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9-07-25
    学术研究
    基于GPS新型L5信号的地表雪深反演研究
    黄良珂, 周威, 刘立龙, 陈军, 王浩宇
    2019, 0(7):  1-5,1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08
    摘要 ( )   HTML   PDF (14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GPS多路径反射信号测量地表雪深具有全天候和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因此其可作为一种代替气象站监测雪深的新手段。然而,先前大多数研究仅使用了GPS L1和L2C波段信噪比数据探测积雪深度。为验证新型的L5信号在雪深反演方面的优越性,本文阐述了GPS-R技术反演雪深的原理,利用Lomb-Scargle周期图法所处理的受积雪表层影响的信噪比数据计算了频谱振幅强度,通过获取频谱特征值与天线高度的关系求解雪深值,最后分别与L1反演结果和实测雪深数据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GPS-R测量雪深结果相比,利用新型的L5反射信号反演地表雪深的精度更佳;采用GPS-R技术探测雪深对把握测站区域内的雪深变化情况和淡水资源储量具有重要价值。
    结合空间信息选取最优端元组合的混合像元分解
    徐君, 王彩玲
    2019, 0(7):  6-1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09
    摘要 ( )   HTML   PDF (14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统的混合像元分解算法认为每个像元都包含图像中所能提取的全部端元组分,但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实际上图像中大多数混合像元仅由少部分端元混合而成。由于端元提取精度及噪声的影响,采用全部端元对混合像元进行分解,会使得混合像元中实际并不存在的端元的丰度估计值不为零,分解结果存在较大误差。由于混合像元大多存在于不同地物的交界处,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图像的空间信息选取混合像元最优端元子集的方法。利用一个空间结构元素,从混合像元的附近邻域开始搜索,将搜索到的纯净像元光谱与所提取的图像端元光谱进行对比,并确定混合像元的端元子集进行分解。根据RMSE大小和变化情况,逐步扩大结构元素的大小,不断调整搜索范围,直至得到最优端元组合。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传统的全端元光谱分解方法,在总体上获得了更好的分解效果。
    GF-2影像城市地物分类方法探讨
    王芳, 杨武年, 王建, 谢兵, 杨鑫, 任金铜
    2019, 0(7):  12-1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10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GF-2影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丰富的光谱、几何及纹理信息。为了深入探索GF-2影像城市地物分类方法,本文以四川省隆昌县城为研究区,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尺度和规则的面向对象分类法。在影像分割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评价函数,并结合最大面积法选取最优尺度,进而构建分层体系,提取影像的光谱、几何及纹理特征建立规则并分类,且将其与单尺度下的面向对象和基于像素分类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3.33%和0.92。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场景分类
    孟庆祥, 吴玄
    2019, 0(7):  17-2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11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场景分类对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理解和信息提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方法利用低、中级或语义特征来对影像的场景进行判别,但是针对高分影像涵盖的细节多、类别复杂等特点,中低层特征无法对影像语义进行准确描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场景分类模型。首先利用卷积层对影像的纹理、颜色等低阶特征进行提取,然后利用池化层对重要特征进行筛选,最后将提取到的特征进行组合,形成高阶语义特征,利用高阶语义特征对高分影像进行场景分类。为了解决模型的过拟合问题,使用了数据增广、正则化及Dropout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本文方法在UC Merced-21取得了91.33%的准确率,相比于传统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分类精度,同时证明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遥感影像分类领域优越性。
    基于IGGⅢ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
    于志英, 张福浩, 仇阿根, 赵阳阳
    2019, 0(7):  23-2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12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离群值存在时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IGGⅢ的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核心是采用IGGⅢ方案中的权函数计算权重矩阵,将权因子用于地理加权回归参数估计模型。利用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与GWR、ACV-GWR进行对比试验,以MSE、MAE和R2作为指标对结果进行评价。模拟试验结果显示,IGGⅢ-GWR比GWR性能分别提升了51.14%、23.77%、28.4%,比ACV-GWR分别提升了49.96%、22.57%、27.1%;真实试验结果显示,IGGⅢ-GWR比GWR性能分别提升了12.65%、7.44%、0.37%,比ACV-GWR分别提升了11.85%、6.96%、0.34%。试验结果表明,基于IGGⅢ的地理加权回归可提高模型的抗差能力,拟合效果更好。
