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通报 ›› 2016, Vol. 0 ›› Issue (6): 10-13,63.doi: 10.13474/j.cnki.11-2246.2016.0179

• 学术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M-LZD算法中表面变形的可探测性分析

张同刚1,2, 岑敏仪1,2, 任自珍1,2, 金国清3   

  1. 1.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1;
    2. 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 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31;
    3. 中铁第五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 收稿日期:2015-06-23 修回日期:2016-01-04 出版日期:2016-06-25 发布日期:2016-07-05
  • 作者简介:张同刚(1977-),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识别。E-mail:swjtuztg@gmail.com
  • 基金资助:
    中国铁路总公司重大科研项目(2014G004-B);中国铁路总公司科研试验任务(Z2013-038-5);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3092)

Analysis of Surface Deformation Detectability Based on M-LZD Algorithm

ZHANG Tonggang1,2, CEN Minyi1,2, REN Zizhen1,2, JIN Guoqing3   

  • Received:2015-06-23 Revised:2016-01-04 Online:2016-06-25 Published:2016-07-05

摘要: 现有的基于LZD方法的DEM变形探测方法都是将表面变形作为粗差,采用不同的稳健估计方法来探测。粗差具有发现和定位能力是粗差探测的前提,而现有方法均没有进行粗差发现和定位能力分析。本文首先采用判断矩阵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对结果在不同类型地面的DEM进行了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任意2个判断向量线性无关,判断矩阵中没有零元素,相关数等于多余观测个数。试验结果表明,DEM表面上无论多少粗差均具有发现和定位能力;基于LZD方法的DEM表面变形探测方法在理论上是完备的,可以正确地发现和定位粗差。

关键词: 粗差发现, 粗差定位, 判断矩阵, 相关数, LZD, DEM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