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分析不同卫星轨道与钟差产品对精密单点定位精度的影响,选取不同的卫星轨道与钟差产品组合分别进行不同时长的静态精密单点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快速轨道和钟差与最终轨道和钟差的定位精度是一致的,1小时定位精度在2cm左右,6小时定位精度提高了3倍以上,达到了mm级,定位精度随观测时间的增长而提高。超快轨道实测部分与最终轨道的定位精度十分接近,1小时定位精度在3cm左右,6小时定位精度可达mm级。超快轨道外推部分与最终轨道的定位精度差异明显,1小时定位精度在3cm左右,2小时后定位精度均在1cm左右。
在差分GNSS数据传输协议RTCM2.3的基础上,针对COMPASS逐渐建设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已有GPS和GLONASS的RTCM电文格式,根据COMPASS特有的信号结构、坐标基准、时间基准等特性,尝试提出了8种支持COMPASS系统的RTCM电文,并给出部分电文类型的具体格式。以便于COMPASS用户使用此数据传输协议进行差分定位。
利用加权一阶局域法对TEC时间序列进行预测时,提出利用夹角余弦对相似相点进行选择,结果表明,在5维相空间中,该方法除在第4分向量略不及欧氏距离外,其余4个分向量均优于后者。利用夹角余弦选择的相似相点进行一阶局域预测时,该方法得到的STD(0.6601TECU)和RMS(0.6700TECU)均小于欧氏距离得到的STD和RMS,说明夹角余弦可以准确地搜索到与基准点相关性更强的相似相点,因此,预测精度更高。
探讨利用商用GPS数据处理软件TBC加载精密星历的方法及数据处理流程,为中小型GPS控制网提高整网精度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结合工程实例研究发现,TBC加载精密星历后其基线解算精度比采用广播星历有明显提高,但相对于科研软件GAMIT/GLOBK较弱。
介绍国外几个主要GPS在线数据处理服务系统及其局限性,基于Bernese软件,利用Apache Web服务器软件和Perl开发语言以及HTML语言,笔者开发了一套“高精度GPS数据在线处理系统”;文中论述了该系统的系统结构、功能设计和具体实现,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介绍了该系统在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中的应用。
结合某地区三等水准测量外业所采集数据,利用VC程序按照一定格式编排的txt数据文件进行处理,得到各项误差,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与存储等全流程的自动化功能。
通过路域植被覆盖度的反演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可再现公路运营对路域两侧生态环境的干扰过程和强度,反映路域生态环境质量。以京港澳高速(G4)长潭段为研究区,建立路域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模型及主成分分析模型,分析路域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空间格局及其变异性。结果表明,影响路域植被时空格局的主要驱动力因子是公路运营带来的经济因素,环境因素次之,与地区实际经济发展情况较吻合。
摄影测量与计算机图形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深入分析摄影测量的成像原理后,本文基于微软WPF(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框架的三维图形库,在计算机上实现了透视成像的单个相机和双目相机的仿真模拟,并结合摄影测量后方交会和直接线性变换(DLT)算法验证了相机模拟的正确性;基于上述相机模拟平台,本文实现了基于透视投影的纹理映射算法并验证了其正确性。
利用3S技术对水土流失相关因子信息进行快速、准确提取。在ArcGIS中对多源数据进行集成,用空间分析模块在DEM上提取坡度坡长因子层,根据区域内各代表站R值用反距离法内插生成降雨侵蚀力层,利用不同土壤类型的K值转换生成土壤可蚀性层,以及利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CP值转换生成水土保持因子层;通过GPS野外采点检验DEM与相关信息明确精度。最后实现区域两时期水土流失量的估算与监测。以金沙江中段的龙川江和勐果河两个子流域为试验区的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实现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和动态监测,能适时掌握区域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可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保规划制订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多边形之间的相交状态求所有目标多边形线段与源多边形边界的交点,利用点与多边形关系判别法则判断出目标多边形与源多边形的公共线段,目标多边形与源多边形对调,再次判定出公共线段,最后将公共数据选择集中的公共线段首尾连接构成闭合多边形即为两多边形求交结果。求交算法以线段操作为核心求解两多边形的交集,通过遍历公共线段来完成交集多边形边界的构建。算法结构简单,易于编程实现,计算工作量小,求交效率高,已成功应用在土方计算软件开发中,在地图制图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内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建设全面展开,很多省、市建成或正在建设基准站网,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对社会提供服务。本文介绍了基准站网建设情况和相关规范的现状,对站网进行了分类,并就基准站网的建设、技术和服务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针对现场测量的实际条件,对港珠澳大桥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观测墩的墩顶高程连测方法进行专门设计,后实施了观测与计算。测量结果表明:倒挂标尺水准测量方法及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均能达到二等高程测量精度。本文设计的方法可在参考站观测墩墩顶高程连测中推广应用。
针对传统的使用单一拟合法滤波的不足,提出组合曲面拟合滤波方法。方法在对点云分割选取拟合点的基础上,先进行二次曲面拟合,去除误差较大点,然后在剩余的点云中,选取较为准确的多面函数拟合点,利用多面函数曲面可更好地表达地形细节,进一步逼近真实的地形表面的优点,进行二次滤波。实例表明,本文组合最小二乘拟合的点云滤波效果较好,去噪后的点云可用于生成准确的DEM。
为了实现无人机视频影像的快速、优质拼接,结合灰色关联度与影像直方图匹配等技术,建立一种自动检测拼接线的无人机视频影像拼接方法。该方法拼接速度快,影像色彩变化平滑,并且无明显接缝痕迹,在简单、实用、可靠性方面优势明显;并通过实验验证,在硬件普通配置的笔记本电脑上也完全能够满足无人机视频影像实时拼接的需求。
研究三维激光扫描在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变形测量中的应用
建立煤矿区典型地物波谱可将遥感系统获取的数据转换成岩矿的识别、定量反演、矿石晶体内部结构分析等有用的信息,并可应用于多种辅助决策过程。本文通过对鹤壁矿区典型地物进行实地波谱采集及数据后期处理,建立了煤矿区具有典型特征地物的反射波谱库,并针对影响矿区光谱测量的外在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矿区环境遥感自动解译提供借鉴。