    背景复杂下航拍图像的电力线识别算法
    赵浩程, 雷俊峰, 王先培, 赵乐, 田猛, 曹文彬, 姚鸿泰, 蔡兵兵
    2019, 0(7):  28-3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13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如何从具有复杂背景的无人机航拍图像中完整准确地识别出电力线已成为电力线无人巡检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航拍图像中电力线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复杂背景下电力线检测和识别的新算法。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改善图像的对比度;然后使用由LoG算子改进的边缘绘图-参数自由(EDPF)算法对航拍图像进行边缘检测,滤除背景噪声,并检测出电力线边缘;最后利用Radon变换和先验知识完整提取出图像中的电力线。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比传统的Canny算子与Hough变换的结合方法、LSD算法的识别准确率更高,识别效果更完整,稳健性更好。
    GF-2支持下的干旱区稀疏植被区植被覆盖度估算
    沈谦, 朱长明, 张新
    2019, 0(7):  33-38.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14
    摘要 ( )   HTML   PDF (20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现有像元二分模型MODIS植被覆盖度模型因其形式简单、适用性较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区域植被覆盖度(FVC)的估算。然而,研究表明在沙漠和低植被覆盖的西部干旱区,从250 m的影像上很难精准地获取NDVIveg(全植被覆盖植被指数)和NDVIsoil(全裸土区植被指数)参数。利用常用的直方图累计法获取模型所需参数NDVIveg和NDVIsoil,估算结果存在普遍高估现象。为此,本文首先引入同期获取的GF-2号卫星数据,从GF-2号影像上提取植被覆盖像元;然后,利用Pixel Aggregate方法重采样至250 m分辨率,获取250 m空间分辨率下纯植被和纯裸土像元;最后,将纯植被和纯裸土像元各自空间位置相对应的MODIS NDVI数据最大值作为模型所需NDVIveg和NDVIsoil参数,实现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度的估算。试验通过与线性回归法、多项式回归法和直方图累计像元二分模型法估算结果进行精度对比,结果表明:利用GF-2影像辅助的像元二分模型,精准地获取了低植被覆盖区NDVIveg和NDVIsoil模型参数,提高了干旱区植被覆盖度的估算精度,并有效地抑制了受稀疏植被影响NDVI在干旱区普遍偏高问题导致的FVC高估的现象。
    利用Sentinel-1A/1B雷达卫星数据监测南极接地线回退状况
    徐志达, 王志勇, 谭建伟
    2019, 0(7):  39-43,4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15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南极接地线位置的准确确定对南极物质平衡计算、冰川动力学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双差干涉测量(DDInSAR)提取接地线的基本原理,并利用欧空局Sentinel-1A/1B雷达卫星数据,基于双差干涉测量技术分别提取了东南极毛德皇后地沿岸冰架与西南极阿蒙森湾西侧Dotson冰架的接地线,将提取结果与已有接地线产品MEa-SURE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Sentinel-1A/1B雷达卫星数据,基于DDInSAR方法可对南极接地线进行提取及更新,并可对接地线的回退状况进行持续监测。通过监测,发现在Dotson冰架区域,接地线发生了较大的回退,1996—2018年的22年间,该区域的接地线大约回退2~5 km,其中最大回退距离达7.4 km。
    结合卷积神经网络与显著性特征的机场检测
    余东行, 张宁, 张保明, 郭海涛, 卢俊
    2019, 0(7):  44-4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16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遥感影像机场检测中,针对传统人工设计特征的方法稳健性差、检测耗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卷积神经网络与显著性特征的遥感影像机场检测算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机场目标,确定兴趣区域,对兴趣区域进行显著性检测和连通区提取,从而获取更加精确的机场边界,最后利用多种场景下的影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明显的精度和速度优势;利用频率视觉显著性分析方法对获得的机场区域进行视觉显著性检测,可有效获取机场和跑道的精确边界,提高机场检测的效果和实用价值。
    一种基于GA-BP-MC神经网络的高铁桥墩沉降预测模型
    冯绍权, 花向红, 陶武勇, 宣伟, 吴伟, 续东
    2019, 0(7):  50-53,8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17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链修正的遗传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GA-BP-MC),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初始化BP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初步建立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合马尔科夫链的无后效性修正模型预测值,形成高精度GA-BP-MC神经网络变形预测模型。结合高铁桥墩沉降数据,分别与BP神经网络、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精度最高。
