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4-25
    重大工程项目
    国家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联动更新技术设计与工程应用
    刘建军, 李雪梅, 张元杰, 杨眉
    2016, 0(4):  1-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09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保持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是我国基础测绘工作的重要使命,为此,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12年启动了1:25万数据库的更新工作,利用1:5万数据库动态更新成果,对1:25万数据库进行快速联动更新。本文介绍了纵向跨尺度、横向跨类型的不同数据库之间基于增量和联动的更新技术思路,阐述了数据库联动建模表达、地形数据库跨尺度联动更新、制图数据库随地形数据库联动更新、DEM数据库随地形数据库联动更新等主体技术方法。本文的技术方法被用于研制适用于规模化更新的技术标准、生产工艺及软件系统,以及支撑1:25万数据库的快速联动更新,初步形成了基础地理信息联动更新的技术框架。
    学术研究
    GNSS精密卫星钟差估算与分析
    万军, 党亚民, 庞辉, 成英燕, 王虎, 岳彩亚
    2016, 0(4):  5-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10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估算与分析GNSS卫星钟差的精度,利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际GNSS监测评估系统分析中心研发的软件,采用全球均匀分布的50个IGS跟踪站和8个我国自建的IGMAS测站的观测数据,对GNSS包含的四大导航系统事后精密卫星钟差进行了估计。计算结果分别与国际上的分析中心结果进行了比对,得出GPS卫星钟差与IGS结果互差在0.2ns,GALILEO卫星钟差精度与GPS相当,在亚纳秒量级,GLONASS卫星钟差精度相对较低,在4ns以内,BDS各轨道类型上卫星之间钟差存在较大的系统性偏差,选择多星基准消除偏差之后,估算的北斗卫星钟差精度在1ns以内。试验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分析中心估算的卫星钟差总体上与国际IGS各分析中心估计的卫星钟差精度相当。
    扩展卡尔曼滤波与粒子滤波性能对比
    薛长虎, 聂桂根, 汪晶
    2016, 0(4):  10-1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11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非线性滤波方法中,粒子滤波以其精度均匀且不受模型复杂程度的影响而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的非线性滤波方法-扩展卡尔曼滤波相比,粒子滤波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本文对这两种非线性滤波算法分别用MATLAB和VC++编程进行模拟仿真,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从算法原理、计算精度和稳定性、计算速度等方面说明了各自的优缺点和具体的差别。试验结果表明,粒子滤波计算消耗的时间远远大于扩展卡尔曼滤波消耗的时间,并且粒子滤波计算时间随粒子数的增加呈近似级数增长。
    一种有效的GNSS双差观测值组成方法
    肖玉钢, 刘鸿飞, 陈渠森, 袁鹏
    2016, 0(4):  15-17,2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12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常用的GNSS双差观测值组成方法所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全局搜索的双差映射算法,并利用实测数据对各双差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全局搜索的双差映射算法适用于所有观测环境,且所得双差观测值个数与参考站-参考星法差别不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双差映射方法,可以在科研生产中推广应用。
    机动期间的GEO卫星钟差确定方法
    武美芳, 韦沛, 杨旭海
    2016, 0(4):  18-20,2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13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多种精密卫星钟差的插值方法,构建了GEO卫星机动模型,并结合插值方法,确定机动期间的GEO卫星钟差,并将结果与iGMAS最终产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三次样条插值是用于确定机动期间的GEO卫星钟差的最优方法,其结果精度可达0.01~0.38ns。
    不同月球重力场模型的比较与分析
    黄昆学, 常晓涛
    2016, 0(4):  21-23,7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502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3个不同时期解算的月球重力场模型特点,对重力场模型的功率谱和地形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基于LP150Q、SGM100i和GL0660B月球自由空气重力异常的比较,研究分析了月球重力场的特征。结果表明,所有的重力场模型都能很好地反映月球正面的重力场特征。基于星间Ka波段测速数据解算的GRAIL系列模型不仅分辨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能更好地反映月球背面的重力场信息。
    POS辅助车载组合全景影像路面角点特征匹配算法
    王奕丹, 闫利
    2016, 0(4):  24-2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14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推荐了一种车载组合全景相机影像路面角点特征的匹配方法。路面到摄站的距离近,基高比大,是良好的区域网平差模型连接点,但是路面纹理匮乏,影像中存在移动物体和较为严重的尺度变化和仿射变形,难以匹配到正确的同名点。本文利用路面在一定范围内可近似为水平面的特点,根据相机与路面的距离确定近似路面,将影像路面角点投影到重叠影像,将同名点定位在一个小的矩形范围内;通过POS数据确定角点对应同名核线,矩形区域内距离核线最近的角点即为同名像点。本文匹配方法可获得一定数量的正确匹配同名点,显著降低了误匹配,内点率高,可以进一步精确估计像对间的基础矩阵,为其他地物的匹配提供了约束。
    车载激光彩色点云的道路标志线提取方法
    高阳, 王留召, 李明
