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2-09-25
    交通建设工程测绘技术应用研究
    空间弯扭钢桥数字化建造关键技术分析
    李久林, 徐浩, 何辉斌, 刘廷勇, 李强强
    2022, 0(9):  1-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5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元素,其外观设计更加现代化,尤其是造型美观的空间弯扭钢结构桥梁备受青睐,这对复杂桥梁的设计、加工制造和精益建造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与技术挑战。本文以全球首例弯扭钢塔斜拉钢构体系桥——新首钢大桥的全数字化建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数字化设计、绿色智能建造及精密测控关键技术的系统研究和应用,实现了基于“骨架+模板”的非一致倾斜空间扭转钢塔节段与变截面高腹板主梁精细化、参数化协同设计,并通过可调参数、虚拟预拼装及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保障了桥梁各构件的高精度制造与钢塔节段的高精度无应力架设。
    螺栓孔特征点云支持下的地铁盾构隧道环缝识别与环间错台量分析
    卢建军, 李文海, 燕樟林, 鲍艳, 吴旭, 倪树新
    2022, 0(9):  6-11,2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55
    摘要 ( )   HTML ( )   PDF (22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管片错台是地铁盾构隧道全生命周期中常见的一种隧道病害。错台量过大,可能会使成型的隧道发生大面积的破损和渗漏,对地铁隧道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产生极大的威胁。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错台检测通过确定环缝位置提取环缝两侧的断面,继而分析错台量。目前的环缝位置识别需要将点云数据转化为正射影像,再采用人工标注的方法,该方法效率低,精度极易受作业人员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螺栓孔特征点云的地铁盾构隧道环缝识别方法,无需生成正射影像,充分利用盾构隧道既有特征点云,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环缝位置,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杭州市实际地铁工程进行环间错台检测以验证该方法。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隧道检测手段,该方法效率高,检测全面且监测结果能够达到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病害空间分布特征量化研究
    王宁, 任传斌, 姜伟玲
    2022, 0(9):  12-1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5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地铁的不断建设与投入使用,我国正在逐步进入地铁运营养护期,地铁病害检测与运营养护也逐渐得到重视。随着地铁运营年限的增加,病害也呈现加重趋势。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隧道病害全面信息,利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地铁隧道病害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对于认识病害形成机理,防治病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地铁隧道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所获得的水平收敛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定量分析了病害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以及与周边水文地质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隧道病害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与空间集聚特性,且病害严重区与隧道周边水文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本文结果为隧道病害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认识病害分布规律及后期病害治理提供了有效依据。
    结合决策树分类和区域生长的轨道扣件检测方法
    高洪, 王勇, 唐超, 王晓静
    2022, 0(9):  18-2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5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轨道扣件数据量大、体积小,轨道扣件病害的检测工作繁重、效率低下,因此亟须改进轨道扣件检测技术。线结构激光技术发展迅速,其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高响应等特点。本文采用线结构激光测量技术快速获取轨道扣件精细三维点云,利用决策树分类和区域生长算法对精细扣件三维点云进行分析,实现扣件病害快速检测和扣件几何参数计算。利用该技术对广州18号线轨道交通扣件进行检测,由检测结果可知,该方法检测效率高、检测结果精准。
    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识别及动态监测技术应用
    吴真真, 唐超, 杨晓飞
    2022, 0(9):  23-28.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5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现状,本文分析了当前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安全管理面临的难点问题,论述基于Faster R-CNN的施工现场视频识别方法,并引入图像空间特征,提高了施工现场人员不安全行为的识别率;采用基于Apriori关联分析算法构建施工环境、设备动态监测与隐患数据间的潜在强关联关系的分析处理流程,提高了施工现场隐患的发现与处置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平台总体架构,重点介绍了安全风险隐患管理、视频监测目标识别等在内的安全管理核心模块的应用实践。应用成果表明,本文算法与平台可有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信息处理效率,降低安全事故总体发生率,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面向地铁隧道表面渗漏水的快速检测技术
