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0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8-08-25
    学术研究
    GPS/GLONASS精密单点定位加速收敛方法研究
    杨久东, 孔海洋, 侯金亮
    2018, 0(8):  1-5,2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35
    摘要 ( )   HTML   PDF (19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精密单点定位(PPP)在获得稳态浮点模糊度时需要较长的收敛时间,为此,在采用GPS/GLONASS组合PPP缓解卫星几何变化缓慢造成的收敛时间过长基础上,采用将多路径组合修正值应用到PPP模型中和构建基于多路径修正值加权的随机模型两种方法来减少伪距中的多路径效应和观测噪声影响,以提高浮点模糊估计的准确性,进而提高PPP收敛速度和收敛稳定性。利用全球108个IGS测站的7天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组合PPP可以在各系统伪距等权重情况下将收敛时间缩短32%,而基于TEQC多路径组合修正值加权的随机模型可以将收敛周期缩短25%。
    多视线向D-InSAR三维地表形变解算中GPS约束定权
    王志伟, 刘国林, 陶秋香, 于胜文, 王珂, 周传义
    2018, 0(8):  6-10.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36
    摘要 ( )   HTML   PDF (19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基于GPS约束的多视线向三维地表形变解算定权的方法。该方法以同期高精度GPS形变观测量对多视线向D-InSAR形变观测量进行精度评价,顾及轨道、地形和噪声等系统误差对多视线向D-InSAR形变量影响的特点,通过建立跟像元位置和高程有关的联合拟合模型,实现逐像元精度评价,完成多视线向D-InSAR三维地表形变解算模型中定权。本文以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区地震为研究区,对该定权方法的可行性和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GPS约束定权的多视线向D-InSAR三维形变解算方法可以获取可靠的解算结果。
    利用矩谐分析的局部大地水准面确定
    路媛琦, 章传银, 蒋涛
    2018, 0(8):  11-1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37
    摘要 ( )   HTML   PDF (33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地水准面是重力的等位面,建立高精度的大地水准面是大地测量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现阶段建立局部大地水准面多采用球谐分析以及球冠谐分析,但都无法获得高精度、小区域的大地水准面。针对这一研究现状,本文提出了采用矩谐分析确定局部大地水准面的方法。选取所研究区域中心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在此坐标系下求解地球引力位Laplace方程;利用模拟的陆地重力及航空重力数据,对矩谐分析建模方法进行验证与分析;并针对影响矩谐分析精度的边界效应问题,采用扩展参数的方法提高精度,针对“龙格问题”,进行了最佳截断阶数的研究。结果表明:由陆地重力和航空重力数据确定的2.5'×2.5'的大地水准面精度分别能达到4.2、4.3.cm;且对于航空重力数据,矩谐分析能同时实现向下延拓和解算两个重点、难点计算过程,将航空重力解算直接化、简单化。
    一种基于CORS的GNSS事后精密定位服务平台建设方法
    董明旭, 楚彬, 刘紫平, 郝建明, 匡翠林
    2018, 0(8):  18-2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38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CORS服务的通信信号盲区定位和高精度静态定位解算需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数据加密推送和Bernese自动数据解算的GNSS事后精密定位服务平台建设方法,采用数据处理与用户服务分离方案,突破了并发用户请求的数量限制,并采用定位结果动态偏移及传输文件动态加密的双重加密方法,确保了信息安全。实测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平台数据处理结果精度、时效性和稳定性较好,可向用户提供厘米至毫米级GNSS事后精密定位服务。
    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山区GPS高程异常拟合方法
    蒲伦, 唐诗华, 张紫萍, 李宗婉, 张炎
    2018, 0(8):  26-3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39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在山区地形条件复杂情况下构建GPS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精度难以满足需求的问题,将蚁群算法与多面函数法进行了融合。采用蚁群算法获取部分特征点,充分发挥特征点的表述作用,构建了更高精度的拟合模型。通过算例分析可知,融合方法求得研究区域内拟合点的内符合精度为2.5.mm,检核点的总体精度为4.4.mm,内外符合精度均高于常规拟合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基于蚁群算法的山区GPS高程异常拟合方法有效可行,同时证明了蚁群算法寻找最优特征点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建模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多元特征线遥感识别的滩涂DEM构建
    杨立君, 王得玉, 姜杰, 李文梅, 施佳凤
    2018, 0(8):  32-3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40
    摘要 ( )   HTML   PDF (15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水边线复合技术反演滩涂地形误差较大、经济成本较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植被边线、冲淤痕迹线、水边线等多元特征线结合实测数据反演滩涂地形的遥感测量方法。以崇明东滩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感技术提取水边线、植被边界线及冲淤痕迹线等多元特征线,利用实测数据拟合趋势线方法对边线高程赋值,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将具有高程信息的特征线作为基础数据空间插值法构建滩涂DEM。最后,利用1∶1万地形图及实测数据对DEM反演结果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构建DEM影像数量需求少、时间跨度短、成本低、反演结果符合滩涂地形基本规律,垂直精度约为12.cm,研究结果对于滩涂冲淤变化及演变规律分析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测距定位方程的多解性及其非线性最小二乘迭代算法
    齐珂, 曲国庆, 薛树强, 刘以旭, 杨文龙, 韩德强
