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4-25
    学术研究
    利用最小一乘法改进的灰色模型的导航卫星钟差预报
    于烨, 黄默, 王小青, 胡锐
    2019, 0(4):  1-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02
    摘要 ( )   HTML   PDF (13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卫星钟差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为了克服基于最小二乘法估计灰色模型参数对卫星钟差预报精度的不足,本文利用最小一乘法对传统灰色模型进行了改进。在建模的过程中,采用以误差绝对值之和最小为优化原则,针对目标函数不可微的特点,运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灰色预报模型的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此外,将改进后的预报模型应用到卫星钟差波动较大情况下钟差的预报中,并将预报结果与传统灰色模型的预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卫星钟差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该方法相比传统灰色模型的预报结果有显著改善,为高精度的卫星钟差预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单星授时精度分析
    张大众, 郑作亚, 刘一, 谷守周, 秘金钟, 李杰, 张涛
    2019, 0(4):  7-10.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03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单星授时精度,本文基于GPS单星授时原理,结合北斗卫星多种类型星座特点,编写了BDS单星授时软件。利用iGMAS站数据进行了试验,在对原始数据进行监测并将异常信息剔除后,将授时结果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斗分析中心(CGS)钟差文件进行比对,分析了BDS不同轨道卫星(GEO/IGSO/MEO)下的BDS单星授时精度。结果表明,GEO卫星的授时精度为27.39 ns,IGSO卫星的授时精度为18.37 ns,MEO卫星的授时精度为18.62 ns。

    基于CORS的分米级GNSS差分定位云服务研究
    郝建明, 楚彬, 敖敏思, 谷守周
    2019, 0(4):  11-16,2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04
    摘要 ( )   HTML   PDF (16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向GNSS大众应用领域海量高精度位置服务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CORS的分米级差分定位云服务建设方法,采用虚拟格网用户生成改正数的形式,通过设计解算服务器与业务服务器分离的云服务模式,解决了传统CORS服务中基准站数据安全风险大、用户并发访问数量受限的问题,并以API和SDK形式面向用户和开发者提供应用服务,降低了高精度位置服务专业技术门槛。同时,依托本文研究成果,基于湖南省位置服务平台(HNCORS),设计并实现了基于CORS的分米级GNSS差分定位云服务架构,并以丢包率、外符合精度、高并发访问为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云服务架构具有较好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在高精度位置服务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也可为其他省级CORS网的高精度位置服务云平台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虚拟通信媒介模式北斗CORS跨网服务无缝切换通信模型实现
    张晶晶, 胡可, 陈现春, 李鹏, 张熙, 石鑫
    2019, 0(4):  17-20,3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05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国内各省市北斗CORS服务系统相互独立运行,不同省服务系统账户无法通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的社会化应用范围。针对此难题,本文基于移动通信技术,提出了一种虚拟通信媒介模式的CORS跨网服务无缝切换通信模型,实现了用户跨省使用北斗高精度服务的无缝切换和实时获取高精度定位数据。该方法不改变目前各省市CORS服务业务流程,且用户无需重新注册账号,即可实现在不同省市使用CORS服务的无缝切换。经测试,该方法实现跨省切换并获得高精度定位数据的平均用时为9.029 s,可应用于多省市跨网服务及国家"北斗位置服务一张网"建设。

    多尺度邻域特征下的机载LiDAR点云电力线分类
    王艳军, 李凯, 路立娟
    2019, 0(4):  21-2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06
    摘要 ( )   HTML   PDF (18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技术三维测量精度高且获取快速的优点进行电力线自动分类提取已成为点云数据处理与电力应用的重要领域。针对电力线分类模型的自动化和高精度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三维多尺度邻域特征的机载LiDAR点云电力线分类提取模型框架,主要包括4个步骤:电力线候选点滤波、多尺度邻域类型选取、形状结构特征提取和支持向量机分类。通过对2个复杂城市区域的试验数据集和8种不同邻域类型的详细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基于多尺度圆球邻域形状结构特征的分类模型结果准确率、召回率和质量分别达到97%、94%和93%,同时整体处理时间在2个试验数据中分别从366、256 s减少到274、160 s。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多种复杂城市场景中能够实现机载LiDAR数据的电力线较高精度分类提取。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数据进行建筑物立面点云分割算法分析
    贺亦峰, 胡荣, 邹进贵
    2019, 0(4):  26-3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07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点云数据量大,处理效率低下,如何快速高效地将大量点云数据进行重建与识别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云分割技术能够将立面点云中的特征信息与背景点云分离开来,为地物特征信息的提取和识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本文通过编程实现了多种点云分割算法,对建筑物立面进行分割处理,详细分析了不同算法的分割精度及适用范围。

