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1-25
    导航与位置服务
    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的进展及思考
    姜卫平, 郭迟, 左文炜
    2020, 0(1):  1-4,2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01
    摘要 ( )   HTML ( )   PDF (11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导航与位置服务是继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之后又一发展非常迅速的新兴信息产业。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探讨了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及其产业布局的构成。然后,根据该产业的特点,进一步阐述了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及趋势;这些前沿技术涉及协同精密定位、社会感知与计算、与5G相融合的通导一体化、与无人机器人相融合的智能导航等。最后,以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给出了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主要包括关键技术推广、人才培养、重大战略规划、核心芯片与软件平台、标准制定等5个方面。
    大众智能手机精密定位与结果分析
    胡宁松, 方文涛, 辜声峰, 楼益栋
    2020, 0(1):  5-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02
    摘要 ( )   HTML ( )   PDF (19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大众用户对高精度位置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Google公司Android操作系统已开放GNSS原始观测值接口,采用智能手机实现传统适用于专业设备的PPP、RTK等高精度定位成为可能,因此采用原始观测值进行智能手机高精度定位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基于协同精密定位服务平台提供的实时轨道、实时钟差与电离层产品信息,实现了智能手机的PPP高精度定位处理。通过实测验证表明:在理想观测条件下,主流智能手机小米8与华为P10实现PPP定位精度水平优于1 m,相对标准伪距单点定位精度分别提高36%和47%。
    一种多层特征融合的道路场景实时分割方法
    周继苗, 李必军, 陈世增
    2020, 0(1):  10-1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道路场景理解是自动驾驶领域中重要模块之一,它可以提供关于道路更丰富的信息,对于建立高精度地图和实时规划都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语义分割可以为图像每个像素赋予类别信息,是自动驾驶场景理解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目前常用的语义分割算法在速度和精度上大都不能达到很好的平衡。本文在MobileNetV2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层次特征融合的方法,使得网络可以在实时运行的同时保证精度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并在Cityscapes数据集上进行了试验验证和分析。
    利用双灭点估计的车道线检测
    陈世增, 李必军, 周继苗
    2020, 0(1):  16-20.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车道线检测是自动驾驶汽车或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安装在车辆前方的单目相机以实时成像的方式获取车辆在当前车道的横向偏移,从而为车辆的车道保持、超车换道等横向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灭点估计的实时、稳健的车道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尺度自适应的局部对称算子对车道线点特征进行提取;其次对左右车道线分别估计灭点,以灭点为导向,构建特征点的统计直方图;然后选择穿过大多数特征点的直线且通过特征点和所选线之间的重叠度对灭点进行估计更新,重复上一步骤以获得稳定的灭点;最后基于稳定的灭点验证并选择最佳的车道线。本文在公共数据集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满足实时性的前提下,能有效提高算法整体的稳健性。
    预建高精度地图的封闭区域UGV自动驾驶导航定位
    王一文, 钱闯, 唐健, 温景仁, 牛小骥
    2020, 0(1):  21-2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05
    摘要 ( )   HTML ( )   PDF (18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封闭区域UGV自动驾驶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高精度地图的导航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数据采用预定义的栅格地图概率值建立多分辨率地图,在保证定位精度的同时提高定位效率,采用极大似然估计获取载体位姿初值并将IMU数据用于计算高斯-牛顿法搜索初值。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激光扫描的二维地图构建与匹配定位方法能有效解决帧与帧匹配误差快速累积问题,可以高效地使用已有地图进行连续高精度的载体定位。
    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车道级导航系统
    郭晶, 王正伟, 祁俊锋
