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激光与倾斜点云精确配准与无缝融合
    阮明浩, 卢永华, 刘玉贤, 汤圣君, 王伟玺, 张宇琦, 李游
    测绘通报    2022, 0 (4): 6-10.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2.0101
    摘要683)      收藏
    广泛使用的传统激光点云与倾斜摄影等城市空间建模方法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有效融合并用于城市三维模型的构建是当前城市建模的难点。因此,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激光与倾斜点云精确配准与无缝融合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克服不同来源点云数据在尺度与精度上不一致的问题,精确计算不同来源数据的空间变换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剔除数据冗余,完成多源点云数据的无缝融合;最后采用3组实际场景中获取的数据对本文剔除方法的有效性及精度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方法获取的融合数据相较于单一平台获取的数据具有更好的完整性和数据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ICESat-2 ATLAS数据的DEM高程精度评价
    丁夏萌, 张继贤, 郭婧, 张鹤, 常亚茹
    测绘通报    2022, 0 (12): 84-90.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2.0361
    摘要566)      收藏
    为探究ASTER GDEMV3、SRTM1 DEM和AW3D30 DEM 3种开源DEM数据的高程精度,本文以高精度ICESat-2 ATLAS测高数据为参考数据,利用GIS统计分析、误差相关分析及数理统计对DEM的高程精度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①AW3D30的质量最稳定;SRTM1 DEM在平原精度最高;在高原山地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W3D30 DEM、ASTER GDEMV3、SRTM1 DEM。②DEM数据高程精度受地表覆盖影响较大,且与地形因素密切相关,在相同地表覆盖的两个研究区中DEM数据高程精度表现情况不一致,SRTM在平原地表覆盖下精度表现最好,平均误差为3.15 m,AW3D30 DEM在山地地表覆盖下精度表现最好,平均误差为7.61 m。③坡度对DEM数据的高程精度影响较大,在两个研究区3种DEM数据的高程误差均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坡向对DEM数据的高程精度影响较小,未发现明显的规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三维建筑模型单体化的深度学习技术实现
    王文娜, 张弓, 吴侃, 王瑞, 亓立壮
    测绘通报    2022, 0 (12): 14-18,23.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2.0350
    摘要557)      收藏
    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能够快速建立目标区域的实景三维模型,但是该机制下的模型为连续不规则三角网(TIN),无法对其中具体的地理对象进行分析。本文采用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方法提取建筑物,并与传统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提取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语义分割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倾斜模型对应数字正射影像中的建筑物。通过对提取结果进行后处理得到建筑物矢量面,为每个建筑物添加基本属性信息,利用矢量面实现建筑物单体化并发布三维模型和数据服务,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倾斜摄影模型展示研究区域地理空间和建筑物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利用PS-InSAR技术进行城市地铁沿线形变监测与机理分析
    李佳豪, 周吕, 马俊, 杨飞, 咸凌霄
    测绘通报    2022, 0 (4): 20-25.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2.0104
    摘要480)      收藏
    本文利用PS-InSAR技术获取了上海地区沉降速率场及累计沉降量等信息,并分析了该地区的沉降时空分布特征,以及该地区沉降与降水量、地铁施工运营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①上海市沉降呈不均匀分布,北部沉降较稳定,而中部的虹口区、南部的闵行区、东部的浦东新区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沉降。其中,闵行区沉降最为严重,其最大累计沉降量达-43 mm,呈大范围、大沉降现象。②研究区域内沉降量呈非线性沉降现象及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与地区降水量有关,降雨量对地下水的及时补充可以有效缓解地面过度沉降的发生。③上海地铁3、15、16号线部分路段均出现明显沉降现象,且处于在建阶段的15号线沉降最为明显,部分路段最大累计沉降量达-34 mm。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土地利用矢量数据栅格化方法
    张定祥, 汪秀莲, 刘顺喜, 张嘉, 陈强, 李士江
    测绘通报    2022, 0 (4): 138-144.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2.0125