    结合mRMR选择和IFCM聚类的遥感影像分类算法
    黄磊, 向泽君, 楚恒
    2019, 0(4):  32-3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08
    摘要 ( )   HTML   PDF (19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高分影像特征间相关性大冗余度高、FCM聚类稳健性差带来的分类精度不佳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RMR选择和改进FCM聚类的影像分类算法。首先基于对象置信度指标(OC)进行影像分割,然后利用mRMR算法实现特征选择,解决特征冗余问题,最后将提取的特征输入分类器通过IFCM聚类,得到最终分类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减少特征间相关性,降低冗余,并有效提高影像分类精度。

    结合面向对象和深度特征的高分影像树种分类
    滕文秀, 王妮, 施慧慧, 许振宇
    2019, 0(4):  38-4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09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传统手工提取特征方法需要专业领域知识,提取高质量特征困难的问题,将深度迁移学习技术引入到高分影像树种分类中,提出一种结合面向对象和深度特征的高分影像树种分类方法。为了获取树种的精确边界,该方法首先利用多尺度分割技术分割整幅遥感影像,并选择训练样本作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为了避免样本数量少导致过拟合问题,采用迁移学习方法,使用ImageNet上训练的VGG16模型参数初始化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并利用全局平局池化压缩参数,在网络最后添加1024个节点的全连接层和7个节点的Softmax分类器,利用反向传播和Adam优化算法训练网络。最后分类整幅遥感影像,生成树种专题地图。以安徽省滁州市的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QuickBird高分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本文方法进行树种分类。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树种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78.98%和0.685 0,在保证树种精度的同时实现了端到端的树种分类。

    高光谱图像波段选择的改进二进制布谷鸟算法
    宋广钦, 杜正舜, 贺智
    2019, 0(4):  43-48.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10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波段选择是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的重要前提,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高光谱遥感图像波段选择的改进二进制布谷鸟算法,通过使用混合二进制编码算法更新子代鸟巢和使用遗传算法交叉方式更新被发现鸟巢两个方面对二进制布谷鸟算法进行改进,找出在图像中起主要作用且相关性低的波段,实现对高光谱遥感图像降维。将本文算法运用于PaviaU数据集和AVIRIS数据集,并与二进制布谷鸟算法、二进制粒子群算法、最小冗余最大相关算法、Relief算法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二进制布谷鸟算法波段特征选择效率更高,且选取的波段更具代表性,能够较好地提高后续分类精度。

    大跨径斜拉桥主梁线形测控新方法研究及应用
    顾玄龙, 刘成龙, 李雷, 沈卢明, 蒋涛, 杨雪峰
    2019, 0(4):  49-53,5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11
    摘要 ( )   HTML   PDF (12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跨径斜拉桥结构刚度小、变形大,为保证主梁顺利合龙,施工过程必须快速精确定位主梁上各个节段的平面和竖向线形。区别于传统的极坐标主梁平面线形测控方法,本文提出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法测控主梁平面线形;同时区别于传统的水准测量方法,提出采用全站仪间接高差传递的方法测控主梁竖向线形。介绍了两种新方法的测量原理,通过工程实例论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且能够大幅度提高测控效率,可为其他大跨径桥梁主梁线形的测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系统设计与实现
    杨绪红, 金晓斌, 刘晶, 顾铮鸣, 周寅康
    2019, 0(4):  54-5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12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方法的参数设置烦琐、计算过程复杂等缺点,限制了碳排放核算模型广泛应用于我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导致的碳收支研究。本文选择了簿记模型基本原型作为核心算法,构建一套包含土地开垦/退耕、森林收获/恢复4种情景在内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系统。系统以地理区域为核算基本单元,可逐年并行核算多个区域土地利用活动导致的土壤和植被直接碳排放,提高了碳排放估算的效率;系统界面简洁明了、输入参数少、操作简便。