    融合D-InSAR与GIS技术的矿区开采沉陷形变监测及预测方法
    陈银翠, 徐良骥, 余礼仁
    2019, 0(7):  54-58,6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18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能监测大范围地表形变信息,但单一的D-InSAR技术不能精确分析沉降分布的范围和位置的问题,本文以淮北袁店二矿为例,首先选择2015年4—5月2景C波段Radarsat-2和7—12月6景Sentinel-1卫星影像数据作为干涉影像数据构成6个干涉影像对,通过二轨法对其进行差分干涉处理和相位解缠提取干涉形变图;然后将D-InSAR差分干涉图与开采平面、开采计划图导入ArcGIS进行叠加,分析矿区开采沉陷区域的空间动态分布位置并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采用灰色理论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D-InSAR叠加分析图能反映出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沉降区域位置和分布范围;D-InSAR预测值与实测值最大相对误差和方差比分别为11.5%和0.097。
    顾及频率间偏差的GPS/GLONASS卫星钟差实时估计
    张涛, 李国鹏, 刘站科, 张庆涛, 陈小英, 刘一
    2019, 0(7):  59-6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19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GPS/GLONASS卫星钟差联合估计过程中,由于GLONASS系统采用频分多址技术区分卫星信号,因而会产生频率间偏差(IFB)[1]。本文在GPS/GLONASS卫星定轨过程中的IFB参数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IFB参数,实现顾及频率间偏差的GPS/GLONASS卫星钟差实时估计。同时,为解决实时估计中待估参数过多导致的实时性较弱等问题,基于非差伪距观测值和历元间差分相位观测值改进实时估计数学模型,实现多系统卫星钟差的联合快速估计。结果表明:GPS/GLONASS联合估计时需引入IFB参数并优化其估计策略,采用MGEX和iGMAS跟踪站的实测数据进行实时钟差解算,快速估计方法可实现1.6 s逐历元快速、高精度估计,与GBM提供的最终精密卫星钟差相比,GPS卫星钟差实时精度约为0.210 ns,GLONASS卫星约为0.298 ns。
    技术交流
    利用CryoSat-2卫星测高资料确定北极海冰干舷高
    吴星泉, 张胜军, 车德福
    2019, 0(7):  64-68.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20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卫星测高技术的发展使得大空间尺度探测海冰成为可能,海冰干舷高是反演海冰厚度的关键参量,获取精确的海冰干舷高对海冰探测及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近3年获取的CryoSat-2卫星SAR模式测高资料,在60°N—88°N纬度带内的北极海域通过设定阈值筛选可用的观测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计算2015—2017年间月平均海冰干舷高,最后通过IceBridge航飞数据的时空匹配验证了本文获取的干舷高计算结果是可靠的。
    利用OpenStreetMap数据进行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
    郝怀旭, 万太礼, 罗年学
    2019, 0(7):  69-72,12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21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样本标注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OpenStreetMap (OSM)数据自动获取标注样本的方法。与现有的利用OSM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不同,该方法加入了空间特征以弥补单独使用光谱特征分类的不足。首先,基于OSM数据提供的地物类别和位置信息进行样本标注,为了降低OSM数据中少量错误信息对分类结果的影响,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样本进行提纯;其次,使用形态学轮廓来提取影像的结构特征,挖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丰富的空间信息,与光谱特征相叠加并输入分类器进行分类。试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人工样本标注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同时,联合影像的光谱空间特征能够更好地描述地物特性,得到较高的分类精度。
    利用全卷积网络提取Sentinel-2影像高低层建筑区
    闫智, 李利伟, 程钢
    2019, 0(7):  73-7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22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向Sentinel-2多光谱数据,依据影像地物空间结构和地表实际功能类型将建筑区分为高层建筑区和低层建筑区,构建了一种基于全卷积网络模型的高、低层建筑区快速提取技术。在此基础上,以雄安新区及其周边为试验区,选取2017年3月获取的4景Sentinel-2多光谱数据进行试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技术能够实现大范围区域内高层和低层建筑区的快速提取,总体平均提取精度达到95.30%,其中高层建筑区平均提取精度为99.22%,低层建筑区平均提取精度为91.38%,该技术明显优于现有基于纹理结构的高低层建筑区提取方法。通过对提取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约4.4×104 km2的研究区内高层和低层建筑区分别约为94和7351 km2;雄安新区中心三县内高层和低层建筑区分别约为1.25和312.24 km2。本文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性,结合Sentinel-2数据大幅宽高频次观测特点和更多类型建筑区样本,可以实现大范围地表多类型建筑区动态监测。
