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云燕,赵万民.基于空间途径的城市防灾减灾方法体系建构研究[J].城市规划,2017,41(4):62-68. [2] 吴张峰,夏兰芳.多源异构POI融合方法及应用[J].测绘通报,2018(3):143-146. [3] 吴先华,肖杨,李廉水,等.大数据融合的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应急管理述评[J].科学通报,2017,62(9):920-927. [4] 蒋秉川,万刚,许剑,等.多源异构数据的大规模地理知识图谱构建[J].测绘学报,2018,47(8):1051-1061. [5] 张志军,邱俊武,亢孟军,等.城市地址模型概念框架的关键问题[J].测绘通报,2018(9):96-102. [6] 朱雪虹,张书亮,储征伟.地理国情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数据间差异性分析方法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通报,2018(3):80-83. [7] 杨瑞红.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支持下的人口分布影响因素分析——以株洲市为例[J].科技风,2018(4):187-188. [8] 石婷婷.从综合防灾到韧性城市:新常态下上海城市安全的战略构想[J].上海城市规划,2016(1):13-18. [9] 金忠民.基于安全城市理念的特大城市防灾规划技术框架[J].规划师,2011,27(8):10-13,25. [10] 方创琳,王岩.中国城市脆弱性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特征[J].地理学报,2015,70(2):234-247 [11] 杨幸彬,吕京国,江珊,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DSM的改进半全局匹配生成方法[J].测绘学报,2018,47(10):1372-1384. [12] 于颂,杨爱民,陈峰.应急测绘保障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以山西省为例[J].测绘通报,2016(11):118-121,140. [13] 李海霞,孙宝江,谭诗谣,等.城市燃气管网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5(4):95-97. [14] 李彤玥.基于"暴露-敏感-适应"的城市脆弱性空间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7,37(3):86-95. [15] 滕五晓,罗翔,万蓓蕾,等.韧性城市视角的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系统——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3):39-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