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9-12-25
    人工智能与高精度地图
    基于ORB-SLAM2算法的水下机器人实时定位研究
    张阳, 李海森, 马礼, 王健, 郭企嘉, 祁晶, 闫铭
    2019, 0(12):  1-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75
    摘要 ( )   HTML ( )   PDF (29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近几年视觉SLAM的快速发展,为机器人、无人机、汽车等导航定位提供了更多选择。针对当前水下机器人定位技术存在的系统复杂、操作难度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ORB-SLAM2算法的水下定位方案。利用单目相机作为传感器,构建了单目视觉SLAM水下机器人定位模型,完成像素坐标系到世界坐标系的转换,介绍了ORB-SLAM2算法定位涉及的关键技术。通过水下理想环境试验,对ORB-SLAM2算法在水下定位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海洋环境试验证明ORB-SLAM2算法可以有效对水下机器人进行实时定位。
    激光SLAM移动机器人室内定位研究
    严小意, 郭杭
    2019, 0(12):  8-1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76
    摘要 ( )   HTML ( )   PDF (11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室内移动导航定位精度低和累积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激光雷达(LiDAR)和惯性测量单元(IMU)相融合的导航定位系统。首先,该方法是从LiDAR扫描测量中提取环境特征和构建地图,然后,由IMU采集的姿态信息通过卡尔曼滤波,补偿由于LiDAR扫描引起的位置和姿态输出的误差,以提高机器人移动的定位精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室内移动机器人定位和构建地图的精度和稳健性。
    室内环境下立体视觉惯导融合定位
    敖龙辉, 郭杭
    2019, 0(12):  12-1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77
    摘要 ( )   HTML ( )   PDF (15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室内服务机器人在居家环境下导航定位问题,本文研究了紧耦合非线性优化的立体视觉惯性融合导航方法。本文采用预积分、边缘化、滑动窗口优化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稳健的视觉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化方法。运用于室内家庭服务机器人中,设计并实现了对应的视觉惯性融合导航系统。在搭建的模拟居家环境下,验证了本文系统的初始化方法能够提供稳健、准确的系统初值;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本文定位系统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定位误差可控制在0.1 m以内。
    PDR算法对地磁室内定位精度的提升研究
    黄鹤, 张新宇, 仇凯悦
    2019, 0(12):  18-2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7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建筑物中金属结构引起的地磁场扰动可以对室内的行人目标进行定位,而且基于地磁场的定位无需布设任何额外设施,因此可以以低成本实现定位。但仅靠单一的地磁技术无法满足室内定位的精度要求。为了解决磁场数据中单点定位的模糊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粒子滤波算法将PDR与地磁相融合的室内定位方法,并开发了地磁室内导航系统,以智能手机为硬件平台构建磁力计传感器模型,建立匹配轨迹的均方误差准则并实现PDR累积误差实时校正的迭代计算。在68 m×1.8 m的试验区域内,产生的平均定位误差为1.13 m,最大定位误差为2.17 m。本文算法的定位精度比单独PDR算法提升了42%;与单一地磁指纹匹配算法相比,定位精度提高了57%。试验证明,本文提出的融合算法对提高室内定位精度具有显著的作用。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车道线提取
    张世强, 王贵山
    2019, 0(12):  22-2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7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车道线是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的组成部分,利用车载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提取车道线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本文探讨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车道线的方法。首先依据直方图原则选取合适的阈值进行二值化分割,其次利用道路中线形成的缓冲区去除道路范围外的要素,然后利用形态学算子去除噪声,最后利用方向和面积因子提取不同的车道线。该方法可以降低数据采集的成本,提高采集效率。
    一种改进的高精度地图自动配准方法
    王淼, 薛宇飞, 葛君霞, 郭兆钟
    2019, 0(12):  26-2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8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不同时刻或不同设备采集的高精度地图数据融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正则化的局部加权薄板样条算法,实现高精度地图的自动化配准。利用K-D树搜索局部邻域控制点,生成正则化的局部薄板样条变换场,并利用局部加权的方式进行配准变换。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优于传统线性最小二乘算法,具有较好的配准效果。
    学术研究
    特高压输电铁塔聚束模式SAR干涉特性研究与覆冰试验
    陈露璐, 李陶, 刘艳, 刘经南