    基于多特征CRF的无人机影像松材线虫病监测方法
    刘金沧, 王成波, 常原飞
    2019, 0(7):  78-8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23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林业调查,可以获取低成本、高分辨率、高时间密度的遥感数据,特别是为小尺度范围的森林病虫害监测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监测手段。本文以小型无人机为影像获取平台,航摄获取可见光RGB影像,基于高分辨率影像进行松材线虫病松树提取方法研究。根据影像特点,提取影像中地物颜色、纹理特征,并采用CRF方法进行分类,识别出病害松树。通过比较多种分类方法的提取结果,验证了基于多特征CRF方法在松材线虫病监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空地一体精细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
    卞敏, 徐亮, 骆元鹏, 周晓波, 赵慧峰, 杨化超
    2019, 0(7):  83-8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24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因其成本低、效率高,成为大场景三维重建的首选,而在倾斜摄影三维重建中常常伴随着模型变形、纹理缺失等。本文基于低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建设三维数字化校园,针对重建后不同类型地物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融合多种建模手段的技术优势通过空地一体、虚实结合来构建精细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对低空倾斜摄影三维模型的精细化建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无人机倾斜摄影支持下的1∶500高精度三维测图方案及应用
    赵小阳, 孙松梅
    2019, 0(7):  87-9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25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发了一种适合于大范围1∶500的无人机测图方案,围绕平面和高程点位中误差在5 cm以内这一核心目标,从无人机的平台稳定性、空中精准定位飞控、空三与三维建模及模型与影像结合的多视角测图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在广州马沥村的应用表明,本文研究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方案可以满足1∶500高精度的三维测图,并具有较高的效率。
    基于消费级无人机倾斜影像的三维测图技术探讨
    吴献文, 张鹏, 曾琳
    2019, 0(7):  92-9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26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测绘新技术,在各领域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是用于测绘专业的主流航测飞行器价值昂贵、操控复杂。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由消费级无人机获取的倾斜影像制作而成的实景三维模型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消费无人机价格低廉、操控简便的优点和自动化建模优势,可在短时间内生产出高质量、高精度的实景三维模型和1∶500地形图。实践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技术路线可行,产品精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整体效率优于传统测绘方式,具有推广普及意义。
    多源高分辨率DOM批量快速制作方法研究
    张亚亚, 马小计, 周亦
    2019, 0(7):  96-99,14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27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遥感数据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广泛应用,对多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一张图”批量快速制作有了更高的需求。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作为试验区,利用Pixel Engine软件的“RS+GIS+Photoshop”算法,首先,针对多源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特点,制定相应的数据处理流程,自动化制作单景DOM;然后,以县级辖区为单位,批量快速制作县级辖区DOM;最后,从制作精度和速度两个方面,将该方法制作得到的DOM成果与人工处理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该方法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多源高分辨率DOM制作方法。
    室内全景影像成果坐标统一技术路线研究
    刘小芬, 谢刚生, 王丹丹, 隆少秋
    2019, 0(7):  100-103,11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28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室内全景影像和点云成果必须在自带的系统中展示,不利于室内全景影像和点云成果在其他系统和软件中推广使用的问题,通过对NavVis多个扫描数据集处理好的全景影像成果进行研究,验证了NavVis全景影像成果的坐标统一技术路线,为NavVis全景影像成果不受限制地在其他系统、软件中的使用提供了解决方案,推动高精度室内全景影像的实际应用。
