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7-07-25
    学术研究
    地球自转参数的LS+AR超短期预报方法
    韩恒星, 党亚民, 许长辉, 王虎, 谷守周, 张龙平
    2017, 0(7):  1-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12
    摘要 ( )   HTML   PDF (41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地球自转参数(ERP)是卫星精密定轨中联系天球坐标系与地球坐标系的必要参数,是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和国际GNSS监测评估系统(iGMAS)分析中心的重要产品。为了提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分析中心(CGS)的线性模型预报精度,本文研究了最小二乘(LS)和自回归模型(AR)组合的超短期预报最优方法;通过不同周期数据确定最佳预报时长,利用LS+AR模型进行超短期预报,并通过IGS和iGMAS与线性模型产品对比。结果表明:利用8 d(时段)数据进行超短期预报最优;LS+AR模型预报精度明显优于LS模型;LS+AR的超短期预报方法优于分析中心的线性预报方法;EOP的PMX和PMY分量利用时段数据预报、LOD利用天数据预报精度更高。本文超短期预报方法能够提高ERP预报精度,为IGS或iGMAS分析中心的ERP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种基于改进UKF滤波的GPS+PDR组合定位方法
    牛欢, 廉保旺
    2017, 0(7):  5-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13
    摘要 ( )   HTML   PDF (27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接收信号质量恶化的环境,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信号遮蔽环境的改进GPS+PDR组合定位算法。该方法用短时间内的陀螺仪积分数据校正数字罗盘的航向偏差,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数字罗盘受到的偶发干扰。采用约束残差的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算法对GPS和行人航迹推算(PDR)定位信息进行融合处理,有效克服了PDR定位中累积航向误差产生的位置漂移问题,提高了算法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有效抑制数字罗盘的漂移误差,航向相对误差平均降低56%;行人步行时,GPS定位标准误差为2.67 m,单纯PDR定位标准误差为6.83 m;随机给予若干点GPS数据辅助定位,标准误差降至3.12 m;全程融合GPS与PDR定位,标准误差可降至1.94 m。
    一种GNSS区域站观测数据质量检测方法
    耿晓民, 邱江涛
    2017, 0(7):  10-1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14
    摘要 ( )   HTML   PDF (30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过多年观测与积累,GNSS站数据已形成大数据规模,面对大区域、多年GNSS观测数据,需研究数据质量检测方法,形成快速、常态化检测机制,为GNSS站观测数据快速提取与推广应用提供质量保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EQC技术的GNSS区域站观测数据质量检测方法,分析了检测内容、检测方法及方法关键点;以大华北区域660余个站点10期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对其进行质量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实地考察站址观测环境,分析了误差超限的原因,从而修订了观测工艺流程;基于研究成果构建了适用于大规模GNSS站观测数据质量检测技术体系,可为全国GNSS站观测数据质量检测提供方法参考。
    利用DEM进行SAR图像模拟及地形辐射校正
    薛东剑, 李增元, 郑洁, 李成绕, 李婉秋
    2017, 0(7):  14-1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15
    摘要 ( )   HTML   PDF (23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山区获取地面控制点比较困难,运用模拟SAR进行配准、校正,具有较大的优势。本文在分析SAR成像几何结构及ALOS PALSAR卫星轨道参数特征的基础上,运用RD定位模型对DEM的每个网格点进行雷达成像点的位置计算,模拟SAR图像,并提取当地入射角、投影角及规则化因子等;模拟出的SAR图像与真实SAR图像纹理吻合,有利于控制点的自动配准。在此基础上对ALOS PALSAR进行编码,构建基于规则化因子及入射角的地形辐射校正模型,消除面积效应及地形起伏造成的畸变问题,从结果中分析,校正后的图像明暗差异明显减少,这对雷达定量反演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利用TanDEM-X生成DEM的精度评定
    杨亚夫, 朱建军, 许兵
    2017, 0(7):  18-22,7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16
    摘要 ( )   HTML   PDF (58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许多学者对TanDEM-X生成DEM开展了一些研究,其研究成果也显示了TanDEM-X生成高精度DEM的可行性。为了验证TanDEM-X/TerraSAR-X干涉生成的DEM能否满足测图要求,需要对其进行精度评价和分析。相对于C波段的ERS、ASAR和L波段的ALOS,X波段的高分辨率TerraSAR影像干涉条纹更密集,解缠更加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低分辨率SRTM辅助高分辨率的X波段的TerraSAR干涉相位解缠方案,提高了解缠的效率和精度。同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协方差函数的方法对TDX/TSX DEM进行精度分析和评价。该方法通过对各个距离上的协方差值进行拟合,消除了高程误差异常对InSAR DEM精度评价的影响,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DEM的精度。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协方差函数方法来评价DEM的精度是可行的,对于试验研究区域,TDX/TSX干涉生成的DEM总体精度为1.42 m,能够满足1:10 000测图要求,为我国空白地区的测图提供了有利条件。