    2019, 0(12):  30-3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81
    摘要 ( )   HTML ( )   PDF (50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基于多幅TerraSAR卫星聚束模式SAR影像,研究了武汉特高压试验基地内特高压输电铁塔的雷达散射机制和干涉特性。利用高精度LiDAR扫描铁塔并进行三维建模,基于SAR几何成像关系分析了铁塔不同部位的散射几何关系。对比分析了基于散射强度和投影几何关系量测的铁塔横担间的高差,以及干涉图中相位变化反演的高差。结果表明相位推算的高差受噪声的干扰较大。本文对覆冰铁塔构件的雷达影像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10 cm覆冰厚度破坏了铁塔构件二面角散射条件,造成雷达散射信号强度衰减了约8 dB,这表明输电铁塔雷达散射强度的变化可用于量化评估铁塔的覆冰状态。
    基于轮廓的侧扫声呐图像配准
    李治远, 豆虎林, 胡俊, 吴子敬, 吴永亭
    2019, 0(12):  35-39,4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82
    摘要 ( )   HTML ( )   PDF (20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侧扫声呐图像存在局部畸变,导致共视目标不一致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轮廓的侧扫声呐图像配准方法。首先提取图像中目标轮廓并计算每个轮廓点的环境上下文描述,以环境上下文的χ2检验统计量作为代价函数;然后通过使得所有匹配点对的代价和最小,获得轮廓点的对应关系;最后使用正则化的薄板样条函数对图像变换关系求解,建立轮廓内部像素的对应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较好地保证共视目标的一致性,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顾及形变的影像边缘ICP匹配技术
    高力, 金飞, 江振治, 王番, 芮杰
    2019, 0(12):  40-4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8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匹配技术是遥感影像处理中的重要基础技术,影像在辐射、几何信息方面的差异,将会严重干扰影像间的相似特征匹配。本文提出了针对大差异影像的最邻近点迭代匹配算法(ICPDI)。首先改进Canny算子的参数设置方式,以便选择影像的长边缘作为影像匹配的显著特征;然后以线特征之间的距离作为影像相似性的评估标准,达到利用全局相似特征抑制局部差异的目的;最后给影像边缘附加形变函数,从而扩展ICPDI匹配技术的适用范围。通过不同差异类型遥感影像间的匹配试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精度和适应性。
    风云气象卫星影像自动精细云检测
    刘军, 郑群峰, 邢秀为, 陈训来, 陈潜, 钱静
    2019, 0(12):  45-4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8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抠图技术能够准确细致地检测出前景与背景的差异,但是现有的大多数抠图算法均需事先给出前景与背景的标记,在海量影像处理业务中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本文将抠图技术引入风云气象卫星影像云检测中,提出了基于连通区域抠图的自动精细云检测算法。首先对影像的灰度图像进行多种阈值方法二值化,通过投票法集成得到初步二分图;在此基础上计算连通区域,以连通区域的重心为种子点,自动生成连通区域三分图;最后使用闭形式抠图法求解alpha值进而得到精细的云检测结果。将该方法与基于学习和稳健性抠图检测算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检测出多种类型的云,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双分支网络架构下的图像相似度学习
    卢健, 马成贤, 周嫣然, 李哲
    2019, 0(12):  50-5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8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图像相似度学习是指通过网络学习图像内容信息来预测两张图像是否匹配。迄今为止,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改进的变体网络有效提升了学习效率,但由于提取特征比较单一无法准确描述图像特征,导致相似度学习效率较低。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的双分支网络。该网络为左右分支网络结构相同,但权值不共享,网络输入为双分支输入。首先由左右分支网络分别提取单通道图像特征;然后通过特征融合层进行特征融合;最后将融合特征直接输入全连接层进行相似度学习,既改善了提取的图像特征多样性,又加快了模型训练速度。在实验室工业相机拍摄的芯片卡槽图像数据集上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模型,本文提出的模型具有较强的网络学习能力和模型泛化能力,准确率高达97.96%。
    无人机影像特征联合提取与双向匹配研究
    吉文来, 赵湘玉, 李明峰
    2019, 0(12):  56-59,6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8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无人机影像数据量大、存在旋转和尺度变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特征联合提取与双向匹配的影像配准方法。分析了SURF算法和BRISK算法的特点,研究了融合SURF特征点检测和BRISK特征点描述的影像特征联合提取和PROSAC双向匹配的算法和步骤,并结合试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一种高光谱遥感图像快速谱聚类算法
    张亚平, 张宇, 杨楠, 罗晓, 罗谦