    2016, 0(4):  28-3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15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车载激光扫描点云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取了车载激光扫描系统获取的路面道路标志信息;利用点云数据的坐标、RGB、强度等属性信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城区街道道路标志线的自动提取方法流程;提出了点云高差法、灰度差值法、强度差值法和动态网格密度法配合使用解决问题,实现了目标物的提取。通过SSW激光建模测量车扫描的多个路段的点云数据试验,道路标志线点云的提取成功率达到90%以上,达到了算法的预期目标,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于东北地区高精度变形监测性能分析
    丁盼, 席瑞杰, 肖玉钢
    2016, 0(4):  33-3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16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截至2015年1月,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已正式运行满2年。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星座组网尚未完成,只可为亚太地区特别是低纬度地区提供较好的服务,即服务拓展到南北纬55°,东经55°至180°。由于我国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可能会受到北斗星座不完善的影响。为了分析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东北地区高精度变形监测中的监测性能,本文在哈尔滨地区搭建了北斗变形监测数据采集平台并研制了北斗高精度变形监测软件。通过对连续10d的实测数据进行处理,测试评估了北斗在变形监测中的数据质量与精度。试验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短基线变形监测条件下,北斗变形监测多个测段对应基线N、E分量重复性优于7mm,U分量重复性优于1cm。
    地理时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云平台建设
    肖建华, 王厚之, 彭清山, 郭明武
    2016, 0(4):  38-4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17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当前国内地理时空大数据生产管理与应用面临的数据存储组织难、数据吞吐处理难、数据集成应用难和数据生产全过程管理难等问题,同时从地理实体产生消亡全过程管理与地理数据生产服务全过程管理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了地理时空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应用的相关方法;并基于云计算、GIS及SOA等技术,构建了智能高效的云GIS管理平台,实现了地理时空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管理与智能应用。
    GeoQoS——QoS感知的空间信息服务组合建模工具
    谭振宇, 乐鹏, 张明达, 张锡宁
    2016, 0(4):  43-48.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18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服务质量(QoS)的服务评价和服务链优化,是空间信息服务的核心技术之一。然而,由于QoS数据的量测、发布和获取缺乏相关标准及软件工具的支持,在实践中难以形成一个完善的QoS应用体系,现有空间信息服务组合建模软件很少提供基于QoS的评价和选择功能。本文设计了基于QoS的空间信息服务组合建模软件架构,开发了QoS感知的空间信息服务组合建模开源工具-GeoQoS,实现了服务综合评价、服务组合建模及服务链优化等功能,为QoS在空间信息网络服务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基于GWR的四川省医院床位数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武文娟, 徐京华, 时进, 任红艳, 王渊博
    2016, 0(4):  49-5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19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是加快医疗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研究自然和经济社会因素对医疗资源配置的影响,可为医疗服务体系科学规划和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本文以2000-2002年、2005-2007年、2010-2012年3个时期的四川省区县公立医院床位数为例,利用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区县床位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方法解释了经济、人口、交通、地形等因素对其时空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2年,川东地区的床位数总体高于川西高原,在区县尺度呈现显著的空间聚集性分布特征(3个时期的漠然指数分别为0.16、0.15、0.18,p<0.01),其时空异质性与地形、人口、经济及交通等因素关系密切,且地形起伏度、人口、交通要素在川西高原影响尤为明显。因此,应依据四川省医疗水平的现状和驱动因子的效应机理,因地制宜规划和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使其平衡发展,以提高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对居民健康的保障能力。
    山地冰川运动地基InSAR监测试验
    柳林, 江利明, 高斌斌, 孙亚飞, 孙永玲, 汪汉胜
    2016, 0(4):  54-57,6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20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IBIS-L地基InSAR系统,在新疆和静县备战铁矿附近的一处山地冰川进行了冰面流动速度连续观测。结果表明,该冰川平均表面流动速度为2.63mm/h,且在空间上呈现从冰川中上游向下游递增的趋势,但冰川末端的流动速度明显减缓。在观测时间内,冰川运动状态较为平稳,基本处于连续滑动状态。研究结果为揭示冰川基本性质及其动力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初步验证了地基InSAR技术测量冰川表面流速的可行性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侧扫声呐声波掠射角对海底管道检测的影响
    熊春宝, 田磊, 熊爱成, 陈小华
    2016, 0(4):  58-6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21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侧扫声呐系统检测海底管道的过程中,声波掠射角是影响检测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影响侧扫声呐声波掠射角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推导出声波掠射角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表达式,并给出了考虑管径条件下海底管道悬空高度的计算式;进行了不同声波掠射角下侧扫声呐系统检测海底管道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侧扫声呐声波掠射角介于14°~20°时,检测效果最好,声波掠射角过小或过大,均会使检测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论海洋基础测绘数据的质量监控——以浙江省为例