    多影像空三平差辅助下的车载全景相机严密标定方法
    刘凤英, 陈天恩, 王冬
    2017, 0(7):  23-28.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17
    摘要 ( )   HTML   PDF (43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全景相机标定方法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多影像光束法空三平差辅助下的全景相机内参数严密标定方法。首先建立全景相机标定场,对组成全景相机的每台单相机的内参数进行标定;然后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摄影参数,旋转摄影获取全景相机在标定场中多个不同摄影方向的影像,利用其中一个摄站的标定影像和物方控制点通过空间后方交会的方法解算单相机之间的初始相对方位元素,即粗标定;最后将所有摄站的标定影像构建区域网并进行光束法空三平差,获取精确的全景相机参数,即严密标定。试验表明,文中提出的全景相机标定方法可以提高标定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为全景影像的拼接、量测及真彩点云的生成等后续研究和应用奠定可靠的基础。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多维情境特征活动识别
    刘克强, 汪云甲, 陈锐志, 褚天行
    2017, 0(7):  29-33,4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18
    摘要 ( )   HTML   PDF (38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智能手机传感器可感知时间、空间、时空和用户等多维情境的特征,可识别用户活动,但原框架模型中仅利用了单一分类器中的朴素贝叶斯算法,存在分类精度效果受限的问题。本文利用集成分类器中的随机森林算法对原有框架中的单一分类器进行了改进。在获取的3个数据集上的十倍交叉验证结果表明,加权平均F1量测值均有较大提高,表明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在分类精度效果上有所提升;但由于集成算法结构相对复杂,其学习效率相对较低。此外,随机森林算法的分类混淆矩阵表明,导致识别误差的因素主要为活动的定义与室内定位精度。
    倒车辅助系统车位线识别方法研究
    吴晓刚
    2017, 0(7):  34-38.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19
    摘要 ( )   HTML   PDF (33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用于倒车辅助系统的基于改进Hough变换的车位线识别方法。算法首先采用局部像素分布特征以剔除非直线的干扰像素,然后使用像素直方图自适应地选择与车位线边缘直线相适宜的梯度方向区间,减少参与Hough变换的像素点数的同时减少背景干扰直线边缘的影响,最后通过判断相邻边缘间的像素灰度关系,进一步确认车位线边缘,从而识别出图像中的车位线。相比于传统hough变换和基于梯度方向区间的改进随机Hough变换(Grad-RHT),本文算法在保持与Grad-RHT运行效率相当的情况下,在各种干扰背景下都取得了更好的车位线边缘直线检测正确率,表现出较好的识别鲁棒性。
    利用ALOS数据获取汶川MS8.0地震的震前形变
    王慧玲, 张永志, 郭大同, 高阳, 尹鹏
    2017, 0(7):  39-4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20
    摘要 ( )   HTML   PDF (117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短基线技术对汶川震前的地表形变进行面状监测。获取的是日本卫星L波段的ALOS PALSAR传感器拍摄的卫星数据。在Gamma软件处理下,将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的时隔320 d的6景数据,利用stacking技术得到汶川震中地区在震前一年内的变形速率。变形特征表明,沿着汶茂断裂带呈“凸”字形分布特征,断裂带处最大隆升值达24 cm,断层两侧出现下降的趋势,在绵虒镇附近达到最大沉降值22 cm。与前人用D-InSAR所做出的研究结果相比,二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遥感影像发展趋势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庞治国, 蔡静雅
    2017, 0(7):  45-48,5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21
    摘要 ( )   HTML   PDF (61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要从遥感影像的时空特征、光谱特征、辐射特征和精度及信息提取4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遥感影像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并指出随着遥感传感器、平台及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必将全面服务于数字农业、精准农业和生态农业,更加智能地解决全球小农户的每一个农业问题。
    面向特定目标地物提取的改进最佳波段组合方法研究
    王胜利, 张连蓬, 李行, 赵卓文, 沈扬, 柴琪
    2017, 0(7):  49-5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22
    摘要 ( )   HTML   PDF (21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利用一类支持向量机(OC-SVM)进行特定目标地物提取的改进最佳波段组合方法(MOIF)。以Landsat8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江苏省沿海滩涂光伏电站进行了提取试验,并利用人工解译的结果进行了精度评定。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波段组合方法能够有效提取特定的目标地物。
    利用矢量影像法进行土地利用变化自动检测
    王刚武
    2017, 0(7):  55-60.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23