    网络三维数字城市海量模型优化算法研究
    程良勇, 李南江
    2019, 0(7):  104-108.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29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规模海量三维模型数据网络传输和终端可视化是面向Web的三维GIS应用关键技术。本文提出将三维模型自适应面删除简化算法和地形模型单面片自动生成算法相结合,实现大批量构建面简化LOD (层次细节模型)模型库自动建库,有效解决了海量高精度、大范围三维模型面向Web的三维GIS应用问题。研究成果在天津市网络三维数字城市规划管理系统项目中成功进行试验,效果显著。
    地图审核在线审批系统分析与设计
    白敬辉
    2019, 0(7):  109-11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30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业态的兴起,电子政务成为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重要内容。地图审核作为一项行政许可,主要分为申请和受理、技术审查、审批和送达及样本备案4个业务环节。根据上述业务步骤,本文对地图审核在线审批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完成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为同类型其他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数据应用模式研究
    周国新, 万宝林
    2019, 0(7):  114-11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31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涉及诸多方面,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种信息系统相继建立起来,用以支撑不同的业务,也逐渐积累了大批的数据成果,包含了自然资源领域的不同专题。这些成果投入应用提升了自然资源的公共服务能力。大数据的到来,要求部门之间要紧密联系,融合共享。而现实是信息系统仍然相互独立,给自然资源大数据的应用带来了障碍。本文以广东省建设用地审批系统作为案例,通过对自然资源省市县三级应用模式展开研究,提出了基于ESB总线的自然资源省市县三级应用服务技术,探讨了其研究方法、系统设计和工作模式,为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态势感知模式下的互联网“问题地图”监管工作探究
    张雨心, 左栋
    2019, 0(7):  118-121,13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32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传统的媒体网站和新兴的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上使用地图配合相关新闻的报道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我国行业主管部门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软件监管平台,每天都有大量的“问题地图”被系统监测到。但当“问题地图”被监测到之后,系统采用的数据存储方式远不能适应当今大数据时代多维度、立体式数字信息存储、分析的发展潮流。本文通过对态势感知技术的研究,结合互联网“问题地图”监管工作的具体特点,设计了“问题地图”模型的格式及“问题地图”大数据库规格,并以此为基础模拟制定几类“问题地图”态势分析模式,对态势感知模式下的互联网“问题地图”监管工作进行了探究,使国家互联网地理信息监管的相关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夜光遥感技术及应用
    NPP/VIIRS多时相夜光遥感影像校正方法
    李明峰, 蔡炜珩
    2019, 0(7):  122-12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33
    摘要 ( )   HTML   PDF (12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NPP/VⅡRS影像含有短暂光源和背景噪声的问题,研究了月度影像的辐射特征,提出了多时相夜光遥感影像校正方法。该方法采用峰值特征化放大影像的辐射差异,通过卷积运算区分稳定像元与异常像元,结合最大熵阈值自适应滤波分割了卷积边界的混淆噪声。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修正了原始影像的异常波动,剔除了异常像元,影像拟合经济数据的能力明显提升,弥补了夜光数据微观小尺度研究的缺失,可为社会经济数据动态评估提供新的途径。
    中国区域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的校正
    卢秀, 李佳, 段平, 张碧蓉, 李晨
    2019, 0(7):  127-131,15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34
    摘要 ( )   HTML   PDF (161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美国国防军事气象卫星(DMSP)搭载的线性扫描系统(OLS)获取的夜间灯光影像具有很强的光电放大能力,存储量小,可直观反映人类活动,被广泛应用于城镇化监测、社会经济因素估算等方面。但是获取这些数据集的各传感器均未经过星上定标,存在像元饱和问题,并且传感器获得的1992—2013年的各数据之间缺乏可比性、连续性,无法直接用于长时间序列的研究,因此需要对长时间序列的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进行校正处理。校正内容包括中国区域各灯光影像间的相互校正、饱和校正、年内融合、年际间校正等;并对校正后的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进行合理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校正方法是可行的。
    珞珈一号新型夜间灯光数据应用潜力分析
    钟亮, 刘小生
    2019, 0(7):  132-13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35