    2020, 0(1):  26-2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我国营运车辆越来越多,各类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营运车辆驾驶人员不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违法行为(如超速、随意变道、长时间占用超车道、应急车道、随意停车等),是导致高速公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基于这种现象和原因,本文研究和实现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车道级导航系统,以加强对营运车辆驾驶行为的管控,解决交通执法难题,提高管理效率。
    BDS-3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分析
    戴金倩, 吴迪, 戴小蕾, 楼益栋
    2020, 0(1):  30-3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武汉大学自主研发的GNSS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PANDA,本文采用MGEX网测站BDS-2/BDS-3连续一周的观测数据,通过仿实时处理BDS-3精密轨道与钟差产品进行BDS-3卫星实时精密轨道产品重叠弧段评估,实时轨道径向精度优于10 cm,实时钟差STD优于0.3 ns。在此基础上验证分析了BDS-2、BDS-3及BDS-2+BDS-3融合的实时静态PPP与实时动态PPP定位。试验结果表明:BDS-3静态PPP定位精度水平优于2 cm,高程优于4 cm;BDS-2+BDS-3联合实时动态PPP收敛时间相较BDS-2分别提升了约38.2%、75.0%、49.7%;收敛后E方向精度优于3 cm,N方向精度优于2 cm,平均提升了38.2%,高程方向精度优于6 cm,平均提升了64%。
    学术研究
    面向对象的库区高分一号影像土地利用信息提取
    杨智翔, 贾东振, 周航宇, 胡有能, 黎广
    2020, 0(1):  35-3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分一号(GF-1)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其包含地物信息较为丰富,已应用于土地利用信息提取,但在水利工程库区土地利用调查方面研究较少。本文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库区为例,首先对库区影像进行了基于RPC模型的正射校正、几何精纠正等预处理;然后针对GF-1的传感器响应特性,采用基于多元线性波段拟合的方法对多光谱与全色影像进行融合,该方法相对于传统分量替换法具有更好的融合性能;最后综合利用影像的光谱、纹理及形状等特征,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融合后的库区影像进行了地类信息提取与分类精度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融合影像可以有效提取水利工程库区的土地利用信息,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7.9%,Kappa系数为0.836,能够满足库区土地利用调查和变化监测的要求。
    基于图像语义分割的动态场景下的单目SLAM算法
    盛超, 潘树国, 赵涛, 曽攀, 黄砺枭
    2020, 0(1):  40-4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恢复场景信息和相机运动时,传统的SLAM算法是基于静态环境假设的。场景中的动态物体会降低算法的稳健性和最终的定位精度。本文提出将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语义分割技术与传统的视觉SLAM算法结合,以减少动态物体对定位结果的干扰。首先,构建有监督的卷积神经网络对输入图像中的动态物体进行分割,获得语义图像;然后,从原始图像中提取特征点,并根据语义图像剔除动态物体特征点,保留静态物体特征点;最后,利用静态物体特征点采用基于特征点的单目视觉SLAM算法对相机运动进行跟踪。在ApolloScape自动驾驶数据集上的试验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算法在动态场景中定位精度提升约17%。
    一种基于ELK框架的地理信息动态时空数据获取与挖掘方法
    吴嘉琪
    2020, 0(1):  45-49,8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尝试将ELK框架在大规模日志实时处理方面的能力抽离出来,将其优势能力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提供一种基于ELK框架的地理信息动态时空数据获取与挖掘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机制动态采集海量级非结构化数据,并实时筛取与地理要素相关的时空信息,从而实现海量级分析样本下的地理信息时空数据的实时动态分析与挖掘。最后以上海市快速路交通流量作为研究对象验证该方法模型,试验结果能够反映一定的社会潜在规律并提供相关指导价值,证明方法可行,并对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记录与分析。
    融合小波变换与神经网络的RSSI室内测距算法
    朱梦豪, 卢小平, 路泽忠, 李亚平, 陶晓晓
    2020, 0(1):  50-5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一种融合小波变换与神经网络的基于WiFi的RSSI室内测距算法,该方法通过小波变换与神经网络对RSSI数据、路径损耗模型进行修正。利用小波分解与单支重构方法,只对低频的近似部分进行单支重构,舍弃高频细节部分,同时使用神经网络训练特定环境下的路径损耗模型。通过实例验证表明,该算法最大测距误差、最小测距误差、平均测距误差分别为1.206、0.037、0.692 m;平均测距误差比路径损耗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提高了1.846、0.469 m。
    GPS/BDS/GLONASS双频RTK定位算法研究
    陈文涛, 程鹏飞, 徐彦田
