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九天,何霄嘉,上官冬辉,等. 冰川加剧消融对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影响及其适应对策[J]. 冰川冻土,2012,34(4): 848-854.
[2] 晋子振,秦翔,赵求东,等. 祁连山西段老虎沟流域消融季径流变化特征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23,46(2): 178-190.
[3] 邓毅,冀琴. 1990—2020年科西河流域冰川冰湖遥感监测[J]. 测绘通报,2024(10):58-63.
[4] 张翠兰,曹香芹,冀琴. 1990—2020年冬克玛底流域冰川变化遥感监测[J]. 测绘通报,2024(4):61-68.
[5] 李虹蓉,杨太保,田洪阵,等. 1987—2015年祁连山冰川退缩及未来变化趋势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0):59-63.
[6] 孙美平,刘时银,姚晓军,等. 近50年来祁连山冰川变化: 基于中国第一、二次冰川编目数据[J]. 地理学报,2015,70(9): 1402-1414.
[7] 高永鹏,姚晓军,安丽娜,等. 2000—2010年祁连山冰川冰储量变化[J]. 干旱区研究,2018,35(2):325-333.
[8] 李振林,秦翔,王晶,等. 2004—2015年祁连山脉东部冷龙岭冰川遥感监测[J]. 测绘科学,2018,43(6):45-51.
[9] 王晶,秦翔,李振林,等. 2004—2015年祁连山西段大雪山地区冰川变化[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32(3):490-498.
[10] 别强,强文丽,王超,等. 1960—2010年黑河流域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J]. 冰川冻土,2013,35(3):574-582.
[11] 高永鹏,姚晓军,刘时银,等. 1956—2017年河西内流区冰川资源时空变化特征[J]. 冰川冻土,2019,41(6):1313-1325.
[12] 潘保田,曹泊,管伟瑾. 2010—2020年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宁缠河1号冰川变化综合观测研究[J]. 冰川冻土,2021,43(3):864-873.
[13] GARG P K,SHUKLA A,JASROTIA A S. Influence of topography on glacier changes in the central Himalaya,India[J].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2017,155: 196-212.
[14] 王劲峰,徐成东. 地理探测器: 原理与展望[J]. 地理学报,2017,72(1): 116-134.
[15] 张震,胡克宏,陆艺杰,等. 亚洲高山区冰川运动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球科学,2024,49(8): 3010-3019.
[16] 李林凤,李开明. 石羊河流域冰川变化与地形因子的关系探究[J]. 冰川冻土,2019,41(5): 1026-1035.
[17] 姚怡杰,王章玮,张逸,等. 积雪黑碳及其对雪面反照率影响的观测和模拟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023,43(10):279-288.
[18] 李胤,詹雅婷,赵立鸿,等. 地理探测器方法下长江经济带(江苏段)土地城镇化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J]. 测绘通报,2024(4): 135-139.
[19] 杨佳伟,刘巧,罗云翼,等. 西藏乃钦康桑地区冰川变化及原因分析[J]. 冰川冻土,2024,46(3): 780-794.
[20] 孙世金. 1990—2020年喀喇昆仑区域冰川变化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24.
[21] 冀琴,范亦霏,童丽媛,等. 1990—2020年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冰川变化遥感监测[J]. 地理研究,2024,43(7):1862-1877.
[22] 赵华秋,王欣,赵轩茹,等. 2008—2018年中国冰川变化分析[J]. 冰川冻土,2021,43(4):976-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