    摘要473)      收藏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土地利用图斑层包含利用类型、耕地类型、坡度等级、种植属性等多属性信息,将县级土地利用矢量数据集成栅格化形成全国无缝的多尺度、多专题栅格产品存在一定技术难度。本文针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土地利用栅格产品应用需求,探讨了多属性综合编码、全国基础地理网格框架、栅格化产品数据模型、矢量栅格化等技术方法,建立了全国土地利用栅格产品生产流程,开展了全国多尺度、多专题土地利用栅格产品生产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实现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土地利用矢量图斑多属性信息集成栅格化和全国多尺度、多专题土地利用栅格产品工程化生产,可为今后的国土调查土地利用栅格产品生产和共享应用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顾及地物类别的倾斜摄影三维模型简化方法
    兰峰, 张帆, 高云龙, 黄先锋
    测绘通报    2022, 0 (4): 44-50.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2.0108
    摘要472)      收藏
    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三维建模已成为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的发展趋势。在城市三维模型中,由于植被表面不平整,需要用大量的三角面来刻画,但这并不是实景三维数据记录和表达的重点,并且大量的数据会给模型展示和应用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地物类别的倾斜摄影三维模型简化方法。首先,计算三维模型的纹理信息和几何信息,结合马尔可夫随机场(MRF)顾及空间一致性的优点提取植被;然后,采用二次误差测度(QEM)算法简化特定的植被区域;最后,对简化后的白膜模型进行纹理重映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准确提取并有效简化植被区域,纹理重映射的结果在外观上也与原始模型相差无几,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基于DeeplabV3+的建筑垃圾堆放点识别
    刘小玉, 刘扬, 杜明义, 张敏, 贾竞珏, 杨恒
    测绘通报    2022, 0 (4): 16-19,43.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2.0103
    摘要467)      收藏
    针对遥感影像中建筑垃圾非法堆放,难以快速、准确、有效地识别建筑垃圾堆放的位置、类型、面积和体量等动态信息的问题。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多光谱遥感影像和全色遥感影像进行NNDiffuse算法融合处理,以提高图像分辨精度,并深入分析遥感影像中建筑垃圾堆放点的特征信息,采用DeeplabV3+网络模型,采用编码器将目标所需的浅层特征和高层语义特征相结合,从图像样本数据平衡的角度,调整样本权重系数,进一步提高识别精度。试验结果表明,使用DeeplabV3+网络对建筑垃圾堆放点的识别精度达82%,有利于实现建筑垃圾动态监测与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多特征相似性的多源POI匹配方法
    罗国玮, 叶嘉媛, 王金凤
    测绘通报    2022, 0 (4): 96-100.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2.0117
    摘要464)      收藏
    本文针对多源POI的特征差异性导致同名对象识别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特征相似性的多源POI匹配方法。兼顾空间与非空间属性,选取名称、位置、地址、分类4个特征进行相似度计算;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特征指标进行重要性分析,得到特征权值;根据总相似度对候选匹配对象进行筛选,以确定最终匹配对象。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匹配精度,更适用于多源异构POI数据的匹配,可满足多源POI数据的高效匹配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不动产登记数据的建筑分层分户三维建模关键技术
    熊成利, 龚旭峥, 沈正中, 龙容, 王硕
    测绘通报    2022, 0 (4): 149-153.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2.0127
    摘要461)      收藏
    随着实景三维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管理向立体化、精细化和数字化发展,建筑分层分户三维模型能够承载更详细精准的属性信息,并能叠加倾斜三维模型进行场景渲染,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不动产三维管理、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等工作。本文以“萧山区数字赋能社会治理”项目建设为背景,探索和实现了基于不动产登记数据的建筑分层分户三维建模关键技术,形成了从全空间多源异构数据归集至城市全域建筑分层分户三维模型建设的一整套生产技术流程,为城市不动产三维管理、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等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和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矿山生态修复监测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岳永胜, 罗志远, 姬霖
    测绘通报    2022, 0 (12): 136-140.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2.0370
    摘要459)      收藏