    项谦和, 陈春雷, 项似林
    2016, 0(4):  64-6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22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洋区域与陆地区域自然现象的重要区别在于分布有时刻运动着的水体,而海洋测绘的对象是海洋,其测绘方法与陆地测绘方法有明显的差别。本文结合浙江省海洋基础测绘项目测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控制海洋基础测绘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从利用3S技术、水位控制测量、水位控制资料整理、水下地形测量、数据处理与数据入库等方面提出了方法,为基础海洋测绘项目更好地实施作准备,给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技术交流
    资源三号卫星在区域地质灾害应急监测中的应用——以山西省为例
    于颂, 陈峰, 张锦
    2016, 0(4):  68-7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23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遥感技术已成为当前应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监测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将资源三号卫星遥感影像应用于区域地质灾害应急监测中,研究了资源三号卫星区域RPC参数的修正方法,并联合DEM和控制点建立了区域影像快速正射纠正的方法流程;利用长治地区的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了正射纠正试验与分析,总体满足区域地质灾害应急监测对遥感影像的精度要求。利用该方法制作完成的地质灾害区域遥感影像已应用于山西省突发地质灾害遥感监测指挥系统项目中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UAV航测和TLS技术在广钢遗址测绘建模中的应用
    王峰, 宋杨, 高志国, 曾凡洋
    2016, 0(4):  72-7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24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联合应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无人机航测技术采集了广钢炼钢遗址空间数据,并进行了现状测绘与三维建模。三维激光扫描获取遗址内外高精度点云数据;无人机航测获取遗址顶部点云及周边地形DSM和DOM,将航摄DSM数据拟合到激光点云上,使得航摄DSM精度达到12.6cm,且弥补了激光点云的漏洞;采用融合的点云数据测制了平立剖测绘图,建立了三维模型。上述两种技术优势互补,形成了一种高效率、高精度、全方位的历史遗迹测量与建模的解决方案。
    多视角影像自动化实景三维建模的生产与应用
    黄健, 王继
    2016, 0(4):  75-78.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25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视角摄影是近年国际上新兴发展的航空摄影技术。本文依托项目介绍了以多视角航摄获取的多视影像数据采用基于图像的自动化建模技术进行数字城市实景三维模型数据生产的技术和流程;进行了数据成果的质量检测及评定,并据此对数据成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最后结合该技术陈述了笔者的观点,对于多视角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和实景三维模型数据的自动化生产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无人机在路桥病害检测中的设计与实现
    陈显龙, 陈晓龙, 赵成, 贺志刚
    2016, 0(4):  79-8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26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和开发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路桥病害检测系统,分别对无人机软硬件系统进行了相应开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机自动避障系统、病害识别系统和路桥巡检管理系统等,实现了对路桥病害等目标信息的高精度提取和变化检测。与传统路桥病害检测相比,具有经济性、高效性、全面性和安全性等特点,实现了路桥病害检测的智能化、信息数据化和可视化,为公路桥梁养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应用无人机数字影像进行农村宅基地确权技术研究
    李君, 李贵中, 李树云
    2016, 0(4):  83-84,9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27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用无人机低空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农村宅基地确权技术研究,提出了基于无人机数字影像的农村宅基地确权方法与技术。该确权技术权属判别无争议,成果档案具有法律文书特征,能经受检验,并可实时解析量测界址位置、边长、使用面积及相关方位,是最被认可的确权方式;也对今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不动产登记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有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作用。
    北斗高精度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项目中的应用
    胡龙华, 王向忠, 崔贵彦
    2016, 0(4):  85-87,13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28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项目中,当地政府部门提供的地方影像图大都比例尺较大,详细程度较低,无法作为工作底图。为获取比例尺合适的影像图,无人机低空航测摄影技术已成为目前最重要的测绘手段。无人机航测技术可进行分辨率为0.05m的全覆盖航拍,本文选取地面控制点进行了正射纠正,提高了影像的几何精度,增强了可解译性,并制作了现势性强、精度高且定位准确的1:1000比例尺的正射影像图。
    新型地图集的编制思路——以《余杭图说》的编制为例
    洪钧