    2020, 0(1):  55-60,70.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GLONASS采用频分多址技术导致双差观测方程中双差模糊度失去整周特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站间单差模糊度分别求解的方法,并结合附加模糊度参数的卡尔曼滤波模型,实现了GPS/BDS/GLONASS组合RTK定位。通过自编RTK程序对GPS、BDS与GLONASS双频实测短基线数据进行测试,并对比分析其他RTK模式下的稳定性与定位精度。结果表明,GLONASS单频和双频定位的模糊度固定率分别为99.8%、99.7%,其定位精度与BDS、GPS相差不大。在单频或双频RTK定位中,双系统、三系统组合定位的稳定性和定位精度明显高于单系统,其中三系统组合定位的稳定性最好,精度最高。随着频率增加,初始化时间明显减少,为实现单历元获得固定解提供了可能性。
    利用Sentinel-1A数据监测南京河西地区地面沉降
    杨振, 徐佳
    2020, 0(1):  61-65,7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南京河西地区是受长江和秦淮河淤积演化而成的漫滩地,由于河西新城大规模开发建设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地面沉降已成为该区域城市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Sentinel-1数据是目前在轨运行的免费SAR数据,其具有较短的重访周期和较大的幅宽,为实现大范围长时序的地表形变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源。利用短基线集干涉(SBAS-InSAR)技术对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覆盖南京河西地区的19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了研究区2015—2018年间的地面沉降结果,并结合城市开发、人口分布等信息深入分析了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和成因。
    北斗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改正对精密单点定位的影响
    谷世铭, 党亚民, 王虎, 谷守周, 许长辉, 任政兆, 张金旭
    2020, 0(1):  66-70.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厂商模型、MGEX模型和ESA模型对BDS卫星天线相位中心偏差进行改正,结果表明,3种模型对BDS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均有所提升,其中,水平方向提升1~2 cm,高程方向定位精度由1 dm提升为厘米级,ESA模型优于另外两种模型。利用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改正值对BD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进行改正,其精度改善情况随天线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水平方向精度影响为毫米级,高程方向与天线类型有关,精度影响最大可达厘米级。
    BDS-3多频点伪距单点定位性能研究
    张乾坤, 刘小生, 何琦敏
    2020, 0(1):  71-7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有关北斗三号系统伪距单点定位研究较少,未对三号系统多个频点的定位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的现状,本文利用实测数据对三号系统多个频点的定位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联合BDS-2、Galileo进行了同频伪距单点定位试验,统计分析了组合定位多个频点的同频定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目前三号系统单独定位能力有限,不适合单独定位;BDS-3/Galileo同频组合定位可以弥补BDS-3新频点单频定位时卫星个数不足、数据不完整导致的定位精度过差的情况,同时能够提高Galileo的定位精度;BDS-2/3的B3I频点与BDS/Galileo组合的B2b频点的定位精度均与GPS的L1频点的定位精度相当。
    集成地理探测器与随机森林模型的城市人口分布格网模拟
    成方龙, 赵冠伟, 杨木壮, 刘月亮, 李芳
    2020, 0(1):  76-8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精细尺度的城市人口分布信息是城市资源配置和综合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天河区、海珠区、白云区及黄埔区作为研究区域,基于人口统计、夜间灯光、兴趣点及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利用地理探测器识别人口分布的影响因子,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开展人口分布空间格网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相关分析相比,地理探测器能够更为准确地识别人口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子。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人口分布格网模拟结果与街道(镇)实际人口的相关系数为0.774,平均相对误差约为30%。相比基于线性回归模型的模拟结果,随机森林模型的精度有明显提高。
    多源空间大数据支持下的南京高校区位优势度分析
    黄胜, 张家杰, 荣东超, 夏泽龙, 陈跃红
    2020, 0(1):  82-88.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城市空间大数据,综合生活、交通、环境、人口因素构建了高校区位优势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专家打分及熵权法对南京高校区位优势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南京高校综合区位优势度在空间上呈现以南京新街口地区为中心并且向四周递减的结构,区域化特征差异明显;②高校生活区位优势呈现“一超多强”且沿地铁线路分布的多核心空间格局,生活评分变化幅度与所在区域的商业辐射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并且随着范围的扩大两极分化程度加深;③高校交通区位优势以新街口地区为中心,呈现中心评分高、四周低,并主要沿轨道交通线路分布的空间格局;④综合评价表明南京的3个大学城中,江宁大学城发展最好,其次为仙林,浦口最差,但均与主城区内高校群存在较大差距。本文评价结果可为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学城完善及新建大学城规划布局提供科学参考。