    目前,国内外对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修复成效监测缺少一套完整的监测指标体系。为推动矿山生态修复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从矿山生态修复监测的基本内容、监测指标选取等方面开展研究,从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表环境、地质环境、生态修复综合效益5个方面,构建了一套科学评价矿山生态修复成效的监测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应用于陕西省神木市某煤矿的生态修复监测,并采用GIS分析和样本监测等手段进行验证,评价矿山生态修复的整体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环境各指标中,反映土壤物理性质的土层厚度指标较好;地表水质污染较少,基本没有微生物和有机物污染,水质偏碱性,与矿区内土壤一致偏碱性;植被覆盖和生境质量指数较好;矿山生态修复区域的沉降区域比例较小;矿山生态修复的综合效益指标表现不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不同地形环境下无人机航线规划及三维建模分析
    毕瑞, 甘淑, 袁希平, 李绕波, 高莎
    测绘通报    2022, 0 (4): 83-89,129.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2.0115
    摘要442)      收藏
    针对不同地形环境下存在的飞行安全性低、数据冗余、构建三维模型质量和精度差等问题,本文以单镜头四旋翼小型无人机为试验设备,对平坦地形环境下的复杂单体建筑使用井字形交叉航线和环视航线;对复杂山地地形环境下的泥石流沟谷使用水平航线、井字形交叉航线及视频航线构建三维模型,并结合航线参数、三维模型质量和精度,探讨了不同地形环境下无人机航线规划方案对三维模型构建的影响。经评价分析可知:①使用环视航线能安全、快速地获取平坦地形下的复杂单体建筑影像,构建完整、质量好、精度高的三维模型;②使用井字形交叉航线能构建山地地形下泥石流沟谷的完整、质量好、精度高的三维模型,但飞行安全性、时效性较低;③使用视频航线,影像重叠度高,能构建完整、质量好的三维模型,模型精度并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OSM辅助车载LiDAR点云三维道路边界精细提取
    王艳军, 林云浩, 王书涵, 李少春, 王孟杰
    测绘通报    2022, 0 (7): 18-25.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2.0197
    摘要419)      收藏
    道路边界精确提取建模是城市道路管理、智能交通规划和高精度地图制作等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和开源街道地图(OSM)的三维道路边界精确提取方法。首先,针对原始车载LiDAR点云数据应用布料模拟滤波分离地面点,再结合相对高程分析获取道路边界点候选数据集。然后,应用OSM矢量道路网数据的节点辅助道路边界点候选点集进行分段。最后,在各分段点云数据集中基于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获得三维道路边界点集。通过直道、弯道及高密度复杂场景3种不同类型的城区道路边界路段分类提取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道路边界提取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达96.12%和95.17%, F1值达92.11%,本文方法可用于高精度道路边界的三维精细提取与矢量化,进而为智能交通与无人驾驶导航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面向对象的精细化建模分析
    李佳俊
    测绘通报    2022, 0 (12): 1-6.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2.0348
    摘要418)      收藏
    本文首先利用像片与点云融合建模的技术方法,提出了面向对象的精细化建模思路,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模型生产3个阶段对某一景观小品进行了实践与探索。然后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不同类别传感器所获取的数据在模型成果中的优缺点。最后利用点云与像片融合建模的技术,解决了实景模型几何结构粗糙、纹理差的问题,为小尺度规划工作提供了可参考的基础数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乡村休闲养老项目的选址评价体系分析
    张普伟, 付梁, 王国华, 卢嫣楠, 赵海云
    测绘通报    2022, 0 (4): 106-110.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2.0119
    摘要406)      收藏
    针对乡村休闲养老项目选址决策困难的问题,本文利用文献研究、组建专家小组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构建了“4层次、2维度、5要素、12个指标”的乡村休闲养老项目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层指标的权重,制定了12个指标的赋值评分规则。按照构建的选址评价体系,结合GIS软件工具,对发展休闲养老产业的典型乡村——江西省靖安县中源乡进行实证评价,验证了评价体系的有效性。该评价体系可用于指导其他类似乡村的休闲养老项目选址实践,确保乡村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乡村休闲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PPP-B2b服务的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分析
    肖浩威, 王江林, 郭海荣, 杨立扬
    测绘通报    2022, 0 (4): 117-121.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2.0121
    摘要398)      收藏
    基于北斗官方发布的承载精密单点定位(PPP)服务的PPP-B2b信号与南方测绘最新研发高精度定位终端,本文采用全国6个城市连续一周的观测数据和实时定位结果,分析了基于PPP-B2b服务的PPP精度。其中重点分析了实时静态PPP与实时动态PPP定位的精度。试验结果如下:基于PPP-B2b服务的静态PPP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优于7 cm,高程方向优于10 cm;基于PPP-B2b服务的动态PPP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优于10 cm,高程方向优于15 cm。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服务的实时PPP能达到静态厘米级、动态分米级的定位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一种改进的超体素与区域生长点云分割方法