    轨迹压缩的典型方法评价
    梁明, 陈文静, 段平, 李佳
    2019, 0(4):  60-64,70.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13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轨迹大数据的关键瓶颈之一是轨迹数据海量的数据规模对轨迹的分析、挖掘和应用的限制,因而各类针对轨迹数据的压缩方法是轨迹大数据研究的重点。现有轨迹压缩算法重视对轨迹数据的单一维度时空特征的保持,而缺乏压缩算法对多维度时空特征影响的研究。本文选取MBR面积误差、距离误差、方向误差、速度误差、压缩率和压缩速度等轨迹数据多维度时空特征,分别从轨迹的几何特征、运动特征和压缩效率3个层面对典型轨迹压缩方法进行评价。同时,为了系统观察轨迹压缩算法在不同压缩尺度上对轨迹时空特征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多个尺度压缩结果的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效果上那些考虑了轨迹运动特征的压缩算法(如TD_TR算法)对轨迹的总体时空特征保持较好;并且不同的压缩算法对时空特征的影响总体上具有随着尺度变化的一致性,可见压缩尺度是决定压缩效果的核心因素。

    移动目标空间拓扑关系的度量描述
    李朋朋, 刘纪平, 罗安, 张玉婷
    2019, 0(4):  65-70.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14
    摘要 ( )   HTML   PDF (14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传统9交模型对移动目标空间拓扑关系表达及量化描述的不足,基于格网化思想,提出了度量参数量化描述的方法。首先对移动目标和参考目标进行格网化,划分为固定大小的格网阵列;然后利用9交模型确定空间目标间拓扑关系的形式化描述;最后引入内部分量、边界分量、外部分量3种度量参数对移动目标空间拓扑关系进行度量化描述。试验证明,该方法计算简单、直观,能更加有效地度量移动目标间的拓扑关系。

    技术交流
    GNSS转发式欺骗干扰方法的改进
    何婷
    2019, 0(4):  71-74,8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15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GNSS多天线转发式欺骗干扰在实际应用中,当干扰机与目标机距离大于一定范围时,将引起目标机钟差突跳,从而易被目标机检测和识别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干扰机阵列的转发式欺骗干扰新方法。干扰机阵列按照正六边形网型布设,可实现目标区域的无缝覆盖,并且灵活易拓展。不论目标机位于区域的任何位置,均有一个最优干扰机能够对其实施有效干扰。为了确定相邻干扰机的最优间距,本文在干扰机阵列不同间距下对具有钟差突跳自适应检测能力的目标机的干扰有效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论表明,综合考虑各种约束因素,相邻干扰机最优间距为17 km,满足该条件的干扰机阵列在实施欺骗干扰过程中,不会造成目标机钟差突跳,有效解决了该干扰方式易被目标机识别的问题。

    多视角InSAR数据解算2017两伊地震三维同震形变场
    韩鸣, 张永志, 程冬, 尹鹏
    2019, 0(4):  75-78,12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16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7两伊地震是自1900年以来发生在扎格罗斯山脉的最大地震,为了研究此次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场,利用覆盖同一地区的3对Sentinel-1A升降轨数据分别进行两通差分DInSAR处理,得到了研究区3个视线向的地表同震形变场,通过直接解算法重建了研究区的三维同震形变场。试验表明:3种视角的升降轨视线向上升与沉降总体趋势基本一致;联合多个视角的观测结果可以实现三维形变场的重建;根据地表视线向和三维同震形变的特征以及地质构造背景推测了发震断层很有可能为扎格罗斯山前断层。

    密集城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
    方鑫, 陈善雄
    2019, 0(4):  79-8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17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筑物在地理国情监测中是一个重要目标,快速、准确地提取城市建筑物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本文在前人针对城市区域的建筑物提取研究基础上,对现有提取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对密集城区的面向对象自动化建筑物提取流程。首先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得到阴影和建筑物初提取结果;然后利用阴影和建筑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建立筛选条件,对疑似建筑物区域过滤;最后通过图割算法来精确建筑物轮廓。通过使用武汉地区的两幅QuickBird影像进行算法验证试验,可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本算法可应用于密集城区的建筑物检测,能够有效减少人工判图的工作量。