    技术研究
    结合BM3D和多级非线性加权平均中值滤波的遥感影像混合噪声去噪方法
    任超, 李现广, 邓开元, 潘亚龙, 朱子林, 张志刚, 施显健
    2020, 0(1):  89-9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块匹配(BM3D)和多级非线性加权平均中值滤波的遥感影像混合噪声去噪方法,使用coief3小波和sym2小波替换传统三维块匹配算法中的bior1.5和hear参数,将三维块匹配算法和多级非线性加权平均中值滤波相结合以提高算法对混合噪声的去噪能力。进行一个仿真对比试验和一个真实遥感影像去噪试验,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遥感影像混合噪声去噪方面效果要优于传统混合噪声去噪方法。
    多时相Landsat影像的平原河网区不透水面信息提取方法与应用
    周峰, 廖钰冰, 李娜
    2020, 0(1):  94-97,10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透水面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针对平原河网区不透水面与水体、裸土等地物较难区分的问题,以苏北里下河平原快速城镇化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相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像元光谱特征及其季节性变化分析,构建了基于时序NDWI、NDVI和NDBI的决策树模型,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不透水面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时相光谱信息可有效改善水体、裸土和稀疏植被等像元与不透水面的混分,2005年和2016年的不透水面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在0.85以上,合理反映了不透水面以向东和向南扩张为主的趋势特征,年均扩张速度约为6.7 km2。研究成果为该区城镇化下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同时可为其他平原河网区不透水面信息提供借鉴和参考。
    基于Google Earth遥感影像的城市建筑物高度反演
    陈冲, 杨志勇, 史晓亮, 尚雨
    2020, 0(1):  98-10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光学遥感影像中建筑物的阴影分布,推导了建筑物高度与阴影分布的关系函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建筑物高度反演方法,并在北京市典型区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建筑物在夏季的阴影全长或在冬季可视部分的阴影长提取高度,分别有90.9%和84.8%的建筑物高度误差控制在实测值的5%以内;在提取居民区或高层建筑物的高度时应尽量采用夏季的遥感影像,减少阴影遮挡的情况;低矮建筑物的高度提取,宜采用阴影更为显著的冬季影像可视阴影部分进行反演计算;在缺乏卫星轨道等影像参数时,利用典型已知建筑的高度反推出相关参数,并推求同景影像中其他建筑物高度的方法是可行的,为利用城市代表性建筑物推求建筑群高度提供了可能。
    顾及地形起伏的无人机影像覆盖分析方法
    张衡, 李骁, 叶朋飞
    2020, 0(1):  102-10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无人机实施测绘航空摄影时,由于无人机相对航高较低,地面起伏会对无人机影像的分辨率、覆盖范围、重叠度造成较大的影响,影像成果会出现分辨率不足、重叠度不够、覆盖漏洞等缺陷。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数字微分正解法的计算方法,借助DEM准确计算每张影像的覆盖范围,并使用FME软件高效生成全部影像的覆盖范围。经过实际使用,验证了该方法可以在航线设计阶段准确预测并分析全部影像的覆盖范围、重叠度,因此可及时发现设计问题并调整航线。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因地形起伏造成的影像覆盖缺陷,减少返工现象,从整体上提高了作业效率。
    自然资源全要素自适应野外调查框架设计
    刘立, 刘娟, 陈宏宇, 李维庆
    2020, 0(1):  107-110,11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自然资源全要素调查工作中分类标准不同、调查口径不同、调查方法不同,造成的各部门调查软件平台重复开发建设和调查数据结果地理信息特征表达不清晰等问题,本文结合自然资源全要素野外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统一对象,构建了自然资源语义化特征模型,提出了表征不同自然资源类型的自适应野外调查方法,实现了灵活性高、性能优异的自然资源调查技术平台,形成了统一的自然资源全要素野外调查框架,可以有效提升多门类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专业调查、动态调查的能力与水平,为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
    利用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立高精度区域坐标框架的研究与实践
    刘全海, 王琰开, 陈华
    2020, 0(1):  111-11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区域高精度坐标框架建立严重依赖GPS,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BDS)建立高精度地球参考框架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基于非差观测值的非差处理模式,单独利用常州基准站(CZCORS)的BDS数据,建立了高精度常州市域坐标框架。将基于单北斗获得的CGCS2000坐标成果与GPS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差异较小,平面和高程方向的平均RMS值分别为3.1和4.2 mm。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北斗建立区域参考框架可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这为北斗系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数字正射影像结合LiDAR数据在山区测绘中的应用
