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田国珍,刘新立,王平,等. 中国城市内涝灾害区划及其成因分析[J].灾害学,2006,21(2):1-6. [2] 刘敏,权瑞松,许世远.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 萸新会,王占礼,朱振华. 水文过程及模型研究主要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4):105-108. [4] 朱思诚, 任希岩.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思考[J]. 行政管理改革, 2011(11):61-66. [5] 汤国安,杨昕.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第二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478-511. [6] 葛小平,许有鹏,张琪,等. GIS支持下的淹没范围模拟[J].水利学进展,2002,13(4):78-81. [7] 赵思健. GIS模型在城市内涝灾害分析、评估和对策中的应用[D].北京:清华大学,2003. [8] 黄国如,黄晶,喻海军,等. 基于GIS的城市雨洪模型二次开发研究[J]. 水电能源科学, 2011,29(4):45-50. [9] 杨戈,吴升. 城市暴雨积水模拟方法分析及研究[J].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9, 34(1):35-37. [10] 尹占娥,许世远,殷杰,等. 基于小尺度的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情景模拟与评估[J]. 地理学报,2010,65(5):553-561. [11] 郑启康,何敏玲. 广东一次区域性暴雨的数值模拟分析[J].广东气象,2011,33(2):16-19. [12] 彭军,张立凤,罗雨,等. 重庆暴雨的数值模拟分析[J]. 暴雨灾害,2010, 29(2):135-141. [13] 陈明辉,黄培培,吴非,等. 基于SWMM的城市排水管网承载力评价与优化研究[J]. 测绘通报,2014(3):54-57. [14] 顾春新. 城市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及参数确定方法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15] 高光智.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6] 刘思峰,谢乃明.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48-52. [17] 卜璞, 李朝奎, 廖孟光. 改进GM(1,1)模型在建筑沉降变形观测中的应用[J]. 测绘通报,2016(12):11-22. [18] 张小伟,解智强,侯至群,等.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耦合排水管线信息的城市河道风险评价研究[J]. 测绘通报,2014(12):9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