    摘要 ( )   HTML   PDF (182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夜间灯光数据在人类空间活动相关领域表现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能力。由武汉大学团队研制的珞珈一号新型夜间灯光遥感卫星,是目前国际上首颗专业夜间灯光遥感卫星。为了解其数据的特征信息及应用潜力,本文将其与SNPP-VⅡRS夜间灯光数据在卫星参数、数据特征、数据噪声及应用精度方面进行了多层次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珞珈一号新型夜间灯光影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及更优异的细节特征,且在人类空间活动方面表现出更高的相关性,反映出珞珈一号夜间灯光影像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可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长远的贡献。
    DMSP/OLS和VIIRS/DNB夜间灯光影像的校正及拟合
    李雪萍, 贡璐
    2019, 0(7):  138-14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36
    摘要 ( )   HTML   PDF (17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不变目标法对DMSP/OLS影像数据进行了相互校正、连续性校正和过饱和校正,以校正后的DMSP/OLS数据为参考对VⅡRS/DNB数据进行了重分类,利用两者影像数据在时间与空间中的重叠区域拟合VⅡRS/DNB数据,并对结果进行了评价,目的是获得长时间序列连续稳定的夜间灯光数据。同时建立了新疆区域校正后影像数据与社会经济指标中年末人口总数、生产总值、平均每天耗电量、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夜间灯光数据在长时间序列下模拟社会经济参量的能力。结果表明,运用不变目标法校正后的夜间灯光影像更稳定、更连续,缩小了VⅡRS/DNB数据与DMSP/OLS数据像元DN值量级差异,使长时间序列下的灯光数据具有可比性。校正后长时间序列夜间灯光数据与社会经济参量的相关性高,说明校正后的长时间序列灯光影像数据在省级尺度上与社会经济指标契合。
    去除DMSP/OLS影像模糊的RTSVD算法
    于志文, 任超, 邓开元, 毕旋旋
    2019, 0(7):  147-150.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37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DMSP/OLS作为最早的夜光遥感数据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解决该数据存在的模糊问题,能够大幅提高数据质量。本文分析模糊原因,提出了一种结合Pct影像发光频率滤波的正则化截断奇异值分解(RTSVD)算法,该算法能有效消除影像模糊现象并保留影像真实信息。首先考虑到光源像素发光频率必定高于非光源像素,利用Pct影像中的像素发光频率排除平均灯光影像中的非光源像素,然后利用L曲线求得正则化截断奇异值分解的截断参数,以此对影像进行分解重组。试验表明,结合Pct影像发光频率滤波的正则化截断奇异值分解法可在保留影像信息的基础上去除模糊现象。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应用案例
    结合无人船与网络RTK技术测量露天矿坑土方量
    吉绪发
    2019, 0(7):  151-15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38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无人测量船与网络RTK技术联合测量某一涵盖水陆区域的填挖土方量。其中,利用无人船系统测量水下地形,利用网络RTK测量陆地地形,并将水陆两部分的地形数据融合,利用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的DTM法计算了该区域的填挖土方量,同时得到水域部分的水下地形图,为后续施工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提出的结合无人船和网络RTK技术测量复杂水陆地形的方案可为相关工程的测量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无人机航测在长江岸线测绘中的应用
    谢亮, 吴正伟
    2019, 0(7):  156-15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39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无人机航测是一项新兴的测绘技术,以其测图效率高、受地面约束小、自动化成图等优点深受测绘生产单位的青睐。本文利用拓普康天狼星Sirius Pro无人机对泰州的长江岸线进行了航测,生成了高分辨率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表模型,经检验航测成果的精度满足大比例尺测图的要求,为长江岸线的测绘提供了新的测绘方法,对无人机航测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借鉴作用。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1∶1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的应用——以河北邢台峡谷群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李东海
    2019, 0(7):  160-16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240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河北邢台峡谷群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点云数据采集,利用三维点云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地质三维点云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剖面、立面数据,为当地地质管理部门提供有利的预防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