    利用InSAR技术分析昆明城区地面沉降对重力异常的影响
    张勇, 刘东, 汪志民, 穆宝胜, 王友昆
    2019, 0(4):  84-8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18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先利用重力归算原理推导高程变化对重力观测值的影响,计算因高程变化导致重力布格异常改正、空间改正和层间改正。然后利用昆明市多年的InSAR影像资料,计算城区地面沉降变化量,在重力数据处理过程中结合InSAR技术得到地表沉降变化量,以及因地质密度变化引起的精确的重力值,进而计算得到该部分变化对昆明地区重力异常的影响情况。本文结合重力异常在地震方面的应用,说明提高重力测量精度在地质灾害中的意义。

    城市局部气候分区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以大连市区为例
    金珊合, 张育庆, 杨俊
    2019, 0(4):  87-90.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19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大连市区建筑数据、SPOT 5和Landsat 8遥感数据为基础,运用局部气候带分类、地表温度反演方法,研究大连市局部气候带分区类型和特征,进而分析不同局部气候带对城市地表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大连市建筑类型高度主要为低层建筑、多层建筑和中高层建筑,建筑密度为中密度和较高密度,甘井子区分布大量森林绿地,中山区具有丰富的公园绿地;②地表温度整体偏高,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其中半数以上地区地表温度达到28℃~31℃,并且有超过1%的地区地表温度大于38℃,该区域出现极端高温;③同一建筑高度上,密度越大的建筑区域,地表温度越高;同一建筑密度,多层建筑高度覆盖区地表温度较高。森林绿地地表温度最低,公园绿地和社区绿地地表温度几乎一致,附属绿地地表温度最高。

    机载LiDAR技术支持下的荒漠地区1:10 000地形图测绘与研究——以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为例
    王志明, 李锁乐
    2019, 0(4):  91-9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20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尝试应用机载LiDAR技术测绘1:10 000比例尺地形图3D(DLG、DEM、DOM)产品,给出了机载LiDAR测绘3D产品的技术流程,并选择荒漠地区作为试验区,验证了此种技术方法在荒漠地区测绘3D产品的可行性,分析了成果精度。试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满足荒漠区域的1:10 000比例尺3D基础数据生产要求,且具有外业工作量小、自动化程度高、成图快、高程精度高、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同时也总结了该方法中有待完善之处。该方法为荒漠地区3D基础测绘数据获取提供了有益借鉴。

    基于投影变换的线阵旋转扫描相机标定方法
    苏琳, 巫兆聪, 闫钊, 王鹏
    2019, 0(4):  96-98,10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21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线阵旋转扫描相机标定数据难以获取及模型解算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变换的线阵旋转扫描相机标定方法。首先构建了一种新的线阵旋转扫描相机成像模型,该模型可以根据相机旋转平台参数、线阵旋转扫描相机成像平面与其切平面的位置关系将旋转扫描图像投影为框幅式图像;然后根据构建出的成像模型,采用直接线性变换法和非线性优化方法进行相机标定和参数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简单易行,具有较高的精度。

    地面激光点云与航空影像相结合的滑坡监测
    王庆国, 赵海, 李健平
    2019, 0(4):  99-10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22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向云南某水电站滑坡监测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将地面激光点云数据和航空影像相结合的滑坡监测方法。首先,通过数据配准,实现地面激光点云数据和航空影像数据的融合统一;然后,通过数据去噪与地表模型重建建立监测的数据基准;最后,通过基于地表模型的整体变形分析和基于剖面的采样分析,对滑坡区域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对已经获取的5期监测数据的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监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监测精度和很好的适用性。