    2019, 0(12):  60-6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8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分类效果更优良的遥感图像分类方式并解决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运算速度缓慢的问题,集成Lanczos算法与谱聚类算法,探讨了高光谱遥感图像谱聚类算法应用于遥感图像分类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面向高光谱遥感图像的快速谱聚类算法;通过对比美国圣地亚哥机场高光谱遥感图像K-均值算法与谱聚类算法的分类结果,发现面向高光谱遥感图像的谱聚类算法易于识别线性地物,且分类的速度能得到较大提升。
    基于机载LiDAR数据的建筑物轮廓提取
    朱依民, 田林亚, 毕继鑫, 林松
    2019, 0(12):  65-70.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8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筑物轮廓作为建筑物三维重建的重要元素,在建立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中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中提取建筑物轮廓数据处理的点云滤波、建筑物屋顶面提取、建筑物轮廓提取,以及提取精度评定各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区域生长改进算法、三维Hough变换算法和α-shape算法的建筑物轮廓提取方法。该方法在对机载LiDAR点云数据去噪的基础上,首先利用改进的区域生长算法滤波地面点,并基于地物点到地面的归一化高程特征通过高度阈值去除高度较为低矮的地物点;再基于三维Hough变换算法从剩余建筑物和高大树木点云中提取建筑物平面;最后使用α-shape算法提取建筑物的轮廓信息。对使用RIEGLVQ-1560i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扫描的某城区点云数据进行计算,通过匹配度、形状相似度和位置精度等评价指标对提取的建筑物轮廓进行精度评定。结果表明,综合区域生长改进算法、三维Hough变换算法和α-shape算法的建筑物轮廓提取方法可以准确提取建筑物的轮廓信息,对于大范围的建筑物轮廓提取具有稳定性和普遍适用性。
    空-谱角匹配与多指数法相结合的OLI遥感影像水体提取
    张启华, 王胜利, 孙磊, 蒋毅
    2019, 0(12):  71-7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8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复杂环境条件下水体遥感提取结果不连续且易与植被、建筑物、阴影相混淆的难题,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以石家庄市平山县岗南水库和宿迁市骆马湖附近河流为研究区,提出了一种空-谱角匹配与多指数法相结合的水体信息提取方法;并与单波段阈值法、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法(NDWI)、光谱角匹配法(SAM)、自动水体提取指数法(AWEI)和一类支持向量机法(OC-SVM)的水体提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精度评定。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兼顾了多特征之间的互补性优势,引入的空间信息有效地抑制了噪声的干扰,且以像素为基元的提取策略较好地保持了水体的边缘信息,避免了出现平滑掉细节信息的情况;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受植被、建筑和阴影的干扰最小,对细小水体也具备较好的识别能力。
    结合高分遥感和多源数据的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分析
    刘斌, 白少云, 余珮珩, 陈敏, 潘佳威, 陈奕云
    2019, 0(12):  77-8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9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分一号卫星是为提升我国高分辨率数据自给率自主发射的卫星,在土地利用监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将GF-1卫星影像与多源数据影像进行对比能够挖掘各数据源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面的差异性。本文以云南省杞麓湖流域为研究区,选取最新的Sentinel-2、GF-1和Landsat 8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以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基期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研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和演变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杞麓湖流域的水域、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自中心向外呈现出圈层分布的特征,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相比,水域、耕地、林地3种类型的自然景观面积减少,而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面积大幅增加,变化主要集中在杞麓湖周边的纳古镇和河西镇。②Sentinel-2卫星影像与GF-1卫星影像均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二者对土地利用变化评估的结果相近,均优于Landsat 8卫星影像,其中GF-1卫星影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理论的路域植被等量水厚度遥感反演
    肖祥红, 刘海洋, 郭云开
    2019, 0(12):  83-86,9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9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削弱混合像元对植被参数反演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理论反演路域植被等量水厚度的方法。利用PRO4SAIL模型正演获得的高光谱窄波段数据,模拟Landsat 8遥感影像宽波段植被冠层光谱数据,并进行等量水厚度的敏感植被指数的筛选;对覆盖研究区域的Landsat 8遥感影像进行线性混合像元分解,获取更加精确的植被冠层光谱反射率;同时,利用支持向量机构建等量水厚度估测模型,实现对路域植被等量水厚度的遥感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混合像元分解后得到的植被冠层光谱参与模型反演得到的路域植被等量水厚度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为遥感影像反演植被参数提供了有效数据。
