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戚向阳, 王春, 黄震, 等. 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实践[J]. 中国锰业, 2017, 35(1):131-133. [2] 马震, 谢海澜, 林良俊, 等. 京津冀地区国土资源环境地质条件分析[J].中国地质, 2017, 44(5):857-873. [3] 李国平.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J]. 前线, 2020(1):59-62. [4] 蔡鹤生, 周爱国, 唐朝晖.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专家-层次分析定权法[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1998, 23(3):299-302. [5] 张文, 孟祥瑞, 魏良帅, 等. 基于GIS的色达县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和分析[J]. 人民长江, 2018, 49(2):56-61. [6] 李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 32(2):183-185. [7] 王静雅, 何政委, 于欢, 等. GIS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以渝西地区为例[J].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8-9):1268-1272. [8] 孙杰, 贾建业, 詹文欢, 等. 区域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应用研究[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7, 18(1):73-76. [9] 樊燕, 曹金亮, 张建萍, 等.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山西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J]. 华北国土资源, 2017(3):112-115. [10] 郑懿珉, 高茂生, 刘森, 等. 基于我国海岸带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J]. 海洋地质前沿, 2015, 31(1):59-64. [11] 杨栓成, 王运生. 基于GIS的涪江上游南坝-水晶流域滑坡危险性评价[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 2018, 29(6):15-22. [12] 崔志超, 王俊豪, 崔传峰, 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甘肃东乡八丹沟泥石流易发性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 2020, 31(1):44-50. [13] 张达, 何春阳, 邬建国, 等. 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资源和环境限制性要素评价——基于景观可持续科学概念框架[J].地球科学进展, 2015, 30(10):1151-1161. [14] 芦佩. 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秦皇岛: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7. [15] 姜媛, 贾三满, 王海刚. 北京市地面沉降风险评价与管理[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2, 23(1):55-60. [16] 郑长远, 张启兴, 贾君, 等. 层次分析法在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J]. 西北地质, 2010, 43(1):137-145. [17] 汪应洛.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M].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170-174. [18] 张丽, 龙翔, 苏晶文, 等.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工业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1, 38(3):124-128. [19] 汪名鹏. 江苏沭阳主城区地质环境质量评价[J].世界地质, 2012, 31(4):841-847. [20] 国家技术监督局.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GB/T 14158-1993[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3.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S].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院出版社, 2015.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2015[S].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