    相机畸变的混合模型迭代检校法
    汪佳丽, 王炜杰, 马振玲
    2019, 0(4):  103-10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23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严格的相机检校是进行高精度测量和三维模型重建的基础。本文通过模拟理想影像并对之加入各种畸变,针对相机平面畸变检校模型中的径向、偏心和平面内3种畸变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同时考虑径向、偏心和线性3种畸变的物理检校模型要优于只考虑其中某一种或两种畸变的物理检校模型;试验结果同时表明现有物理检校模型并不能完全消除影像畸变;针对物理检校模型不能完全消除影像畸变的问题,本文引入数学检校模型(切比雪夫多项式),并提出物理检校模型和数学检校模型混合迭代检校的思想,通过模拟影像试验验证这一方法比单一使用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更能有效地降低影像畸变;最后本文对运动相机GoPro影像检校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提出的混合模型迭代检校法能够更好地检校影像畸变。

    省级地理国情普查公报的内容与表达
    程雄, 刘明川, 肖莹, 李昭
    2019, 0(4):  107-110.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24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已经发布的省级地理国情公报在表达内容上与全国公报进行了衔接,采用文字、表格及小比例尺专题地图相结合的形式,以全省的视角客观、概括地描述了基本地理省情,有的省还将重要地理省情细化到了下辖地市,但总体来说内容不够丰富。本文以武汉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图件设计为例,探讨了省级公报的内容和表达方法设计,以引导各级政府、部门、公众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

    地理信息图库一体更新方法
    周校东, 孟妮娜, 谢鹏, 何列松
    2019, 0(4):  111-11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25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地图与DLG数据的更新方式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研究DLG数据增量更新及地图与DLG数据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地理信息图库一体更新方法,以地理实体为单位进行几何、属性和地图表达信息组织管理,获取DLG数据的增量信息并对增量信息进行地图表达得到符号图形增量信息。最后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且其具有易于计算机实现、效率高、可扩展性强、适于地图与DLG数据一体化更新等优点。

    兼顾几何连通性与名称一致性的城市道路实体构建
    李元復, 孙群, 季晓林, 周炤, 吕铮
    2019, 0(4):  115-118.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26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兼顾几何连通性与名称一致性的实体化构建方法。首先,对城市道路的实体化原则进行描述;其次,提出基于反比例函数的归一化的几何连通度度量方法,以及基于语义切分的名称匹配度度量方法;最后,通过路口提取、综合匹配度计算、路段匹配、路段连接及借道处理等步骤,实现完整的城市道路实体化构建流程。以郑州市主城区为试验区域进行具体构建试验,验证了本方法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实体化匹配的总体准确率为99.89%。