    严慧敏
    2020, 0(1):  115-11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现代水利测绘已经由传统测绘向信息化测绘发展,无人机技术应用于测绘行业推进了信息化测绘进程。本文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无人机技术解决测绘领域在山区遇到的问题。固定翼无人机能及时获取地面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捕获裸露地面的平面和高程,但是无法获取植被覆盖下的地表高程信息,因此,本文通过机载激光雷达获取植被覆盖下的LiDAR点云数据;将二者数据相结合,再通过EPS软件生成三维地表模型,可以快速获取任何测区地物和地形数据,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外业劳动强度。
    面向服务的动态制图服务系统关键技术探讨
    练栩, 谭明, 吴丹丹
    2020, 0(1):  120-123,16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先分析了传统专题地图制图技术在测绘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弊端;然后基于目前迅速发展的WebGIS技术,研究了基于Web服务的在线制图技术,就在线地图制图中的符号构建、制图服务模型、数据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基于在线地图的交互式自定义制图;最后设计开发了基于Web服务的交互式制图系统,实现了面向普通用户的在线订阅式制图和面向专业用户的在线定制式制图。实践表明,该系统动态专题制图功能灵活,表达方式多样,传播效率高,能满足不同专业背景用户的制图需求。
    自然资源管理背景下的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
    杨俊艳, 樊迪, 黄国平
    2020, 0(1):  124-12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自然资源机构改革,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成为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时空大数据平台如何在新的组织机构下发挥作用,是当前急需研究的问题。为此,本文在分析了自然资源管理的需求后,提出了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技术路线和时空大数据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建设思路。
    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变化研究
    樊勇, 何宗宜, 李敏敏, 贺彪
    2020, 0(1):  128-13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土地特别是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与演变是城镇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80、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7期的中国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对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研究工作主要有:①计算1980—2015年中国的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其他建设用地及总建设用地的面积和增长率,从而得到1980—2015年中国的建设用地变化速率。②运用GIS软件中的联合分析工具,得到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空间变化格局。③制作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从而得到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结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中国建设用地整体上表现为持续扩张的态势;东部及沿海地区增长速度较快,青藏高原基本无变化,中部及东北地区增长速度较缓,西北地区有少量增加;增加建设用地以耕地转入为主。
    第七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获奖论文
    基于环境光修正的行人航迹推算
    陶晓晓, 卢小平, 代文晨, 余振宝, 张冬梅
    2020, 0(1):  132-135,14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28
    摘要 ( )   HTML ( )   PDF (131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室内定位存在单一定位精度低,以及组合定位成本高、不易实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环境光修正行人航迹推算(PDR)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智能手机采集的加速度、陀螺仪和磁力计数据实现PDR位置估计;同时利用手机的光线传感器实时获取所在位置的环境光强度信息,基于采集的室内环境光强度信息修正PDR轨迹中产生的累计误差。经试验数据分析,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PDR轨迹中产生的累计误差,可为大型超市、地下停车场、隧道、矿井等室内光照强度较为稳定的区域提供定位技术帮助。