    田有良, 樊廷立, 唐超
    2022, 0(9):  29-3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5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地铁运营时间的不断增加、地下水位的上涨,地铁隧道渗漏水情况日益严重,已严重影响地铁隧道的安全运行。传统的检测方法为人工现场巡查,效率低、准确率差,高自动化、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漏水检测方法是改进传统检测方法的关键。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移动激光扫描隧道进行渗漏水检测的深度学习方法。该方法由以下部分组成:①利用获取的隧道衬砌点云建立渗漏水数据集;②通过基于掩码区域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自动渗漏检测。在南京地铁2号线奥体东—兴隆大街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实现了隧道衬砌漏水在二维平面的自动化检测和评价,为检测人员提供了直观的漏水信息展示。
    越江盾构隧道结构形变分析与预测
    李强强, 姜伟玲, 唐超, 徐浩
    2022, 0(9):  34-38.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6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先通过分析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逐环获取的某越江盾构隧道汛期多期水平直径收敛变形与沉降数据,研究越江盾构隧道结构形变与水位相关性关系。然后讨论不同水位情况下盾构隧道收敛变形和道床沉降的趋势,通过汛期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出水位升高状态下导致隧道水平直径收敛变形和沉降增大,水位下降后,水平直径收敛变形呈现回归趋势,并针对盾构隧道水平直径收敛与沉降提出加固措施。最后为预测隧道水平直径收敛变化情况,搜集往期隧道管片水平直径数据,通过Python 运行灰色算法程序预测未来隧道管片水平直径,实现了盾构隧道水平直径收敛精度为1 mm时的精准预测。
    学术研究
    基于夜光遥感数据的中原城市群建成区时空变化分析
    程结海, 胡盼, 袁占良
    2022, 0(9):  39-4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6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基于“类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集,采用改进的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中原城市群建成区,利用重心迁移指标和典型景观格局指标,分析中原城市群建成区2002—2020年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中原城市群建成区扩张强度先快后慢,整体呈下降趋势;建成区重心在经历多次偏移后最终指向东南方向,但一直位于郑州大都市区范围内。②中原城市群发展迅速,建成区总面积在2002—2020年增加了1.429倍;在2011—2012年出现大量新兴城镇;2014年之后趋于稳定,城镇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③中原城市群建成区空间格局复杂度逐年上升,破碎程度总体降低,郑州大都市区建成区扩张速度明显快于中原城市群整体建成区扩张速度。
    最小割与深度学习联合优化的室内粘连点云分割方法
    钱建国, 张宇琦, 汤圣君, 王伟玺, 李晓明
    2022, 0(9):  45-5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6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数字城市的发展,城市三维模型重建对三维点云结构化的需求与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准确地分割室内语义模型与三维重构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点云分割分类是室内点云结构化的重要基础,如何将粘连点云构件进行准确分割并用于室内点云结构化,是当前城市建模的难点。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室内粘连点云数据的分割分类方法。首先,利用深度学习网络处理室内点云数据;其次,对点云数据进行标签分类,得到目标标签点云;然后,利用欧氏算法对目标点云进行聚类分割,通过室内语义构件包围盒信息计算各目标中心点坐标与水平半径;最后,利用点云最小割实现室内粘连点云的准确分割。利用3组室内场景中获取的数据对分割方法的精度及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分割优化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与数据完整性。
    一种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点云密度自适应分割的建筑物边界提取方法
    刘禹麒, 陈广亮, 蔡岳臻, 李名豪, 陈定安, 胡小中
    2022, 0(9):  52-5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6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倾斜摄影场景中建筑物单体化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点云数据的建筑物识别和边界提取自动化算法。首先,对点云进行预处理,去除地面点和噪声点;然后,对点云进行二维栅格化处理,按间隔距离预分割;最后,结合改进的大津算法和区域增长算法,从预分割点云识别其中的建筑物,并提取建筑物边界点。从广东省江门市和湛江市选取两处试验区域对算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区域内建筑物点云均能准确被分割识别,建筑物边界提取准确度分别为87.8%与92.3%,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于倾斜摄影测量建筑物识别和边界提取的适用性较强。
    一种改进的融合不同尺度特征的遥感影像道路提取新方法