    集群技术下的实景三维建模
    何雁如, 徐敬海, 秦骏
    2019, 0(4):  119-12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27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计算机集群技术的出现为倾斜摄影测量中实景三维自动化建模时遇到的计算资源匮乏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本文论述了集群在实景三维建模中的两种应用模式:基于物理并行计算的集群和基于逻辑并行计算的集群;阐述了在逻辑并行计算的集群模式下ContextCapture软件进行实景三维建模的流程;提出了该集群模式下子测区划分的5个原则:起降点原则、飞行高度原则、建筑物密度/植被密度原则、最大计算量原则、航线角度原则,并有效控制了划子区后的精度问题。最后,本文利用实验室多台普通PC机实现了某测区实景三维集群建模,结果表明:该方法自动化建立模型精度满足测区需求,可有效加快自动化建模速度,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交流
    新时代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于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探索——以北京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为例
    孙靖
    2019, 0(4):  125-12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28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时代,自然资源已成为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建设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社会管理与经济建设的新领域。本文从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角度,立足自然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流程优化、综合信息平台搭建等多个阶段,探讨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技术交流
    无人海洋测绘技术体系构建
    周立, 张阳, 张一, 付丹丹, 陈晨, 魏征, 冯俊俊, 刘泽峰
    2019, 0(4):  130-13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29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无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测绘的时代即将到来。本文分析了无人时代技术特征与海洋测绘发展机遇;讨论了无人海洋测绘新理念,构建了无人海洋测绘技术体系,论述了无人海洋测绘技术关键技术;展望了无人海洋测绘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在海洋经济、海洋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测绘地理信息教学
    车载测量系统教学试验设计
    姚连璧, 张邵华, 杨鹏羽, 赵紫良
    2019, 0(4):  134-13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30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测绘学科从传统测绘到数字化测绘,再到信息化测绘的发展,分析了当前测绘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将车载测量系统新技术引入到本科生教学。分析了课堂进行车载测量系统学习的前沿性和可行性,并根据其原理进行课程和试验的模块化设计。结果表明,测绘新产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专业技能,符合测绘教育的现代化的要求。
    转型期测绘复合创新、知识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质量保障
    柯福阳, 赵显富, 丁海勇, 孙景领, 祝善友, 缪启龙
    2019, 0(4):  138-14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31
    摘要 ( )   HTML   PDF (5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审视分析当前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测绘4.0"与智能测绘对测绘人才的新要求为导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结合实际情况,依托优势特色,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手段和模式、评价方式、工程实训等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创新与实践,构建了闭环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人才培养成效和社会声誉显著,为测绘高校复合创新、知识服务型高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
    “数字摄影测量”课程教育思考与基础实习方法探索
    许志华, 崔希民, 杨可明, 袁德宝, 孙文彬
    2019, 0(4):  143-14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32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些年,计算机视觉与数字摄影测量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深入,无人机、移动测量车等高分辨率影像获取平台飞速发展,为数字摄影测量学的课程教学和基础实习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摄影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改革方案,继而介绍了一种新型数字测量软件Agisoft PhotoScan与AcrGIS结合的基础实习技术流程,并以无人机影像为例验证了基础实习方案的有效性。
    学科竞赛驱动下GIS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程结海, 袁占良, 景海涛, 薛华柱, 王辉连, 李伟, 王莉, 何湜
    2019, 0(4):  148-15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33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地理信息产业大发展为背景,分析了GIS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河南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实际,以学科竞赛作为驱动因素,从"阶梯式"课程体系设置和"海绵式"学生兴趣小组构建两个方面对GIS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并从学科竞赛成绩、毕业生就业、考研情况和国际交流4个方面对该模式改革的实践效果进行阐述,为高校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GIS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应用案例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涉案伐倒木材积测定
    张民侠, 张慧娟, 高瑞金, 王瑞
    2019, 0(4):  152-15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34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获得伐倒木的整体点云数据,利用点云应用微积填充的方式计算出伐倒木的材积,将计算结果与根据伐倒木求积式计算出的材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激光扫描仪测得的伐倒木材积数据精度、测量效率均比较高,可以满足林业调查精度的要求,为快速、高效地测定涉案伐倒木材积提供了技术支持。
    利用徕卡GS18仪器进行高精度RTK定位试验与分析
    伍吉仓, 李玉婷
    2019, 0(4):  155-158.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35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GNSS和IMU(惯性测量单元)传感器融合领域的快速发展,给高精度RTK定位带来了新的机遇。传统倾斜补偿的解决方案大多是使用磁力计和INS(惯性导航系统),对电磁干扰十分敏感并且需要现场校准,倾斜补偿的角度范围通常限制在15°;以内。为了克服上述的缺点,徕卡GS18 GPS倾斜机使用基于工业级别微电子机械传感器MEMS的IMU来补偿测杆倾斜情况的位置改正。本文通过试验检验了徕卡GS18仪器在大角度倾斜和不同复杂环境下的定位精度,结果表明GS18倾斜机能较好实现倾斜补偿,在有信号遮挡等场景下仍能获得厘米级定位精度。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下的规划验收测量数据处理及成果获取
    王芬, 徐炳前, 郝旦
    2019, 0(4):  159-16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36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由于可快速获取高精度、高密度点云数据,可将拟验收建筑及周边情况几乎完全无差地复制到电脑中,是规划验收测量特别是复杂建筑规划验收测量的理想方法,但是其数据处理一直是影响甚至制约其应用的瓶颈。本文简述了规划验收测量要点,以及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初步处理流程,并针对制作规划验收测量各类图件的不同需求,提出了分别通过直接取线、切片、投影等方法制作成果图件的工作思路及各方法的特点。但是还需研究和解决海量点云的数据处理,以及根据验收测量特点获得测量成果图件的问题。
    不动产空间数据二三维一体化存储设计与应用探讨
    陈泽鹏, 万宝林, 李清
    2019, 0(4):  162-16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137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不动产空间数据和ArcGIS的GeoDatabase数据模型的分析,设计了不动产登记空间数据成果二三维数据统一存储的规则和方法,从而为不动产登记成果的二三维系统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