    融合GPS与强震仪数据实时监测瞬时地壳形变
    陈向阳, 于金池, 葛建, 侯勇涛
    2019, 0(12):  87-90,11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9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强震仪与GPS各自的优点与缺陷,以2016年意大利Mw 6.0级地震为例,探讨了利用Kalman滤波融合GPS与强震仪数据实时监测中等强度地震引起的瞬时地壳形变的可行性与优势。Kalman滤波获取的位移波形以GPS数据作为整体趋势,细节部分用强震仪数据进行描述,融合后的位移波形精度较高,能够准确和细致地描述地震引起的地表动态形变;与此同时,Kalman滤波位移波形也能够准确地探测中等强度地震引起的同震永久阶跃;Kalman滤波位移波形的功率谱在低频部分与GPS位移波形的功率谱密度相似,在高频部分与强震仪位移波形的功率谱密度相似,表明Kalman滤波结合了GPS与强震仪各自的优点;交叉小波分析表明,Kalman滤波获取的位移波形与GPS、强震仪数据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小波相似值均在0.8以上。以上结果表明,融合GPS与强震仪数据可以结合二者各自的优点,弥补各自的缺陷;融合GPS与强震仪数据可以有效探测中等强度地震引起的瞬时地壳形变。
    旋翼无人机测算风速风向技术研究
    何诚, 吕振义, 李瑾, 王越, 舒立福
    2019, 0(12):  91-9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9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大部分民用无人机没有准确测量风速、风向和预警风场的功能,然而森林火灾扑救等多种场景需要无人机可以提供准确的风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旋翼无人机坐标数据测算风速风向的技术,通过无人机主机RTK坐标信息及方位角、倾角数据精准获取螺旋桨点相对坐标信息,选择不同负载条件下无人机以1~16 m/s的不同速度分别飞行30 s以上,根据螺旋桨坐标信息变化数值,结合风洞测试数据及风场动力学原理,研究风速与旋翼无人机倾角关系,并通过风洞试验检验该方法精度;并可根据无人机RTK推算出的螺旋桨坐标变化信息判断风向。结果表明,无人机风速与旋翼无人机倾角呈正相关关系;无人机负载加重时,对应受风速干扰的倾角会相对减小;无人机飞行受阵风干扰出现噪点的概率,高海拔区域大于低海拔区域;并建立六旋翼无人机飞行倾角的风速估算模型y=-1.043 5+1.150 1x,该模型测算风速的中误差值为0.966,绝对值小于1,满足应急指挥现场对无人机测量风速精度要求。该方法得到风速测算精度高,可以为旋翼无人机实时获取风速风向提供一种可行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大规模数据集Spark并行优化谱聚类
    吕洪林, 尹青山
    2019, 0(12):  96-100.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9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已有大规模数据集并行谱聚类算法的计算耗时和资源占用巨大等问题,基于当前批处理和图计算兼顾的Spark并行技术,提出了大规模数据集谱聚类的并行优化改进算法,算法通过并行单向迭代避免了相似矩阵计算时的数据重复计算,通过并行位置变换、标量乘法替换及距离缩放优化算法的资源占用,通过近似特征向量替代进一步优化算法的计算量。试验结果验证了算法近特征向量的有效性及在大规模数据集下良好聚类性能和扩展性。
    面向地理信息大数据的时空事件关系可视化分析框架
    李金磊, 慈谕瑶, 郑坤, 郭绍龙, 燕继红, 陈宇萍, 吴艳民, 李仕漪
    2019, 0(12):  101-10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9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大数据蕴含了丰富的时空关系,反映个体或者群体时空事件之间的变化模式,在资源、环境、交通等领域的智慧应用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然而,地理信息大数据拥有的多尺度和多语义特性,在挖掘地理信息大数据的时空关系时会存在许多困难。如何有效地构建多尺度多语义时空关系,并直观地表达这些时空关系是一个重大挑战。本文设计了一种时空事件关系可视化分析框架,通过定义事件间时空关系的描述,设计了一种多视图协同的可视化分析方法,结合时空关系的可视化协同交互,实现地理信息大数据时空事件可视分析。基于时空轨迹数据,通过试验说明该方法可以探寻时空事件及背景间的时空关系,实现时空事件的交互可视分析。
    技术交流
    一种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多天线定向测姿方法研究
    简海波, 汪捷
    2019, 0(12):  105-10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9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北斗产业新兴发展,多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卫星导航技术应用于军民各个方面。本文提出了阻尼LAMBDA算法流程,利用北斗数据实现超短基线的单频单历元解算用于平台的多天线姿态解算,并利用仿真数据和实地测试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多天线姿态解算算法。
    多源空间数据融合的城市精细化管理
    左海龙, 罗红霞
    2019, 0(12):  108-111,15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9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城市管理体量不断增大且管理对象关联繁多,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引用新技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可以使城市的各管理单元协同、精确、及时地交换信息,形成智慧城市管理的配套方案,让有限的管理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能,实现城市管理的最优化目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GPS、遥感、RFID等空间数据融合的技术方案,强调在空间信息和移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工作流和过程化管理,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综合水平,为实现民众参与监督城市管理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多源地理矢量空间数据融合研究