    摘要 ( )   HTML   PDF (59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土地利用矢量图与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类别的矢量图与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在矢量图约束下,对遥感影像进行影像分割获取像斑;提取像斑在遥感影像上的直方图特征,采用G统计量度量像斑之间的特征距离;利用像斑与其他相同类别像斑之间的特征距离,构建单波段上像斑的类别异质度,自适应加权组合各波段上像斑的类别异质度构建像斑的类别异质度;依据最大熵方法获取各地物类别对应的异质度阈值,以类别为单位对各像斑进行变化判别,获取变化检测结果。在QuickBird遥感影像上的试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矢量图与遥感影像的自动变化检测。
    分布式增量机制下的交通流大数据聚类分析
    李欣
    2017, 0(7):  61-6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24
    摘要 ( )   HTML   PDF (23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时空聚类分析是对时空大数据进行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增量大数据聚类分析方法,利用分布增量机制不但可以减少重复计算和迁移拷贝次数,而且可以持续对聚类结果进行修正,能够在保持聚类准确性的条件下提升整体运算效率。而聚类算法本身通过数据聚集趋势预分析、聚类算法和结果评价3个步骤,构建了一体化时空邻域,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保证了聚类结果的准确性。经过试验证明该方法可以实现时空大数据的快速高效信息挖掘。
    地理国情信息支撑下的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巩垠熙, 王莺, 梁敏, 王佩, 陈思宇
    2017, 0(7):  66-71,80.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25
    摘要 ( )   HTML   PDF (697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主体功能区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在协调解决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空间开发失控和区域无序竞争等问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地理国情成果数据、大比例尺基础测绘成果数据和行业专题资料及统计资料,结合GIS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方法,在构建适宜榆林市实际的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榆林市空间开发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榆林市最适宜开发和较适宜开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榆林市的西北部地区,占榆林市总面积的18.4%;最不适宜开发和不适宜开发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榆林市东南部地区,分别占榆林市总面积的39.86%和41.75%。究其原因,可能由于榆林市东南部多为山区、地势复杂,属于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同时该地区人口数量大,导致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较为匮乏,开发难度较大。
    地理国情普查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及效果分析
    张继贤, 赵有松, 罗伏军, 党宇
    2017, 0(7):  72-7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26
    摘要 ( )   HTML   PDF (37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地理国情普查是采用空间化的方法反映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布、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为政府提升宏观决策的科学性及优化各类资源的配置提供依据。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获取真实、准确、可靠的地理国情成果的有力保障。本文介绍了地理国情普查质量控制体系设计出发点、内容及其效果,对未来开展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技术交流
    组合导航技术在出租车计价系统中的应用
    马永健, 刘松林, 王同合, 徐亚丽, 李荣攀
    2017, 0(7):  76-80.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27
    摘要 ( )   HTML   PDF (30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出租车计价器在计时和计程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GNSS+INS+Odometer组合导航技术进行出租车计价的方法。运用组合导航技术对出租车载客过程中里程和时间进行计算,一方面可以避免传统计价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计价器本身以及人为因素等原因,改变实际的行驶里程,影响计价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计价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单一的里程计计价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里程结果出现较大误差或无法计价等情况,增加出租车计价系统的可靠性。通过跑车试验证明:将组合导航技术应用于出租车计价系统中,能够对出租车计程、计时以及低速计价等关键问题作出很大改进,在计价的精度和可靠性方面都有显著提高;避免因计价器不准等原因造成的乘客、出租车司机之间的矛盾,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对组合导航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无人机遥感在海外高速公路勘测中的应用