    2016, 0(4):  88-9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29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的成功建设,以及互联网地图、移动地图的广泛应用,传统地图集日渐式微。本文通过介绍《余杭图说》的编制特点,从保持和发扬传统地图集的优势、挖掘地图文化和把握时代脉搏3个方面探讨了新型地图集的编制思路。
    实时GNSS数据流管理平台的实现及应用
    蒋科材, 屈利忠, 赵齐乐
    2016, 0(4):  92-9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30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互联网将观测站的实时GNSS数据高速传输给数据处理中心,可以打破GNSS数据事后处理的传统模式,从而实现GNSS数据的实时处理。对于数据处理中心而言,具备实时GNSS数据流管理功能的软件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自主实现的实时GNSS数据流管理平台软件的实现及应用进行了介绍。该软件采用C/S框架设计,实现后端服务与前端用户界面相分离的效果,可通过网络与观测站建立连接来获取实时GNSS数据流,支持TCP/IP通信协议及NTRIP通信协议,支持解码RTCM3.X、BINEX等多种数据传输格式,能够汇聚分布在各地的观测站的GNSS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实时处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并在我国所发起的国际GNSS监测评估系统建设中得到应用。
    情境建模下的LBS智能信息服务推送方法
    肖锋, 侯岳, 贾宝
    2016, 0(4):  96-98,10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31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满足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引入用户兴趣模型匹配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情境建模下的LBS智能信息推送服务模式,通过构建位置过滤模块、用户兴趣模型匹配及智能信息分类模块,实现了对推送信息的层层过滤,并同时结合反馈处理部分的修正功能实时改进推送模型的精度,从而提高了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推荐的信息资源更加符合用户的实际需要。原型系统的实际应用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指纹匹配和衰减模型的车辆追踪方法
    王云, 薛瑞恒, 胡引翠, 卢光耀
    2016, 0(4):  99-10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32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手机和移动网络应用越来越普遍,移动位置服务成为侦查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基站信息指纹数据库匹配和信号传播模型的车辆定位方法,实现了对车辆的追踪,并通过实地测量数据进行验证。该方法通过建立信号衰减理想模型,结合GIS中的叠置分析,用较少参数实现较为精准的定位。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快速地缩小搜索范围,精度达到150m,为被盗车辆的追踪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方法。
    应急遥感影像高性能集群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龚建辉, 杨正银, 陈中林
    2016, 0(4):  103-105,10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33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深入分析了PixelGri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一体化测图系统在生产单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实现了以控制资料服务体系为基础,依托高速局域网的分布式并行处理模块,集成PixelGrid,解决了控制点自动量测并实现了流程化定制作业,提高了应急遥感影像快速处理效率。
    国家级多源海量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的设计与构建
    杨眉, 刘建军, 张元杰, 刘剑炜
    2016, 0(4):  106-10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34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多源、海量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的需求及功能,并基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2010-2014年数字正射影像构建了以资源三号和天绘一号为主的国产卫星正射影像数据库实例,实现了对国家级海量多源正射影像数据的高效存储、集成管理、无缝浏览和及时更新等。
    地下建(构)筑物普查成果数据库的建设
    周京春, 黄瑾
    2016, 0(4):  110-113,12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35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的数据管理是城市地下空间整体信息化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地下建(构)筑物设施的一些独特特性决定了其在空间形态和空间关系上较地上建(构)筑物更为复杂,也决定了对其信息化管理时要更侧重其空间位置和应急防灾信息的翔实程度。本文针对地下建(构)筑物信息的特点、分类、信息普查的目的、需求及其地下建(构)筑物的语义等方面,从地下建(构)筑物的语义模型、几何形态和空间拓扑关系的存储上详细地探讨了其普查成果数据库的建设,并将其用于昆明市地下空间设施普查项目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于天地图API的综合服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穆凯
    2016, 0(4):  114-116,13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36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是新疆地区为了便于走访民众,了解民生,更好地做好群众路线,以及处理一些社会应急处突事件的一项具体活动。本文针对该项活动开发了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具体介绍了如何应用天地图API结合WebGIS服务技术、数据库技术来搭建活动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平台,探讨了平台实现的技术路线与关键方法。使用天地图API搭建平台可以节约开发成本,缩短开发时间,带来高可靠、高性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新系统,为实现新疆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技术保障和科学依据。