    杨灿, 汪齐松
    2019, 0(12):  112-11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9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地理信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地理信息与多个行业领域日益深度融合,产生了海量的多源异构数据。多源丰富的空间数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作用的同时,其异构性也给数据共享和应用带来了问题与挑战。针对地理空间数据多源、异构、不一致性的现状及特点,本文提出了数据库模式融合与数据库实例融合为一体的多源地理空间数据融合流程与方法,并以基础地理信息、地理国情普查等实例数据进行了分析,为多源空间数据共享与应用提供了解决思路。
    南昌市建设用地适宜性扩展路径研究
    冯祥瑞, 陈竹安, 危小建, 施陈敬
    2019, 0(12):  116-12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39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持续吞噬优质土地资源,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本文以移动窗口法获取建设用地源地,选取经济和社会因子构建阻力体系,生成MCR面,通过自然断点分级法获取适宜性分区,通过ArcGIS中的Hydrology扩展模块获得适宜扩展路径、生态隔离带和生态关键点,为未来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方向和生态建设提供借鉴。结果表明:①南昌市70%的区域属于允许建设区,对于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应当重点保护,兼顾经济-生态共同发展;②利用Hydrology扩展模块对南昌市MCR面进行进行特征提取,发现主城区北部和西部较适宜建设用地扩张;③生态关键点对于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未来规划中应重点保护,限制开发。
    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改进熵权TOPSIS规划评价
    麦建开, 康昕怡, 朱紫阳, 赵耀龙
    2019, 0(12):  122-12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40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珠海市斗门区2010—2015年土地利用规划综合评价为例,采用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构建基于熵权改进的TOPSIS模型对斗门区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斗门区2010—2015年用地呈先增后减的倒“V”形趋势,城乡建设用地、自然保留地、农用地等地类规划实施情况较差;规划实施综合评价分值介于0.40~0.61,呈现“S”形上升变化趋势,生态用地总量减少,景观多样性承受一定压力。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第五立面特征分析
    陈品祥, 张翼然, 贾光军, 陶迎春, 祝晓坤, 左效刚
    2019, 0(12):  128-13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4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历史文化街区及其房屋建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同时又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持续的更新和发展。本文从历史街区保护的角度着眼,以北京市老城范围内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物肌理及第五立面特征为研究内容,对建筑物的第五立面色彩及形态特征、临时建筑的分布及演变等进行了分析。加强对第五立面的规划管控,在对历史文化传统风貌保护、实现旧城有机更新,提高北京老城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目标等方面发挥作用。
    基于距离收敛的深基坑边坡水平位移监测
    王登杰, 邢智聪
    2019, 0(12):  132-136,14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4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自由设站方案,建立了通过观测监测点与基准点的水平距离,利用距离收敛值监测基坑边坡水平位移量的方法,特别给出了采用全站仪对边测量深层水平位移的方法。借助等影响原则和基准点已有信息,分析了基坑位移监测方法和距离收敛测量原理及精度,实现了位移监测点的差分计算与数据处理,讨论了两种距离收敛法监测水平位移的精度,并将其用于实际观测。分析结果与工程实测数据均表明该监测方法观测精度满足规范要求,且量测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结合非线性贝叶斯反演算法的油田储层参数反演
    张旭东, 符华年, 杨崇