    2018, 0(8):  37-40,4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41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距离观测在测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观测方程为非线性函数模型。由于非线性问题的复杂性,测距方程的解可能不是唯一的,尤其当方程呈现病态性时,方程的解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同时短距离测距方程的非线性强度相对较大,会对迭代算法产生影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利用直接解法、高斯-牛顿法和封闭牛顿法对病态的测距方程进行求解,试验验证了解析法、高斯-牛顿法与封闭牛顿迭代法的局部收敛性质。结果表明封闭牛顿法的局部收敛性最好。探讨了非线性定位问题中的病态多解问题,解析法和高斯-牛顿法会得到两个解,封闭牛顿法会得到3个解,并且其中两个解与前两种算法相同,而且这些解均为局部最优解。
    一种全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大数据计算与分析方法
    程滔
    2018, 0(8):  41-4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42
    摘要 ( )   HTML   PDF (29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基于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等多源遥感信息的全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各遥感信息特征及大数据产生过程,结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分类标准及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设计了数据计算算法,并以浙江省丽水市为研究区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研究区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为968.20亿元,人均3.70万元;各覆盖类型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呈现森林 > 水域 > 草地 > 农田 > 荒漠的特点。研究表明: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栅格化结果等多源遥感信息为基础数据源,可计算得出高精度的量化及空间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成果;设计的数据计算算法解决了多源遥感信息一体化I/O及计算负载等问题,运行效率和性能满足计算需求。
    一种面向变化检测的建筑物指数
    王慧贤, 雷呈强, 易畅
    2018, 0(8):  47-50,6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43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传统建筑物检测算法检测出的建筑物不完整或丢失;建筑物与道路、比较亮的土壤的光谱特征非常相似,不易区分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最大形态学重建轮廓的建筑物指数来有效地表征建筑物。本文利用两套ZY-3卫星数据以建筑物变化检测为应用背景,进行相关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一种侧扫声呐图像去噪及均衡化综合处理方法
    王晓, 郭军, 朱邦彦, 王爱学, 秦天天
    2018, 0(8):  51-5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44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侧扫声呐在测量过程中易受其他作业船只及作业船速、尾流、增益参数设置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其图像存在多种噪声干扰及辐射畸变问题,传统方法难以有效滤除,严重影响海底地物和目标的判读。本文根据侧扫声呐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去噪及均衡化综合处理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综合法处理后图像熵值减小,峰值信噪比增大,且目标形状得到了有效保持,实现了侧扫声呐图像的高质量获取。
    多源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应用
    马腾, 刘全明, 孙红
    2018, 0(8):  56-6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45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提高土地利用分类精度,研究多源遥感数据的分类方法,提出了利用多源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对居民地、耕地、林地、水体、未利用土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光谱特征及微波散射特征进行了分析,将高分一号多光谱数据与RADARSAT-2数据相结合,利用决策树分类器实现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其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6.6%。与高分一号数据最大似然分类及RADARSAT-2数据的Freeman-Durden三分量最大似然分类进行了精度比较,结果表明,多源遥感技术可实现数据的特征互补,其分类精度优于仅采用多光谱数据或微波数据的分类精度。
    利用Google Earth和SRTMGL1进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正射校正
    徐鑫, 张道军, 侯现慧, 马晓燕, 汪静
    2018, 0(8):  62-6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46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无实测地面控制点情况下,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Google Earth和SRTMGL1的遥感影像正射校正流程。首先在ENVI5.3中,将待校正影像与参考影像(即Google Earth影像)进行同名地物点自动匹配,获得同名点文件(PTS);然后在ArcGIS 10.2平台下,根据参考点的X、Y坐标,将校正控制点表数据转换为ArcGIS点文件(SHP);最后将该点文件与SRTMGL1高程数据进行空间叠加,获得高程值,得到带有高程值的地面控制点文件,进而进行有控制点的正射校正。相较于无控制点的正射校正,本研究所采用的处理流程可以有效提高校正精度,为后续影像镶嵌奠定良好基础;镶嵌中误差为2.13.m,可满足1∶5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技术要求。
    利用共享单车大数据的城市骑行热点范围提取
    杨永崇, 柳莹, 李梁
    2018, 0(8):  68-7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47
    摘要 ( )   HTML   PDF (39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不可或缺的一种代步方式,也对城市交通运行管理和规划发展带来压力和挑战。本文利用Python程序获取了2017年9月20日ofo单车的全天候位置数据,通过ArcGIS传统分析工具进行了西安市用户骑行行为的时空间特征分析,提取了用户出行OD模型及城市骑行热点路段。结果发现,在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产业分配、医院学校分布及时间维度的影响下,骑行存在不同空间特征。基于大数据分析提取热点,利用可视化表达数据集合与相关城市数据集综合分析,可为集中规划非机动车设施、更好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供新思路。
