川渝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合作开发机制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5(6):119-126. [8] 白婧.山西省革命文物建筑保护管理利用机制探究:以太原市革命文物建筑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19):37-40. [9] 唐韵玮,刘艳祯,段伟,等.遥感技术对不可移动文物的灾害监测[J].中国文化遗产,2021(4):24-30. [10] 甄舒,曾丽荣.非热门古墓葬类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利用研究——以秦公一号大墓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18):27-31. [11] 段亚鹏,林磊,张宇宁.江西省文化遗产时空格局: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例[J].科技和产业,2024,24(16):211-218. [12] 彭颖,白晓创,陈专.基于GIS的广西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布研究[J].大众科技,2021,23(1):135-137. [13] 涂文慧,张鑫,戴湘毅.房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地理空间信息,2021,19(2):1-4. [14] 许甲甲,何小芊.基于GIS的洛阳市文物古迹空间分布研究[J].江西科学,2017,35(6):878-885. [15] 刘海飞,苏丙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宁夏工程技术,2016,15(3):239-244. [16] 白如山,刘恺恺,张玥婷,等.安徽省文化遗产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文物保护单位的视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1(4):378-384. [17] 周坤朋,李友琪,王鹏宇,等.北京文物时空分布特征与规律探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4,38(10):70-79. [18] 李玲,张立明,谭本宇.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44(2):50-60. [19] 张润平,雷智昌,秦勇,等.关于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陕西水利,2020(1):91-94. [20] 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陕西帝王陵墓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