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德仁. 信息高速公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与数字地球[J]. 测绘学报,1999,28(1):1-5. [2] 徐冠华,孙枢,陈运泰,等. 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J]. 遥感学报,1999,3(2):85-89. [3] 陈述彭. "数字地球"战略及其制高点[J]. 遥感学报,1999,3(4):247-253. [4] 李德仁. 数字地球与"3S"技术[J]. 中国测绘,2003(2):30-33. [5] 段学军,顾朝林,甄峰,等. "数字城市"的概念、框架与应用[J]. 现代城市研究,2001,16(3):61-64. [6] IBM发布"智慧的地球"战略[J]. 计算机与网络,2009,35(Z1):5. [7] 李德仁,姚远,邵振峰. 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4,39(6):631-640. [8] 李德仁,姚远,邵振峰. 智慧城市的概念、支撑技术及应用[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2,4(4):313-323. [9] 王家耀,刘嵘,成毅,等. 让城市更智慧[J].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2):79-83. [10] 李德仁. 数字孪生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新高度[J].中国勘察设计,2020(10):13-14.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13):14-16. [12] 张新长,李少英,周启鸣,等. 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的逻辑与创新思考[J]. 测绘科学,2021,46(3):147-152. [13] 王家耀. 关于地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的思考[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47(10):1535-1545. [14] 李琦,杨超伟. 空间数据仓库及其构建策略[J].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1999,4(11):86-92. [15] 焦思颖,唐永刚,杨雪. 布阵"空天地网" 赋能智慧监管[N]. 中国自然资源报,2022-05-31(1). [16] 李德仁,龚健雅,邵振峰. 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2):127-132. [17] 李琦,杨超伟,易善桢. "数字地球"的体系结构[J].遥感学报,1999,3(4):254-258. [18] 李德仁,李清泉. 地球空间信息学与数字地球[J].地球科学进展,1999,14(6):535-540. [19] 崔丽丽,黄涛. "数字城市"及其关键技术[J]. 测绘软科学研究,2001(4):10-15. [20] 陆颖隽. 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21] 王保云. 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23(12):1-7. [22] 钱志鸿,王义君.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J]. 电子学报,2012,40(5):1023-1029. [23] 王家耀.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与数字城市建设的思考[J]. 测绘科学,2005,30(1):3-5. [24] 任伏虎,王晋年. 遥感云服务平台技术研究与实验[J]. 遥感学报,2012,16(6):1331-1346. [25] 姜栋瀚,刘晓平,吴作栋. 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研究综述[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8):170-171. [26] 李烨.云计算的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27] 余江,万劲波,张越. 推动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新发展的战略思考[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30(2):181-186. [28] 王家耀. 人工智能赋能时空大数据平台[J]. 无线电工程,2022,52(1):1-8. [29] 张兰廷. 大数据的社会价值与战略选择[D].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 [30] 任磊,杜一,马帅,等.大数据可视分析综述[J]. 软件学报,2014,25(9):1909-1936. [31] 朱庆. 三维GIS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4,16(2):151-157. [32] 武鹏飞,刘玉身,谭毅,等.GIS与BIM融合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42(1):1-6. [33] 柳婷,陈小松,张伟. 无人机倾斜摄影辅助BIM+GIS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选线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17(S1):197-200. [34] 刘燕,金珊珊. BIM+GIS一体化助力CIM发展[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10):58-59. [35] 王竹立. 技术是如何改变教育的?——兼论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4):5-11. [36] 方凌智,沈煌南. 技术和文明的变迁——元宇宙的概念研究[J]. 产业经济评论,2022(1):5-19. [37] 聂蓉梅,周潇雅,肖进,等. 数字孪生技术综述分析与发展展望[J]. 宇航总体技术,2022,6(1):1-6. [38] 杨林瑶,陈思远,王晓,等. 数字孪生与平行系统:发展现状、对比及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9,45(11):2001-2031. [39] 李欣,刘秀,万欣欣. 数字孪生应用及安全发展综述[J]. 系统仿真学报,2019,31(3):385-392. [40] 于勇,范胜廷,彭关伟,等. 数字孪生模型在产品构型管理中应用探讨[J]. 航空制造技术,2017,60(7):41-45. [41] 庄存波,刘检华,熊辉,等. 产品数字孪生体的内涵、体系结构及其发展趋势[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7,23(4):753-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