    郑亮, 董卫艳, 原保成
    2017, 0(7):  81-8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28
    摘要 ( )   HTML   PDF (18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一种新兴的航空遥感技术,无人机遥感为海外高速公路项目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阐述了公路无人机遥感系统的组成及性能要求,并以巴基斯坦PKM项目为例,详细讨论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公路地形测绘的技术方法,以及达到的精度指标,为国内工程单位开展高速公路无人机勘察设计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利用激光点云数据提取采石场地貌特征
    吴晓章, 谢宏全, 徐瑞基, 龙辉, 卢霞, 王晨
    2017, 0(7):  85-88,9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29
    摘要 ( )   HTML   PDF (46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貌特征提取方面能够实时、主动、高效完成数据采集工作,具有传统测量方法不具有的特点。利用研究区点云数据生成等高线和三维模型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其地貌特征。本文选择李庄采石场为研究对象,利用徕卡C10扫描仪获取激光点云数据,采用Cyclone和Geomagic Studio软件相结合对其进行预处理,再分别利用Cyclone、CASS、Surfer 3种软件提取地貌特征,并与常规测量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软件均可以生成等高线并生成理想的三维模型,且均有其特性;在制作精度和效率方面,利用点云数据绘制出的等高线相比常规测量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
    沧州地区地面沉降现状Sentinel-1A/B时序InSAR监测与分析
    周洪月, 汪云甲, 闫世勇, 吴岳, 刘茜茜
    2017, 0(7):  89-9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30
    摘要 ( )   HTML   PDF (101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获取了22景IW模式的Sentinel-1A/B数据,分别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两种时序技术得到了沧州地区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地表平均沉降速率及累计沉降量。经分析,两种时序监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结果表明:献县、沧县、沧州市区地面表现为回升趋势;青县、沧县东部、南皮县西部、东光县等地区地面沉降量较大,其中东光县何庄村累计下沉量达47 mm,而引起这些区域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为农业生产等带来的地下水开采。本文对基于Sentinel-1A/B SAR数据的时序分析方法在城市沉降监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为有关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机载LiDAR辅助下的电力线路弧垂分析及应用
    张昌赛, 许志海, 杨树文, 刘正军
    2017, 0(7):  94-98,10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31
    摘要 ( )   HTML   PDF (43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激光扫描技术进行输电线路运维能够有效发现线路本体缺陷和通道缺陷,但受巡视频次限制,不能保证发现输电线路缺陷的及时性。本文介绍了一种电力线工况分析模型来模拟实时动态的电力线状态信息。该模型考虑到输电线路受环境条件影响,如温度、风、覆冰等,其输电线弧垂状态会随之改变,运用架空线路电线力学计算,最终实现了电力线状态动态模拟,并结合扫描点云数据对典型气象条件下模拟电力线进行了安全距离检测,可及时发现输电线走廊下的隐患点。
    无人机技术在草原生态遥感监测中的应用与探讨
    李风贤
    2017, 0(7):  99-102,10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32
    摘要 ( )   HTML   PDF (10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无人机(UAV)配合遥感系统联合作业,建立低空遥感—地面监测—卫星遥感一体化的“天、地、空”草原监测和信息管理模型,弥补了卫星遥感、传统人工监测时效性、准确性及精细度方面的缺陷,为草原信息化道路开辟了一个实际、准确的方向,且在草原生物灾害监测、模型精细化等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概括了无人机遥感系统的关键技术和作用流程,并结合草原监测现状,对该技术在草原监测与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天地一体全景影像快速获取与应用技术
    余建军, 徐攻博, 郭望成, 叶嘉琦, 李杰
    2017, 0(7):  103-10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33
    摘要 ( )   HTML   PDF (60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天地一体的高分辨率全景影像快速获取与应用技术,采用移动采集车、船舶、定制背包等多种交通设备载体,以及普通相机、定制化全景相机和GPS、运动传感器等配套设备,快速地获取空中、地面、水面等复杂场景的高分辨率全景影像。本文利用全景拼接融合软件、FlyPano处理软件、Krpano发布软件实现了全景影像实时处理与发布,同时结合天地图、行业应用系统接口等,提供了API接口形式与专业应用进行结合与集成,真正实现了复杂场景的全景影像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以期在各行业中得到快速应用。
    郑州市轨道交通基坑工程变形特性的分析与研究
    袁聚亮, 葛梦溪
    2017, 0(7):  108-112,128.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34
