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 10-11. [2] “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2): 24-25. [3] 新工科建设指南(“北京指南”)[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4): 20-21. [4] 吴爱华,杨秋波,郝杰. 以“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 1-7. [5] 吴浩,李畅,刘鹏程,等. 新工科背景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6): 112-114. [6] 孙康宁,刘会霞,杨平,等. 面向新工科的微课程体系和新形态课程研究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3): 44-48. [7] 郭永春. 新工科课程体系中的工程设计思维[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 39-43. [8] 陆国栋,李拓宇. 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20-26. [9] 刘启亮,邓敏,侯昭怡,等. “空间分析” 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测绘通报,2021(5): 151-154. [10] 李少英,陈健飞,林媚珍,等.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科教文汇,2016(3): 60-61. [11] 王武东,李小文,夏建国. 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 52-55,99. [12] 古天龙,魏银霞. 以新工科理念推动地方高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J]. 中国大学教学,2018(2): 32-35. [13] 顾佩华. 新工科与新范式: 实践探索和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4): 1-19. [14] 施晓秋. 以教研教改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与人才培养[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2): 69-74. [15] 夏建国,赵军.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1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