    航海图水深模型用于水下地形匹配定位的选取分析
    刘现鹏, 张立华, 贾帅东, 史岩
    2018, 0(8):  74-77,9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48
    摘要 ( )   HTML   PDF (16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系统分析了航海图水深模型(DDM)直接应用于水下地形匹配定位的可行性,给出了航海图DDM作为水下地形匹配基准图时比例尺的选取要求。首先,在经典TERCOM算法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航海图DDM的水下地形匹配定位算法;然后,将地形标准差不同的2个试验区均匀地划分为100个匹配区,并构建比例尺为1∶20.000到1∶200.000的航海图DDM;最后,分别以这些航海图DDM作为匹配基准图,进行匹配定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改进后的TERCOM算法可以直接采用航海图DDM作为地形匹配基准图进行匹配定位;②为减少误匹配的发生,应选取比例尺大于1∶25.000的航海图DDM作为地形匹配基准图。
    技术交流
    出租车GPS轨迹下的医疗设施服务半径确定
    李华, 潘晓芳, 杨林, 王璐, 万波
    2018, 0(8):  78-8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49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施服务半径大小是设施空间布局合理性的重要体现。传统研究大都基于理论的方法,缺少实际数据的验证。本文提出了基于出租车GPS轨迹确定医疗设施服务半径的方法,并以深圳市三级医院为研究对象,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深圳市三级医院的访问人群集中在9.km范围内,4.km是比较合理的服务半径。从医疗设施服务范围在各行政区域的空间分布上看,深圳市三级医院布局呈现出较大的不均衡性,然而通过质心分析法综合人口的分布状况研究,其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分布相差不远。
    一种基于界面传播的干涉相位快速解缠方法
    高建, 石磊, 夏宇, 沈佩姗
    2018, 0(8):  84-8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50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相位解缠是干涉测量的重要处理步骤之一,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解缠处理也面临着新的情况,尤其是针对大块、海量数据的处理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界面传播的并行相位解缠方法,首先利用残差点和数据质量指标分布定义数据的可靠度,然后根据可靠度的取值解算绝对相位。整个过程的实现基于数据分块的并行处理模式,数据块内与块间的操作实现了界面正向和反向传播过程。真实InSAR数据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结合倾斜摄影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
    郑史芳, 黎治坤
    2018, 0(8):  88-9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51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向广东省地质灾害隐患的灾前预警、灾中评估与灾后重建等灾害防治与救灾抢险工作的需求,基于md4-1000四旋翼无人机系统,探索研究了基于倾斜摄影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流程和方法,并对其模型精度进行考察。经试验表明,无人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快速获取高空间分辨率、多个角度的航空影像,而基于实景三维进行地质灾害预警与监测,可以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获取的影像经过空三加密和绝对定向建立实景三维模型和真正射影像,可以减少人工实地勘察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实景三维模型可以直观反映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形地貌信息,为地质灾害隐患点预警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实测数据表明,整个项目的模型高程精度优于0.5.m,平面精度优于0.2.m。
    不规则邻域CA的城市增长边界研究——以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刘伟玲, 张育庆, 杨俊
    2018, 0(8):  93-9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52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2003—2012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遥感数据等多源数据为基础,并且以街道作为研究尺度,通过不规则邻域CA和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制定城市扩张的弹性边界和刚性边界。研究表明:①基于不规则邻域CA模型的Kappa系数为0.875.8,模拟精度达到要求;②2021年研究区弹性边界的面积为230.54.km2,刚性边界的面积为260.09.km2,面积变化显著;③建设用地呈由东南向西北的扩张趋势,并且沿海街道比内陆街道扩张更为显著。
    融合空谱特征的车载LiDAR点云道路标识线提取
    范雯, 何鄂龙, 李天琪, 孙杰
    2018, 0(8):  97-10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53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道路标识线是三维道路场景中重要的交通标识之一。自动提取点云场景中的标识线信息对于道路路宽测量、自动驾驶等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谱特征的车载LiDAR点云道路标识线提取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车载激光点云中道路标识线的颜色、空间邻域和高程等位置关系,直接对点云数据进行自动分类,提取道路标识线。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采用高速公路路段场景的车载激光点云数据进行试验,从中选取训练数据及测试区域进行道路标识线提取试验。最后,本文基于手动标记数据验证本文方法的效果,道路标识线提取总体精度为99.64%。
    利用遥感影像土地监测数据的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广宁县为例
    石水源, 谢思梅, 谢荣安
    2018, 0(8):  102-10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54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动着周边城市的发展。本文针对距离珠三角最近的山区县广宁县,利用2011—2017年的高分遥感影像土地调查监测数据,通过城市扩张的若干指标反映广宁县的城市扩张程度与此期间新增城市用地的来源,并通过计算景观指数分析广宁县县域内各种土地地类的景观分布,探究广宁县城市化扩张对土地的需求变化,找出山区县城市化用地的优化方案。