以司(后)母戊鼎为例,介绍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和分析青铜器基础尺寸的精细测量方法,并利用剖面法和造型图解法分析大鼎的形体构造。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精度高、方便、快捷,对于了解青铜器的铸造结构意义重大,为后母戊鼎的后续保护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随着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低空无人机摄影方式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在灾害应急领域,可帮助获得受灾地区高质量的正射影像图、DEM和全景图等产品,及时获取灾区的准确信息,为救灾减灾提供方便。而考虑到无人机摄影不同于常规摄影方式,需要在提高大量数据的处理速度的前提下,也能保证处理成果的精度符合应用要求。本文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一体化测图系统(PixelGrid)为依托,介绍对灾情发生后获得的影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的相关方法、实现技术及应用。
机载LiDAR虽然可以获取精确的地表高程信息,但地物边界线表示欠准确,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则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地表纹理和光谱信息。因此,综合利用LiDAR数据和遥感影像多源遥感数据,可以充分发挥不同数据源的优势、拓展时空分辨力。本文基于面向对象分类理论,建立了一种利用机载LiDAR数据和GeoEye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建筑物轮廓协同提取方法,使所获得的综合信息具有更高的精度及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农村居民建筑物的总体精度达到了95.94%,能够更好地表征居民地要素信息。
公共点的点云配准是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常用的点云拼接方法,但该方法大多采用手动或半自动化方式,效率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基于重心化欧氏距离的散乱点自动匹配方法,并针对该方法中可能出现危险球问题,提出了散乱点有序化自动匹配方法。结合欧氏变换中角度不变原理,提出了矢量化自动匹配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所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随着建筑物结构设计复杂程度的提高,研究新的施工放样方法,提供多样的施工途径,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建筑结构设计至关重要。在支柱施工放样方面,已有垂准线定位和水准仪抄平法、钢琴线测设法、三维定位模型法、全站仪坐标测量法等,本文提出基于图形解算的支柱施工测量方法,采用常规测量获取建筑物关键部位坐标,经过三元一次多项式趋势面拟合、B样条曲线拟合、基于特征的关键点解算等步骤完成施工放样,并以体育馆为例经过验证,其精度满足施工要求。
滑坡体的稳定性分析对滑坡多发地域居民的人身安全、生产、生活乃至各种规划设计意义重大。以重庆奉节地区的猴子石为例,利用ArcGIS分析平台,采用Hovland三维模型计算出整个滑坡体的稳定性系数为1.428,大于1,表明猴子石滑坡体满足稳定性的要求,目前此滑坡体处于相对稳定状况。这一结论为滑坡的发生提供定量预防依据,也为本地域相关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所有的计算过程均是基于ArcGIS的平台完成的。将滑坡体各参数的计算公式与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联系起来,为如何利用GIS技术更好地保障滑坡灾害防治工作拓宽了思路,在工程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地名地址数据是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经济建设中重要的基础信息资源。空间ETL技术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抽取、转换、装载,本文将其引入到省级标准地址库建设中,实现对市县政府和其它相关部门地址信息资源的汇集和整合,并以江苏省警务标准地址库建设为例进行应用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证明了基于空间ETL实现省级标准地址库汇集方法的有效性,并具有一定的实践借鉴意义,可为其它地区和行业开展与之类似的标准地址库建设和空间数据汇集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提出一套在AutoCAD环境下对地形图数据进行规整的流程,阐述这一过程中地物编码、图形检查和拓扑检查的方法。介绍AutoCAD数据转换为GIS数据的原理与方法,并且通过编程开发实现两种数据的直接转换。
针对现有GIS数据与制图数据生产关系,提出采用融合GIS数据与制图数据的综合数据模型的数据标准及数据库到制图的关键技术,并从工艺流程、制图效果及丰富的实现规则实现基于GIS建库数据快速制图的技术方法.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服务已经广泛应用于政府部门和社会,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成果。但由于国内GIS资源应用尚不成熟,GIS服务部署规模存在不确定性,计算资源的浪费或紧缺成为普遍现象。探讨如何将虚拟云计算技术和GIS服务资源弹性调度技术应用于GIS服务部署中,具有现实意义。
针对三维场景建模中地物与地形匹配的处理方法问题,分析三维场景建模中地物与地形不匹配产生原因,提出一种改进的解决地物与地形匹配的方法。通过在Delaunay三角网中嵌入地物特征约束条件,实现了地物与地形无缝匹配;通过局部地形修正,对地形影响点的高程添加改正值,减弱了匹配后地形的突变现象,使地形过渡自然。研究与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较好地适用于精密三维场景建模中面状地物与地形的匹配。
我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已经起步,未来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在简要介绍地理国情监测主要进展与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认真思考,最后对高校培养地理国情监测人才提出了近期工作建议。
建筑施工测量综合模拟实训在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教学经验,探讨了建筑施工测量综合模拟实训的教学目标、主要内容、任务布置、时间安排、实训总结报告等方面的内容。
从测绘信息化发展的背景出发,针对目前非测绘类专业在基础测绘教育方面存在的局限,提出了将《测量学》与《GIS》两门课程从教学目标设计,到教学内容组织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思路,以顺应测绘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适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际需求,提升相关课程教学的品质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