    闫志恒, 任超, 李毅, 徐宁辉, 张胜国
    2022, 0(9):  58-6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64
    摘要 ( )   HTML ( )   PDF (14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细小道路纹理特征不明显、信息提取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融合不同尺度特征的深度学习道路提取新方法。首先引入CoT模块构建残差网络,以充分利用局部与全局上下文信息提取不同尺度道路特征;然后构建特征金字塔注意力模块,融合不同层级道路特征信息;最后使用全局注意力上采样模块结合全局背景对道路细节进行恢复。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召回率、交并比均优于已有方法,能够较完整准确地提取遥感影像中的道路信息,提升道路提取效率。
    面向对象的三亚珊瑚礁底质信息提取
    吴虹蓉, 朱岚巍, 施冬
    2022, 0(9):  63-6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65
    摘要 ( )   HTML ( )   PDF (17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珊瑚礁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珊瑚礁底栖物质的分布及健康状况,可以对珊瑚礁生态环境进行评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图像分类方法,通过试验确定不同地貌的最优分割尺度,其中陆地和深海的最优分割尺度为150,各类底栖物质的最优分割尺度为30。以Sentinel-2A卫星遥感影像为例,提取海南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的珊瑚礁底栖物质,并使用混淆矩阵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底栖物质提取总体分类精度为87.91%,Kappa系数为0.83。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可有效结合珊瑚礁底栖物质的纹理特征和光谱特征,并充分利用遥感影像不同波段的组合特性,可为三亚珊瑚礁保护管理提供方法支撑。
    利用InSAR技术观测台湾花莲地震断层滑动与运动机理分析
    梁斌, 魏冠军
    2022, 0(9):  68-7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6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Sentinel-1卫星升降轨SAR数据,采用D-InSAR技术提取了2018年台湾花莲县Mw6.4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2018年花莲地震造成的最大地表形变量为38.2 cm,以隆升为主,断层上下盘最大相对位移为50 cm。利用InSAR观测得到的升降轨地表形变数据,分别构建2018年与2021年台湾花莲两次地震的断层三维滑动分布模型。结果表明,2018年花莲Mw6.4地震主震断层为靠近米伦断层的西倾隐伏断层,断层最大滑动量为1.8 m,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少量逆冲分量,断层破裂传播至米伦断层西侧,影响了苓顶断层和米伦断层的地震活动性。2021年花莲Mw6.0地震发生在苓顶断层北段,断层最大滑动量为0.38 m,断层滑动以左旋走滑为主,两次地震事件均具有高倾角滑动特征。综合两次地震静态库仑应力的重新分布和M-T图发现,2018年花莲地震对2021年地震起触发作用,应力沿断层从高纬度向邻近低纬度传输累积,花莲地区及近海海域短周期内地震活动性仍强烈,主要表现为小震频发、中强震孕育周期短等特点。
    结合注意力机制和Bi-LSTM的降雨型滑坡位移预测
    唐菲菲, 唐天俊, 朱洪洲, 胡川, 马英, 李昕
    2022, 0(9):  74-79,10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67
    摘要 ( )   HTML ( )   PDF (211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受季节降雨波动和邻近点位的牵引作用影响,滑坡位移呈阶梯状变化趋势。为有效预测该类滑坡的位移,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神经网络位移预测模型。首先,建立滑坡监测累计位移时间序列模型,将滑坡累计位移分解为趋势项和周期项;然后,分析滑坡因子与趋势项及周期项的相关性,采用多项式回归对趋势项进行拟合,通过基于注意力机制的Bi-LSTM对周期项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注意力机制的Bi-LSTM预测模型具有稳健的泛化能力,能有效捕获不同时序数据间的相关性;预测结果精度平均绝对误差为0.088 mm,平均均方误差为0.042 mm,相比常规的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模型,本文方法的预测结果精度更高。
    交叉环绕航线下的城市级复杂建筑物实景三维建模
    王凯奇, 方军, 王振霖, 郭海宾, 杨振升
    2022, 0(9):  80-85.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6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各省、市正在加快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其中城市级实景三维建模相较于地形级,精度要求更高,展示内容更丰富,工作量更大。针对高低错落且结构复杂的建筑物场景,常用的提高无人机航线重叠度的方法,改进效果不明显,仍存在较多拉花变形区域,且会导致影像数量增加、飞行和建模过程更加耗时、生产成本增大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无人机交叉环绕航线下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建模方法,选取典型试验样区进行航摄建模试验,并与采用常规五向航线航摄的方法进行建模效率、质量、精度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交叉环绕航线航摄方法可大幅减少影像数量,节省空三计算和建模时间,提升整体建模效率;且在建筑物的门顶雨篷、玻璃窗户等难点区域,建模质量更好,整体精度更高,满足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面向高耸古塔的无人机视频环拍实景三维建模方法
    张茂正, 燕宁娜, 袁宜红, 商立宏, 赵振炜