    省级治水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及实现——以浙江省“清三河”信息管理系统为例
    金洪芳
    2016, 0(4):  117-120.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37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污染日益严重,其治理工作刻不容缓。为实现治水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高效化,本文通过调研"五水共治"前期的"清三河"专项行动对测绘地理信息的需求,在建设浙江省"清三河"行动地理空间数据库和开展全省典型河流无人机遥感监测的基础上,开发了浙江省"清三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全省"三河"的"显示、分析、监测",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和应用反响。
    县域地理国情信息管理及统计分析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华宁县为例
    肖提荣, 吴玉婷, 何照攀
    2016, 0(4):  121-123,13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38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整合华宁县地理国情国家试点及正式普查成果,以及普查中收集整理的各行业普查数据,利用SuperMapObject.Net开发组件,搭建了县域地理国情信息管理及统计分析监测系统。该系统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展现了华宁县各类资源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关系及地域发展差异和时空变化情况,并设计在同一窗体中同时展示同一地区多个行业普查成果,对多个行业普查数据的整合和对比利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集成全景地图的街道地名服务建设方法
    林筝
    2016, 0(4):  124-12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39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全景地图作为移动测量成果已经开始应用于空间数据更新。本文将全景地图与公开版地图数据库结合,进行了街道地名地址的数据采集,建立了标准地名地址库;通过建立地名规则库和地址匹配引擎,将非标准地名进行分词处理后与标准地名地址之间对应匹配,最后发布地名服务,实现了匹配结果的在线查询和定位。
    测绘地理信息教学
    MOOC背景下建筑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陈晓刚, 赵海云, 林辉
    2016, 0(4):  128-13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40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OOC作为免费在线课程对国内高校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产生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实践类专业基础课程。工程测量课程是建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阐述了MOOC引入实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当前建筑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现状,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场地及教学评价4个方面的描述,详细论述了建筑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希望借此提高实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应用型本科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张兵, 韦锐, 查勇, 贺军亮, 宋昆仑, 王翠玲
    2016, 0(4):  133-13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141
    摘要 ( )   HTM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地方本科院校逐渐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背景下,本文对如何构建与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首先分析了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以应用技术型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探讨了其专业内涵、专业背景,以及相关行业对该专业人才大量需求的现状,明确了应用本科院校中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在相关原则和培养目标的约束下,构建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最后详细分析了该课程体系的特点、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各主要课程和相应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充分论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培养模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徕卡测量新技术应用专栏
    不稳定条件下远距离高精度跨海水准测量方法探索及实施
    郭子珍, 常建增, 余成磊
    2016, 0(4):  138-139. 
    摘要 ( )   HTM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天宝测绘解决方案专栏
    天宝全站仪均匀扫描功能应用
    徐以厅
    2016, 0(4):  140-141. 
    摘要 ( )   HTM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海达·开启智时代
    三维激光实景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闫晨
    2016, 0(4):  142-143. 
    摘要 ( )   HTM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绘4.0:拓普康索佳应用方案专栏
    3D自动化摊铺系统mmGPS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达德昌,蒲文文
    2016, 0(4):  144-146. 
    摘要 ( )   HTM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