    粒子加速器工程控制网研究进展与展望
    郭迎钢, 李宗春, 李广云, 刘忠贺
    2020, 0(1):  136-14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29
    摘要 ( )   HTML ( )   PDF (14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高能物理研究对粒子碰撞能量需求的不断增大,粒子加速器的规模愈加宏大,对工程控制网的设计、测量和维持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此,本文在归纳整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围绕加速器控制网结构及精度要求、几何参考框架选取、测量仪器与标志、网形与观测方案、观测值归算与平差等问题,凝练了大型粒子加速器精密控制网的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巨型加速器工程高精度三维控制网建立技术的研究建议。
    北斗一张网业务管理与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唐晓霏, 车一鸣, 孙小超, 魏以宽, 赵鹏
    2020, 0(1):  142-14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北斗一张网体系建设与运营项目的实际需求与现状,整合已有基础设施资源,深入研究挖掘了潜在的信息资源,搭建了一个标准化管理与服务应用统一平台——业务管理与服务系统,提高了系统的移动管理能力、系统管理水平及系统服务效率,改变了传统CORS的管理与运维模式,同时也为海量用户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个性化服务,真正从应用层面上实现了规范化、体系化与便捷化。在这一系统的支撑下,北斗一张网服务体系确立了全新的管理机制,也为北斗未来更广泛地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入海排污口排查中的应用
    张元敏
    2020, 0(1):  146-149,15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治污迫在眉睫。入海排污口排查是治污第一要务,但排污口数量多、分布广、形态各异、隐蔽性强,常规排查异常艰难,投入大、周期长、遗漏多。无人机航测技术能快速获取高分辨率真彩色影像和热红外影像。彩色影像色彩鲜明、清晰可读,能直接判读裸露排污口;热红外对温度敏感,穿透力强,通过温度的异常可识别隐蔽目标。本文两种影像的结合能高效搜索到排污源头,是排查工作开展以来一次重大的技术突破,将为海洋治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和支撑。
    无人机技术在海岛测绘中的应用
    李雪瑞, 魏征, 田松, 李明杰
    2020, 0(1):  150-15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海岛测绘的技术手段,将无人机引入海岛地形调查中,以Swallow-P小型固定翼无人机开展惠州市大亚湾虎洲海岛大比例尺测图为例,系统归纳了无人机外业数据采集与内业数据处理的具体流程,并制作了DEM和DOM成果;经过实测地面点精度分析得出虎洲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成果平面位置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符合1∶1000测图精度要求。
    测绘地理信息教学
    GIS本科教育:开放、开源与开发
    任福, 张琛, 杜清运, 沈焕锋
    2020, 0(1):  154-157,16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地理信息知识结构的不断发展,社会人才需求呈现多样性,传统的本科教学方式不足以应对高水平的科研和工作要求,更科学高效的本科培养方案亟待提出。为响应以“成人”统领“成才”的教学指导方针,将GIS的基础理念、专业知识和方法技术贯彻到本科生的教学之中,本文提出GIS本科教育3个创新思想——开放、开源与开发,创建了一套“多学科、多方法、多技巧”的立体式培养方案,结合地理信息科学的专业特点在现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突破性的设想和改革,将GIS的本科教学变成一种知识领域更加全面、方法技术更加前沿、实践方式更加多样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教学理念有利于本科学生充分认识所学知识,在理论基础的支持上能更快速地提升空间思维素养和增强实践开发能力,是GIS本科教育方法上的有益探索。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案例
    基于多星座的客机位置网络事后差分系统研究
    王明甲, 陆永东
    2020, 0(1):  158-16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获取高精度的客机位置数据,本文将手持GNSS接收机带上客机,在飞机飞行过程中接收卫星数据,然后利用专用网络事后差分系统对接收到的GNSS数据进行事后差分。由于手持GNSS接收机放置在客机玄窗旁,只能接收到半边天的卫星数据,因此需要对事后差分算法进行优化。将优化后的结果与地面RTK差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本文算法可以达到分米级高精度定位的效果。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建筑立面照明设计中的应用
    袁凌云, 李慧, 李杰, 韩维涛
    2020, 0(1):  164-16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0.003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筑立面图是立面照明设计的基础数据,直接影响着设计精度和效果。本文针对传统立面测量效率低、还原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建筑立面测量方案;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导线式三维激光扫描和点云图形绘制。应用案例表明,三维扫描技术更便捷、高效地为立面照明设计提供了精确详细的建筑立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