    2022, 0(9):  86-9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6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高耸古塔的实景三维建模效率低、成本较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无人机三相位环拍视频匀分帧建模方法。选用配备单镜头相机的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布设高、中、低3个相位分别对高耸古塔进行环拍视频采集并进行匀分帧处理。选取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承天寺塔为试验对象进行实例建模,并与广泛使用的无人机拍照摄影式倾斜摄影建模方法对比,从建模效率、建模空三质量及整体模型质量3方面对比两种采集方式的建模效果。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建模效果优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三维建模效果,在优化采集过程和简化设备条件的基础上,保证了模型的完整度,提升了建模效率和建模质量。
    融合RGB-D深度图像和LiDAR点云的石油管线BIM建模
    牛鹏涛, 曹毅, 乔文彬
    2022, 0(9):  93-97,15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70
    摘要 ( )   HTML ( )   PDF (18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筑信息模型(BIM)已经被广泛用于提高复杂管线系统的管理效率,但已有石油管线的BIM建模,往往依靠设计图纸或现场测绘手工完成,耗时费力。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RGB-D深度图像和LiDAR点云数据的石油管线BIM重建方法。首先利用RGB-D图像提供的丰富语义信息和LiDAR点云精确几何信息,对深度相机采集的RGB图像进行分割,生成三维语义地图;然后通过点云粗匹配和精确匹配实现数据融合;最后给出了不同结构管线构件的BIM模型制作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与以往的管线BIM重建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准确、高效,有助于石油企业对含有复杂管线的计转站等实施信息化管理。
    基于正态分布的三维建筑物变化检测高度差阈值确定方法
    李睿, 周晓光, 侯东阳
    2022, 0(9):  98-10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7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有三维建筑物变化检测中高度差阈值确定方法存在主观性强、阈值通用性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正态分布的高度差阈值确定方法。借鉴二维变化检测中变化和未变化像元差值服从正态分布的理论,首先,假设2期DSM高度差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并分析了变化和未变化区域高度差的分布;然后,基于拉依达准则提出了利用期望和标准差计算高度差阈值的方法;最后,利用滑动窗口动态计算待检测区域高度差阈值。在2个试验区内,基于本文阈值方法的建筑物变化检测结果较经验阈值方法在完整率、正确率和检测质量上分别平均提高了7.2%、1.5%和7.8%,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融合多源测量数据的桥梁挠度异常探测方法
    陈睿哲, 涂伟, 李清泉, 谷宇, 左小清, 高文武
    2022, 0(9):  105-110.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7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桥梁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运输,桥梁安全状态监测至关重要。受桥梁自身承重、桥面移动荷载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桥梁挠度不断发生变化,而挠度异常可能会引起桥梁的结构性损伤而产生安全隐患。针对目前挠度异常探测方法没有综合考虑其外部环境和挠度自身变化特征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源测量数据的桥梁挠度异常探测方法。利用环境温度、桥面移动荷载及桥梁挠度计算多源测量数据特征并融合,通过随机森林分类模型识别异常挠度。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异常探测精度达到88.18%,效果良好,并且优于其他典型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帮助桥梁管理部门及时发现桥梁挠度异常情况,从而提高桥梁维护管理水平。
    利用无人机激光点云数据更新地形级实景三维地理场景
    刘华光, 王军军, 寇媛
    2022, 0(9):  111-11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7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实景三维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对地形级实景三维地理场景的现势性要求日益提高。为解决地理场景更新的及时性和高效性,本文利用无人机获取遥感卫星监测变化图斑点云数据,通过TerraScan点云分类滤波算法批量提取地面点,并采用CloudCompare拉普拉斯平滑算法进行平滑处理,进一步消除离散噪点,输出数字高程模型,最终实现地形级实景三维地理场景更新。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自动化程度高,精度可靠,更新后的实景三维地理场景准确、自然真实。
    倾斜摄影测量和惯导RTK在农村宅基地确权中的应用
    冉康, 王涛, 何志伟