    摘要 ( )   HTML   PDF (54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20个车站基坑的变形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基坑深度为依据,分别研究了不同风险等级基坑的地表沉降、桩(墙)顶水平位移和桩(墙)体水平位移情况;明确了各监测项目的实测值分布形态,并给出了实测数据的数理统计结果;分析了桩(墙)体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的位置,明确了基坑深度对最大值位置的影响,并着重对该地区基坑工程的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可指导后续郑州地区基坑工程变形控制工作的开展,也可为类似地区基坑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结合多源数据的路域精细DEM建模方法
    张龙其, 刘海洋, 郭云开, 廖斌
    2017, 0(7):  113-116,14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35
    摘要 ( )   HTML   PDF (40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了道路施工造成的路域DEM变化区域的精细DEM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把二维道路设计成果处理成三维的特征线要素,构建初始TIN;其次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内插求出实测点云中各点在初始TIN上的高程和实测高程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验证并修改失真的三维特征线要素;然后与选取的少量地面观测点云构建变化区域的DEM,最终实现了路域变化区域精细DEM的构建方法。以杭瑞高速毕都(毕节至都格)段的道路设计成果和局部三维激光扫描数据为例开展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该方法建立的路域DEM精度高、成本低、观测方式灵活,可广泛推广应用。
    地下管网时空信息集成与管理技术创新
    程勉志, 侯岳, 张键, 方乐道
    2017, 0(7):  117-11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36
    摘要 ( )   HTML   PDF (667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建立管网信息普查及信息录入系统,以及完善管网信息关系数据库、综合管网图制作、管网信息空间数据库、三维管网部件模型库等各项工作,通过调用不同数据库的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实现了三维管网模型的快速构建。采用MD5建立了管网模型与属性信息自动关联技术,叠加了原有的地表建(构)筑物模型,引入了统一的时空基准,开发了地上下建(构)筑物管理平台,具有三维模式下现有二维地图无法实现的空间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各类三维数据的综合可视化和融合分析,可为城市地下管网管理提供更直观的辅助决策支持。
    RTK差分技术在网约车计费系统检测中的应用
    康婷婷, 黄艳, 许原, 王亚军, 刘圆
    2017, 0(7):  120-123,13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37
    摘要 ( )   HTML   PDF (69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3年以来,随着打车软件的流行,网络约车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活跃在全国各大城市。随之而来的网络约车软件定位不准、计程不准而导致的客户投诉也接踵而来。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网络约车计费检测方法,采用多模多频RTK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和惯性导航组合定位技术,使用基准站+流动站的RTK差分GNSS接收机、惯导模块、高精度扼流圈导航天线及回放仪记录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信息,包括经纬度、乘车时间、速度等,通过计算得出汽车行驶里程。通过与司机手机计费结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和组合导航定位的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定位失锁、轨迹不连续等问题。
    业务协同视角下基于GIS的“五规融合”平台
    陈真, 王萌, 张栋梁
    2017, 0(7):  124-128.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38
    摘要 ( )   HTML   PDF (60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建立统一空间规划体系为目标,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多规融合探索。要从根本上解决多规融合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多规涉及部门间的业务协同。本文基于业务协同研究,结合珠海市实际,探索提出了“五规融合”数据共享、规划编制协同、项目策划生成等业务协同机制,并以GIS技术为基础,对“五规融合”平台建设的设计思路与功能实现进行了探讨。
    信息化测绘在规划管理工作中的精准服务
    吴一杰, 张健
    2017, 0(7):  129-131,14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39
    摘要 ( )   HTML   PDF (54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下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权下放,全国部分城市开始试行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相分离。在此背景下,信息化测绘“一站式”精准服务规划管理审批整个流程也就成为可能。本文分析了规划测量服务规划管理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探讨了在信息化测绘体系下,如何运用技术手段达到既有测绘信息的整合、挖掘和利用,从而实现精准服务规划管理。
