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征航,张小红. 卫星导航定位新技术及高精度数据处理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勇,刘严萍. 地基GPS气象学原理与应用研究[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2. [3] BEVIS M,BUSINGER S,CHISWELL S,et al. GPS meteor-ology:mapping zenith wet delays onto precipitable water[J].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1994,33(3):379-386. [4] 李建国,毛节泰,李成才,等.使用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水汽分布原理和中国东部地区加权"平均温度"的回归分析[J].气象学报,1999,57(3):28-37. [5] 龚绍琦.中国区域大气加权平均温度的时空变化及模型[J].应用气象学报,2013,24(3):332-341. [6] 李媛,李黎,张振,等. 长三角地区分季节多因子本地化Tm模型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0,40(2):140-145. [7] 孙菲浩,郑南山,杜飞. 香港市域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构建及其应用[J].气象科技,2019,47(3):508-512. [8] 张洛恺,杨力,王艳玲,等. 郑州地区大气加权平均温度确定[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4,31(6):566-569. [9] 申建华. 地基GPS水汽反演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8. [10] 李宏达,张显云,王晓红,等. 贵州局地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的建立与精度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0,40(5):496-501. [11] 李斐,刘智敏,李洋洋,等. 青岛地区CORS反演水汽中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的建立[J].全球定位系统,2018,43(3):88-94. [12] 乔禛,魏加华,袁晓伟. 青海典型地区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J].青海大学学报,2018,36(2):13-19. [13] 刘焱雄,陈永奇,刘经南.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确定对流层加权平均温度[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2000(5):400-404. [14] 狄利娟,李星光,郑南山. 徐州地区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研究[J].导航定位学报.2015,3(2):81-84,93. [15] 李黎,樊奕茜,王亮,等. 湖南地区加权平均温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建模[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8,38(1):48-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