    2022, 0(9):  115-118,16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7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贵州省地形复杂,地块破碎,农村宅基地形状不规则,且房屋多在植被高且茂密的地方,导致实地作业难度大、耗时多,常规RTK信号易被中断。针对该问题,本文考虑倾斜摄影技术和惯导RTK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和惯导RTK技术在农村宅基地确权中的应用方法,旨在高效率地完成贵州省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在贵州省纳雍县董地乡新华村进行农村宅基地确权测量试验,采用全站仪对研究区的界址点点位、界址线边长及宗地面积的高精度观测进行验证,并从两个角度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一是对全站仪数据和倾斜摄影技术图解法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精度评定;二是对全站仪数据和惯导RTK解析法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倾斜摄影测量的图解法成果数据满足《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中图解法1∶1000地籍图的要求,惯导RTK的解析法成果数据满足该规程中解析法二级精度的要求。基于此,该方法在农村宅基地确权中表现出精度高、操作性强、耗时低的优势,可为喀斯特山区农村宅基地确权提供一种可复制性强的参考方法。
    三维激光点云自动化建模思路探索
    马原放, 李海鹏, 贾光军
    2022, 0(9):  119-122.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7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点云数据自动化应用时,尤其是三维自动化建模过程中,传统的点云自动化处理技术难以实现。点云自动化建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对象识别、点云处理、参数化建模等多个领域。本文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针对不同的项目和应用方向对三维模型成果的不同需求,对现阶段各个行业和方向的三维模型成果及构建方法进行了汇总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3种三维激光点云自动化建模的新思路和可行性分析,并分析了自动化建模思路的优势和应用方向。
    技术交流
    时序InSAR北京地区地表沉降监测与分析
    龚高太, 李佳豪, 周吕, 刘志荣, 黄良珂, 刘立龙
    2022, 0(9):  123-128.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7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北京地区地表沉降现象,本文采用时序InSAR方法获取了2018—2020年的沉降速率场与累计沉降量场,并选取特征区域及不同空间跨度的两条地铁线路进行具体沉降分析。结果表明:①北京地区不均匀沉降现象较为明显,总体呈现西部抬升、东部沉降的空间分布特征;②存在3个较明显的沉降漏斗,最大累计沉降量达-218.5 mm;③朝阳区存在金盏沉降漏斗及豆各庄沉降漏斗,且两个沉降漏斗在本文研究时间跨度内均呈扩大趋势;④地铁5、6号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与抬升现象,沉降现象与地下水及地下空间的过度开采存在一定的关系,而地区抬升现象与南水北调工程对地下水的补充存在相关关系。
    矿区地表形变PPP监测自适应滤波算法及其应用
    杨俊山, 项鑫, 熊晓峰, 王艳利, 李小强
    2022, 0(9):  129-133.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7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矿区地表易发生开裂、移动、塌陷等灾害,对矿区人文及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因此,针对矿区地表的监测研究意义重大。然而,常规的监测数据解算方法精度依赖于先验模型参数的准确性,若模型参数不准确,则解算精度难以满足监测需求。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PPP的矿区地表形变监测自适应滤波算法,并利用矿区工程数据进行试验,验证了算法的优越性。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有效地控制动态模型参数偏差的影响,提高监测数据解算的稳定性,相比传统滤波算法,能够有效提高解算精度。
    超高层建筑精密施工测量关键技术
    杨伯钢, 张译, 谢燕峰, 吴霜
    2022, 0(9):  134-140.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7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传统的测量技术无法满足超高复杂结构建设的要求,根据超高层建筑工程的特点和难点,通过对我国范围内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的总结,本文研发了新仪器设备并提出了超高层标高高精度自动传递工艺方法,探索了一套我国“千米”超高层建筑精密施工测量的关键技术。结合GNSS 定位技术与智能化全站仪等多项新技术,获得高质量高精度测量基准、精确施工控制点及快速高精度的监测点位,将GNSS技术应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监测是精密工程测量的突破,应用前景广阔。
    土地利用地图的专题色彩设计
    刘向祎, 芦仲进, 邰向荣, 王洪波
    2022, 0(9):  141-14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7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基于专题地图的设计原理,为土地利用专题地图提供了颜色设计思路;通过典型案例提出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的具体设计方案,并制作样图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本文对于土地利用专题地图色彩设计的探究可用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相关专题图件的编制,为优化地图设计方案、提高土地利用图的表现力,以及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案。
    一种面向海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的多人协同作业方法
    李忠, 任东宇, 周启, 刘晖, 张怀相