    2019, 0(12):  137-14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4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地球物理反演算法,利用地表沉降信息快速获取油田储层状态信息,对于油田储层安全的实时监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油田储层参数反演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典型的因石油开采引起地表沉降的辽河盘锦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以InSAR沉降监测结果作为观测数据,以Okada模型作为反演模型,首次将非线性贝叶斯反演算法引入到油田储层参数反演中。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油田地下存在不止一个油层,首次将双Okada模型引入到油田储层参数反演中。试验表明:①非线性贝叶斯反演算法不仅能够获取模型参数的最优值,同时可以对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做出解释。②与单源Okada模型相比,双Okada模型更符合该地区油田储层参数变化与地表沉降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双Okada模型反演得到的油田储层参数更可靠。
    基于GIS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可视化探究
    王敬泉, 王凯
    2019, 0(12):  142-14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4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对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分析需求迫切。微博由于其大数据特点为公众舆论和自然环境知识发现提供大量数据,将其与位置信息联系能给地理分析提供新的发现。通过用户发布的微博消息进行分析挖掘,为公众舆论监督提供帮助,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本文在微博数据帮助下进行了数据挖掘,在空间维度上分析了舆论传播模式,使用可视化与统计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了舆情传播规律。
    政务地图编制研究
    丁旭华
    2019, 0(12):  147-15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4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政务地图是近年来政府部门需求旺盛的测绘地理信息产品。本文分析了目前政务地图编制的整体现状及在工作中发挥的实际成效,研究了近几年政务地图编制过程中高质量政务地图的选题切入点、数据库快速出图等关键问题;通过分析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社会民生热点,整理出政务地图的选题内容;结合浙江省交换平台和政务报送采集平台、国情普查等多源数据,利用现代计算机快速出图技术,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编制政务地图,做到有的放矢,达到精准高效服务政务工作的目的。
    测绘地理信息教学
    新形势下摄影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卞玉霞, 宋宏权, 王永前, 王小亭
    2019, 0(12):  152-15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4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视频卫星、无人机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摄影测量技术已经从传统地势侦察与地形测绘推广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是摄影测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满足传统摄影测量向智能摄影测量发展要求,本文在原有摄影测量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倾斜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方面的相关知识,优化和完善摄影测量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实践。本文教学改革探讨旨在扩展摄影测量教学前言知识,满足现代社会对创新型和实践型摄影测量人才的需求,为摄影测量学科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应用案例
    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地下管廊测量中的应用
    檀继猛, 张鹏飞, 邵士成, 刘秀涵
    2019, 0(12):  156-158,16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4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传统地下管廊测量方法中存在的作业效率低、精度差等问题,笔者试验了一种基于移动手持扫描技术的地下管廊测量新方法。本文以济南市福地街旁某地下管廊为例,制定了可行的测量方案,通过GEOSLAM ZEB-REVO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点云数据,采用Trimble Realworks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并与全站仪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地下管廊测量中可以明显提高作业效率且满足测量精度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新型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盾构管片椭圆度检测中的应用
    李军, 高涛
    2019, 0(12):  159-16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9.04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铁运营阶段对隧道结构的变形监测保证了地铁运行的安全,而椭圆度检测是地铁隧道结构检测的重要工作。本文简单介绍了传统椭圆度检测的基本方法,分析了新型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检测系统基本原理及隧道椭圆度检测的方法和处理流程。通过工程案例实际应用以及对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证明了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盾构管片椭圆度检测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