    韩英, 郑文武, 赵莎, 唐欲然
    测绘通报    2022, 0 (12): 126-130.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2.0368
    摘要398)      收藏
    点云分割作为识别地理场景的空间特征、探索和记录空间信息的关键处理步骤,其分割精度直接影响后续三维场景重建、地物特征提取等应用的效果。针对传统区域生长点云分割算法的不稳定等问题,本文结合超体素和区域生长算法对点云数据进行分割,并利用点云自身的色彩信息进一步改进分割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区域生长和已有的结合超体素与区域生长的分割算法,本文算法对点云数据分割的效果更好,且其精确率与召回率均有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地基SAR在滑坡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周志伟, 程翔, 周伟, 郝卫峰, 肖海斌, 陈鸿杰, 杨魁
    测绘通报    2022, 0 (7): 60-63.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2.0204
    摘要396)      收藏
    地基InSAR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基于地基SAR (GB-SAR)获取地表形变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分辨率高、可实时监测,实现毫米级形变监测精度,为近距离滑坡实时监测与预警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本文首先以澜沧江某滑坡体为研究对象,在滑坡体对岸设立固定站点,按固定频率进行GB-SAR数据采集;然后通过先后两景影像形成干涉对,利用相干阈值方法提取相干点目标;最后利用形变模型提取滑坡体形变结果。研究表明,地基SAR可获得整个滑体形变边界、形变大小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历程,对滑坡体灾害实时监测非常有效,可为滑坡灾害监测及预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一种顾及电子元件延迟的超宽带室内定位方法
    赵胤植, 邹进贵, 蔡礼贤, 黄格格
    测绘通报    2022, 0 (4): 1-5,31.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2.0100
    摘要388)      收藏
    针对超宽带定位系统中存在多种误差影响定位精度的问题,本文全面分析了超宽带室内定位的误差源,给出了超宽带室内定位基本函数模型,提出了将电子元件延迟这一系统差与三维坐标同时作为参数进行估计,并通过高斯-牛顿迭代算法得到定位结果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消除位置系统偏差,两组静态试验均以全站仪测量结果作为真值,点位误差分别为4.1、2.3 cm,相较于已有方法分别提高了64%和87%,而动态试验结果更接近于参考轨迹,最大误差小于10 cm。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滢, 李代伟, 张帆, 朱会子, 李龙伟, 李楠
    测绘通报    2023, 0 (7): 7-13.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3.0193
    摘要381)   HTML21)    PDF(pc) (6645KB)(238)    收藏
    本文以巢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Landsat TM/OLI系列遥感数据,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云计算平台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采用空间自相关与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大尺度、长时序动态监测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①研究区RSEI均值由2000年的0.70提升至2020年的0.74,整体上呈现改善趋势,研究区生态环境等级以优、良为主。②研究区全局Moran's I指数均大于0,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局自相关上呈现聚类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20年间“低-低”聚集区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③研究区生态环境受多因子影响,其中人为因素对2010年巢湖流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进而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改进ICP算法的激光雷达点云配准
    许哲, 董林啸, 吴家跃
    测绘通报    2024, 0 (4): 1-5.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4.0401
    摘要373)      PDF(pc) (3266KB)(302)    收藏
    针对传统ICP算法在激光雷达目标点云配准中存在匹配时间长,以及受初值影响导致该算法应用在无人车SLAM技术中容易存在定位精度不高和稳健性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KD-tree算法的NDT-ICP算法。首先,通过Voxel Grid滤波对激光雷达获取的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平面拟合参数的方法去除地面点云;然后,利用NDT算法进行点云粗匹配,缩短目标点云与待匹配点云距离;最后,通过KD-tree邻近搜索法提高对应点查找速度,并通过优化收敛阈值,完成ICP算法的精匹配。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相比于NDT算法和ICP算法,在点云配准速度和精度上有明显提高,且在地图构建上精度和稳健性更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