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GAMIT软件解算获得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GPS测站的天顶对流层延迟,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处理GPS天顶对流层延迟序列,提取趋势项进行分析,获得全国范围各测站对流层延迟变化趋势。由GPS天顶对流层延迟序列的趋势项分析可知,我国地区从东部到西部,延迟量大小依次减少;从东南到西北,延迟量大小依次减少;站点位于沿海地区及长江流域地区的GPS天顶对流层延迟的趋势项变化不确定。对于长江流域趋势项先增加后减小的地区,峰值时间与长江地区发生洪水的时间相吻合。
GNSS和IMU是目前最重要的导航、定位、定姿方式,两者各有所长,其软硬件集成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本文论述了GNSS与IMU的集成类型,介绍了各类型的特点及深度集成方式的原理,并进行了集成性能分析,最后给出了改进方案,进行了实例验证。
针对矿区GPS控制网中高等级点较多的情况,选择2点、3点和4点约束平差的方案,对该网进行数据处理。对3种约束平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该网起算数据四等三角点和四等GPS点兼容性好,约束平差成果精度高,各项精度指标达到了E级GPS网的要求。顾及测量成果使用的连续性和全网的整体精度,确定4点约束平差资料作为最终成果。
中国北斗卫星的正式民用,使北斗多星系统的高精度接收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单点测量的定位精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通过在北京、新疆等地的测试,对北斗多星系统的高精度手持机的精度进行了检测,改进了原有的航测外业作业模式,促进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航测外业中的新应用。
已有不少文献针对激光扫描在建筑变形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但是国家和行业尚无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规程出台。本文通过应用调研、扫描仪的标称精度统计分析,以及具有针对性的试验,明确了激光扫描测量建筑变形的作业方法,确立了选用仪器精度、扫描测量的测回数、标靶入射角度等技术指标,为激光扫描技术在建筑变形测量中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介绍了一种利用Terrasolid软件进行机载与车载LiDAR点云数据融合的方法,通过分析两种扫描系统采集点云之间的共性与特性,制定了融合取舍原则,得到了覆盖范围全面的LiDAR点云融合成果,为LiDAR点云数据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影像融合旨在生成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为地理国情普查提供基础数据。然而目前影像融合算法虽多却没有一种普适性算法能够有效应用于各种需求,因此需要根据地理国情普查的实际需求分析,以获取较为合适的融合算法。
为了考察几种主流软件的无人机影像处理能力,本文在同等硬件环境和相同数据的条件下,对PixelGrid、DPGrid、PHOTOMOD、Inpho、IPS生成正射影像图的效率和质量进行了比较,并对比较结果及各软件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针对海中测量平台晃动条件下全站仪垂直角观测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掌上电脑的连续多次重复记录垂直角读数取均值的观测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削弱平台晃动对垂直角观测值的影响,从而实现高精度的跨海高程传递测量;研发了基于掌上电脑的外业测量记录软件,可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及成果精度。工程实例分析结果显示,路线总长约16.7 km的跨海水准闭合环的高差闭合差为-15.3 mm,符合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规定要求。该方法已在港珠澳大桥跨海高程传递中得到成功应用,可在其他类似跨海桥隧工程建设中推广。
竣工测量成果众多,包括各类图表,且图表之间存在各种对应关系,手工操作繁杂易出错。为此本文基于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研制出竣工测量成果自动化生产系统,实现了竣工测量成果中的图、报告和入库数据的快速制作。该软件已经在笔者单位内部广泛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针对利用专业测绘数据对空间数据库更新中存在的现势性问题,提出了利用OpenStreetMaps数据对空间数据库进行更新的方法。阐述了基于OpenStreetMap数据的空间数据更新方法的关键理论与技术,特别是OpenStreetMap数据与专业测绘数据的变化要素检测算法:基于格网的匹配检测算法和基于几何量算的变化要素检测。在此基础上,利用珠海市的专业测绘数据与相应区域的OpenStreetMap数据作为试验数据,编程实现了基于OpenStreetMap的空间数据更新。
以太原市地理编码基础库建设为例,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地理编码库建设中涉及的资料搜集、外业采集、内业整理及标准化编码入库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库将城市各类专题信息进行地理编码匹配和定位生成各类专题地理数据集,经过整合建库生成地理编码扩展库,二者统称地理编码库。地理编码库为城市资源信息"落地"和各类专题信息共享交换提供了空间定位的依据。
介绍了快捷建库与数据处理系统涉及的内容和研究开发的技术路线,并对该系统的各项模块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基于ArcGIS平台实现系统各功能模块的理论可行性综合功能的操作方法。
CAD平台具有强大的矢量数据编辑能力与图形表现能力,通过对其薄弱的空间分析能力和相关业务能力进行扩展,可以使其成为一个良好的矢量数据建库系统。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探讨、设计了其扩展的方法,并成功实现。
针对我国多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的现状及国家推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迫切要求,结合地形图中离散高程及等高线特征,研究出了DLG中多高程基准处理的一系列关键算法,并开发出了成熟的软件,通过广州增城区1616 km2地形图编绘项目和日常工作实践的检验,验证了该方法的适应性和先进性。
分析了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定位,针对目前国内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平台架构云端化、市县运维一体化、数据内容泛在化、更新方式多样化的市县级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模式,并在智慧大丰时空云平台建设项目中进行了实践。
智慧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管理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对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探讨了现有地理信息服务模式与智慧城市建设需求的差距,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转变方案。
系统采用红外LED灯作为观测目标,在相机感光元件前加装红外滤光片,以实现全天候观测目标的准二值影像获取。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影像上观测目标的高精度提取。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对5 m远处目标的实时监测精度优于1 mm。
在等高线提取技术中,LiDAR虽然较传统航空摄影测量具有明显优势,然而目前已有算法和软件基于LiDAR点云自动提取的等高线存在大量多余的短齿线和孤立环。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短齿线和孤立环消除为核心的LiDAR数据提取等高线的优化算法,并基于FME软件平台设计程序加以实现,最后通过试验案例验证了算法和程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水准仪数据处理逐渐达到自动化水平。笔者结合编程语言Visual Basic进行了软件开发,所编程序不仅满足内业计算处理要求,更能通过自动化数据检核功能进行各项数据超限判定,检核结果采用色彩区分的方式更为直观地显示出数据超限情况;此外,通过"测段小结"对一测段主要信息进行了呈现。经工程实践应用证明,软件功能满足测量规范要求,具备较强的实用价值。
介绍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设备(Windows、iOS、Android)的水上便携智能导航系统的需求分析、主要功能及设计与实现,分析了主要技术难点和系统特点,并对其在船舶导航、智慧引航、电子海图自动更新等方面的应用技术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