    航海用DDM向非航海用转换时的整体偏差补偿方法
    曹鸿博, 张立华, 陈秋, 贾帅东, 刘现鹏
    2017, 0(7):  132-13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40
    摘要 ( )   HTML   PDF (26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航海用数字水深模型(DDM)向非航海用转换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用整体偏差值补偿来提高转换精度的方法。首先建立航海用DDM整体性偏差值与海底地形复杂因子、海图比例尺之间的关系;其次依据上述关系预先推算航海用DDM的整体偏差值;最后将整体偏差值补偿到转换前的航海用DDM的模型点上,以提高转换后的非航海用DDM精度。试验证明:①所提的方法可行,可提高转换后非航海用DDM的精度;②转换后非航海用DDM精度提高的程度与海底地形复杂因子和海图比例尺有关。
    测绘地理信息教学
    就业视域下测绘类专业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韩福顺, 王守刚, 汪云甲
    2017, 0(7):  137-14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41
    摘要 ( )   HTML   PDF (31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才作为学科的核心要素,直接检验学科建设效果。本文通过分析近7年来测绘类专业就业数据发现,其就业率都在97%以上,形成了升学出国、测绘类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就业“三分天下”的局面;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测绘类专业发展面临国家战略、能源革命、高教改革、科技发展、国际合作等新形势和机遇,提出了4类分层的人才结构培养方向和能力目标,始终坚持打造矿业特色测绘类专业世界标杆,从而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的对策和措施。
    从GPS到GNSS教学的转变
    张全德, 刘小阳, 钱安, 王秋玲
    2017, 0(7):  143-14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42
    摘要 ( )   HTML   PDF (10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多年来一直是测绘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GLONASS、BDS、Galileo系统逐渐完善并提供服务,GPS应用已转换为多系统融合的GNSS应用,而教材更新难以跟上GNSS技术的发展。如何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将GPS教学转变为GNSS教学,防灾科技学院测绘工程教研组进行了探索和改革:较好地处理了教学与生产应用相结合;增加学习内容而不增加课时;多种形式的授课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探索出一条从GPS转变为GNSS教学之路。
    省级专业评估视角下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以辽宁省工程管理专业为例
    曾文海, 周洪兵, 袁波, 艾松元, 翁峥峥
    2017, 0(7):  147-15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17.0243
    摘要 ( )   HTML   PDF (19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工程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在非测绘专业测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上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以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评估公示数据为基础,从省级评估视角下研究、分析了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与方法,为提高工程测量教学质量提供思路与途径。
    徕卡测量新技术应用专栏
    数字化施工在柳南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韦景光, 李健明, 吴宇杰, 何君, 何振炬, 隗彦宏
    2017, 0(7):  152-155. 
    摘要 ( )   HTML   PDF (579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化施工是大型建设工程的现代化施工需求。本文通过现场的实际应用,对比了应用徕卡3D摊铺控制系统的数字化施工与应用平衡梁系统的传统施工在作业中的精度,并进行了能效分析。
    天宝测绘解决方案专栏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输电铁塔变形监测研究
    梁华, 袁蕴良, 王云端, 刘秀涵
    2017, 0(7):  156-157. 
    摘要 ( )   HTML   PDF (307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绘4.0:拓普康索佳应用方案专栏
    天狼星无人机航测系统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严慧敏, 王飞
    2017, 0(7):  158-160. 
    摘要 ( )   HTML   PDF (61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无人机航测技术作为一项空间数据获取的重要手段,具有适用地形广泛、成本低、快速高效、机动灵活等优势。随着国家在水利建设方面投入的增加,传统的全站仪、GPS RTK实地测量方式在效率上已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本文利用天狼星无人机航测系统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航测,并与传统测量方式进行比较,通过分析航测精度和作业效率,对天狼星无人机航测系统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优势进行了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