    2022, 0(9):  145-15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8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传统面向海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多人协同更新技术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满足实际生产中对作业效率、过程数据管理等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多人离线协同作业方法。该方法以扩展的时空数据库模型为基础,通过更新过程中多时态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要素的离线编辑及协同状态维护,协同冲突检测与处理,本地编辑内容提交等工艺方法,实现了多人离线协同更新作业。基于该方法研发了协同作业系统,该系统已在多个省级及以上数据库更新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应用效果良好。
    面向规划的三维地理实体数据模型与生产技术
    沈正中, 葛为燎, 熊成利, 蔡志刚
    2022, 0(9):  152-157.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8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维地理信息为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新动能,三维空间数据模型是三维地理信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和关键,面向实体的三维模型是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规划的三维地理实体数据模型,并以浙江省嘉善县的生产应用实践为例,详细阐述了实体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应用效果,对三维地理信息更好地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提升空间治理能力、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测绘地理信息教学
    智慧城市课程思政:核心元素和实施策略
    张新长, 李少英, 阮永俭
    2022, 0(9):  158-161.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8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城市管理从数字化向智慧化高级阶段转变的新时代背景下,结合“金课”的时代性、前沿性、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的人才培养要求,课程团队对数字城市通识课程进行了拓展,加入了在数字城市基础上实现智慧城市的相关技术理论和大量应用案例,并将其重构提升为智慧城市课程。在重构建设过程及教学实践中,将爱国主义情怀、个人三观树立、社会道德素养、专业伦理意识、职业道德素养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理论与应用案例的讲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及爱岗敬业精神。此外,课程还突破性地融入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模式,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敢于创新及其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投身于智慧城市相关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工作,进而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奉献力量。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案例
    声惯一体单波束测深系统在长江河道勘测中的应用
    沙红良, 费新龙, 叶飞, 陈绪刚
    2022, 0(9):  162-166.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8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现如今单波束测深系统及多波束测深系统已经在长江河道水下地形测绘中广泛应用,人们对于内河航道水下地形数据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声惯一体单波束测深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单波束测深精度不高及多波束测深系统安装操作复杂且对测量水域条件要求较高等问题。本文针对声惯一体单波束测深系统在长江河道勘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与传统单波束及多波束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声惯一体单波束测深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长江河道高精度测量的需求。
    基于逐点前进法的点云数据精简
    何宽, 孙瑞, 官云兰, 曾晨曦
    2022, 0(9):  167-169.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8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在道格拉斯-普克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逐点前进法对点云数据进行精简,以兔子的模型为对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逐点前进法对点云数据精简在速度和精简率上与道格拉斯-普克法相比有明显提高。
    基于密集匹配点云的DEM生产可行性研究
    黄皓中, 苏鹏浩, 王冉, 王峰, 史韦韦, 赵剑飞
    2022, 0(9):  170-174.  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28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无人机倾斜摄影直接生产的成果通常包括三维模型、TDOM、DSM等,然而规划设计通常不能直接利用倾斜数据输出的DEM,需要辅以人工编辑。作为倾斜摄影影像处理的过程成果,密集匹配点云未得到充分利用。其与激光雷达点云具备相似的结构,且点云密度可自由选择,在不考虑数据量的情况下,密集匹配点云的点密度可数倍于激光雷达点云。此外,密集匹配点云无需单独赋色,即具有纹理信息, 对人工目视编辑自动分类后的地面点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本文对比分析了同一测区的密集匹配点云与激光雷达点云,验证了密集匹配点云用于房屋建筑区及稀疏林区地面点滤波并生产DEM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