    遥感尺度效应的数值模拟——以叶面积指数为例
    欧盛华, 邵杉杉, 杨涛, 裔传祥
    2018, 0(8):  106-110.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55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遥感尺度效应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限制了定量遥感应用的发展,制约了定量遥感反演精度的提高,成为定量遥感研究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总体而言,对尺度效应从数学上的泰勒级数展开规律分析的理论较多,然而从遥感数据直观模拟的角度较少。为此,本文从叶面积指数出发,利用机载航空WIDAS数据,引入洛仑兹曲线表达了地表变量的异质性。结合不同非线性程度的LAI反演模型及尺度上推聚合方法分析了尺度效应的成因,结果发现,尺度效应是空间异质性和反演函数非线性的综合体现,空间异质性和反演函数非线性程度的增加均会造成尺度效应的增大。
    城市建筑水平特征对城市热环境效应的影响——以大连市中山区为例
    苏俊如, 吕芳, 杨俊
    2018, 0(8):  111-11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56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大连市中山区的遥感和建筑等多源数据为基础,结合单窗算法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2002—2014年研究区的地表温度空间分异特征及地表温度与建筑密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①2002—2014年地表温度高温区域多分布在中山区西北部、解放路和中南路的沿线,且温度增加明显,东北部由于填海造陆温度明显升高;②高密度和较高密度的地块主要分布在青泥洼天津街商业区,大部分低、较低、中密度地块分布在解放路和中南路沿线;③2002年、2014年,地表温度与建筑密度呈现中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14、0.537。
    扩展流数据立方体的GIS时空大数据组织方法
    陆妍玲, 李景文, 叶苏娴, 姜建武, 殷敏, 周艳柳
    2018, 0(8):  115-118.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57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大数据GIS面临的大规模数据的多源异构动态性与数据存储优化等问题,本文开展大数据背景下的地理时空数据组织与模型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流数据的可扩展立方体处理框架,在典型的流数据二维数据序列基础上,构建增加垂直方向的非结构数据立方体;结合立方体数据组织模型的定义和特征,探讨扩展关系型数据库与协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GIS时空大数据组织方法;通过扩展数据源、数据类型及数据操作等属性,突出多源异构地理时空大数据的时空关系和演变过程关系等特征,对地理时空大数据进行数据一体化组织、存储和分析;进而解决地理信息时空大数据的大体量、异构与动态性在GIS数据管理与分析方面的技术瓶颈,并且对GIS时空大数据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性方法和解决策略。
    利用轨迹数据进行道路网更新及轨迹融合
    黄窈蕙, 范文涛, 刘柳杨
    2018, 0(8):  119-12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58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网更新迅速,道路网数据对于交通规划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数据的道路更新及轨迹融合方法。首先使用几何最短距离分析和隐马尔科夫模型来提取失配轨迹,然后使用基于Delaunay三角网和基于山脊线相结合的轨迹融合方法,提取出新增道路骨架线,对得到的骨架线进行显化和延长处理,使其融合到现有道路网中。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Delaunay三角网和基于山脊线相结合的轨迹融合方法,能够提高新增道路的生成效率,改善道路网的更新效果。
    城市道路重要性评价方法的综合分析
    王庆国
    2018, 0(8):  124-12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59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城市道路重要性评价这一基础性问题,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从道路重要性评价中道路的基本形式、道路网络的表达、道路重要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及道路重要性的评价模型几个方面,对目前道路重要性评价的主要方法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的科技进步带来的发展变化,对道路重要性评价方法研究需要深入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互联网+”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模式研究
    谢锋珠, 王建民
    2018, 0(8):  128-130,14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60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ETC不停车收费系统已经在全国高速公路收费中大力推广,针对运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本文研究设计了基于“互联网+”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ITC(Internet toll collection),综合应用移动互联技术、移动GIS技术、BDS定位技术、车牌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移动支付技术等,通过移动APP实现车辆的登记注册和审核,利用移动支付技术交纳通行费,从而实现车辆通过高速公路时不停车收费的目的。本文研究可实现高速公路的智能化管理,大大提高通行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虚拟环境下长城文化景观的综合展示设计
    李一苇, 赵红蕊
    2018, 0(8):  131-135,14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61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厚重载体,更是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如何利用现代新技术让更多人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长城、认识长城、感受长城,是长城保护与宣传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地理信息、互联网、全景摄影、多媒体和虚拟场景等多种技术,综合展示长城文化遗产、历史遗迹、环境景观和文化价值等的展示方案,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体验,推进长城文化宣传和展示,为长城资源旅游推介、价值探索、保护利用探讨新的模式。
    数字抚州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及其应用
    王玲燕
    2018, 0(8):  136-14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62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抚州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是数字抚州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集成区域内自然、社会、经济、人口与环境等信息,实现区域信息资源整合,为政府部门提供地理信息和决策分析,为单位企业及普通大众提供综合信息服务。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抚州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总体架构,然后详细阐述了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最后基于平台建设成果,开展了多个领域的应用项目,应用效果显著。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应用案例
    银西铁路新永首梁隧道的洞外控制网的建立
    李金祥
    2018, 0(8):  142-14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63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述了利用高精度GPS作长大隧道洞外控制网的方法,增强了洞外控制网网形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隧道贯通的精度。
    三维激光扫描支持下的文化遗产建模应用分析
    余培永, 刘昭华
    2018, 0(8):  145-14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64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国内外出现大量的文化遗产破损情况,针对此情况需要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建模,以便定期修复。本文以朱德故居为例,通过结合三维激光技术和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详细阐述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建筑精细数字化建模过程,为进一步文化遗产建模研究提供了实例。主要经过以下几步:①利用Trimble TX8获取数据(包括获取影像数据和点云扫描数据);②利用Trimble RealWorks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配准、剔除、数据重采样);③利用3ds Max、Photoshop进行三维模型制作(包括修复点云空洞、制作CAD图、素模制作、纹理贴图、后期渲染)。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利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与三位激光技术相结合能将破损部分完美修复,通过拆分构件能够清晰建立模型,提高效率。
    无人机航摄技术在峡山水库测量中的应用
    王杰
    2018, 0(8):  150-15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65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峡山水库位于我国山东半岛,又称为峡山湖,库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众多,树木花草众多,是集旅游、度假、观光及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天然场所。那么,如何有效地发展水库,让人们在现阶段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的资源,就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测量,其中无人机航摄技术就是当前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了更好地了解该技术的应用情况,本文对无人机航摄技术在峡山水库测量中应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目的是为有关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帮助。
    结合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变电站三维重建
    郑勇峰, 王枝军
    2018, 0(8):  153-155,16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66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无人机航摄系统的组成、倾斜三维实景模型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流程。以某变电站为例,介绍了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变电站三维实景模型重建试验,并对数据成果进行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无人机航摄系统可以高效地实现变电站的三维重建,为变电站的运维、监控、培训提供三维可视化技术支撑。
    免像控无人机在工程收方中的应用
    任斌, 高利敏
    2018, 0(8):  156-15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67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使用,测绘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代数字测绘技术逐渐向着智能化方向发现,应用到工程收方测量的技术也越来越多,土石方的测量和计算工作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测量方式包括签证记录、RTK测量,但签证记录可信度存在不确定因素,RTK测量耗时较长,而运用消费级无人机拍照建模的方法测算土方量,拥有现场采集数据耗时短、可操作性强、投入较低等特点。本文以拓普康Sirius PRO(天狼星)固定翼无人机平台结合Virtual Surveyor软件测制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为例,探讨和分析了无人机航摄在工程收方方面的应用。
    机载LiDAR技术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以喀喇昆仑公路为例
    贺成成, 何伟, 张伦宁, 杜雁欣, 魏于唐
    2018, 0(8):  160-16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8.0268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喀喇昆仑公路为研究对象,规划机载LiDAR地形测绘流程,并对该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进行了分析。积累和掌握机载激光雷达在公路建设中的经验,证明该技术可以提高我国公路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对拓展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