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数字孪生与元宇宙探讨
    张新长, 廖曦, 阮永俭
    测绘通报    2023, 0 (1): 1-7,13.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3.0001
    摘要1852)   HTML115)    PDF(pc) (1674KB)(904)    收藏
    随着城市管理和空间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的深入结合,新型智慧城市相关的应用成为地理信息行业领域与社会重点关注的对象。本文主要介绍了智慧城市的背景与概念、理论与技术,阐述了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及数字孪生城市三者的关系,总结了数字孪生城市现状及趋势,并探讨了元宇宙时代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萌芽期依靠空间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构建数字城市,发展期在数字城市基础上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云技术及时空大数据技术等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期结合新型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和实景三维技术等实现数字孪生。展望了跨时代的元宇宙智慧城市,或许会在数字孪生的基础上融合增强现实、扩展现实、脑机接口与体感设备等技术或设备,实现人类生活在两栖世界的美好憧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小尺度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的无人机精细化识别方法与实践
    黄海峰, 张瑞, 周红, 易武, 薛蓉花, 董志鸿, 柳青, 邓永煌, 张国栋
    测绘通报    2024, 0 (1): 6-11.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4.0102
    摘要175)   HTML26)    PDF(pc) (6029KB)(258)    收藏
    本文针对小空间尺度范围内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山区地质灾害,提出了一套基于小型无人机摄影测量的精细化隐患识别方法。首先,针对工作区开展至少两期无人机摄影测量作业,经处理后得到实景三维模型、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表面模型(DSM)等精细化成果;其次,以两期DOM与DSM变化检测为主实现灾害体识别;然后,基于灾害体共性特征建立典型识别标志,并依此采用三维实景目视解译为主方法实现孕灾体识别;最后,通过地面核查确认或排除隐患。将该套方法应用到三峡库首秭归泄滩河左岸顺向斜坡区域,共识别出10处不同类型隐患,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多目摄影精细化重构的无人机泥石流灾害探测技术
    邹杨, 董秀军, 张广泽, 李建强, 李向东, 李天雨
    测绘通报    2024, 0 (1): 1-5.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4.0101
    摘要244)   HTML44)    PDF(pc) (7668KB)(235)    收藏
    近年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地质灾害探测中具有明显优势。本文采用垂起固定翼无人机作为平台,搭载五镜头多目摄影相机,探测获取了凉山州龙门沟泥石流形态、沟道、物源及分区等相关参数,阐述并讨论了五镜头多目摄影相机的优势和无人机航测技术在泥石流灾害探测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结论如下:①五镜头多目摄影相机与传统单目相机相比,具有能够从垂直、倾斜多个不同角度采集数据的优势,获取的高清影像数据经过精细化重构后生成的正射影像、三维模型纹理更加全面、分辨率更高;②利用精细化重构生产的正射影像和三维模型,解译出泥石流灾害区滑坡、崩塌、岩堆、危岩落石物源总计21处,并根据平均厚度和面积估算出各物源物质的净储量和动储量,为防治设计提供了数据基础;③无人机航测技术具有机动灵活、应急性强、勘察范围大、可溯化强、飞行成本低等优势,在灾害探测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改进ICP算法的激光雷达点云配准
    许哲, 董林啸, 吴家跃
    测绘通报    2024, 0 (4): 1-5.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4.0401
    摘要257)      PDF(pc) (3266KB)(220)    收藏
    针对传统ICP算法在激光雷达目标点云配准中存在匹配时间长,以及受初值影响导致该算法应用在无人车SLAM技术中容易存在定位精度不高和稳健性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KD-tree算法的NDT-ICP算法。首先,通过Voxel Grid滤波对激光雷达获取的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平面拟合参数的方法去除地面点云;然后,利用NDT算法进行点云粗匹配,缩短目标点云与待匹配点云距离;最后,通过KD-tree邻近搜索法提高对应点查找速度,并通过优化收敛阈值,完成ICP算法的精匹配。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相比于NDT算法和ICP算法,在点云配准速度和精度上有明显提高,且在地图构建上精度和稳健性更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改进的多任务道路特征提取网络及权重优化
    朱文杰, 李宏伟, 姜懿芮, 程相龙, 赵珊
    测绘通报    2023, 0 (12): 1-7.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3.0350
    摘要192)   HTML41)    PDF(pc) (4324KB)(192)    收藏
    为应对自动驾驶在复杂道路环境下的挑战,提出了多项任务合作的需求。在自然语言处理及推荐算法领域,利用多任务学习网络已被证明可以减少多种任务耦合情况下的时间、算力及存储使用。由于多任务学习网络的这种特点,近年来也开始应用于基于视觉的道路特征提取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FPN网络的解码器头结构,并将其应用于基于YOLOv4网络的多任务学习道路特征提取网络;通过研究多任务权重设置的影响对多任务网络算法进行优化,并在同类算法中验证了权重设置的有效性。在BDD-100K数据集上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结构在保证实时性的同时精度也优于同类方法,本文方法为基于视觉的自动驾驶过程中车辆的自主道路感知及高精地图的生成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融合多源空间数据的复杂场景真三维模型构建方法
    周保兴, 王兵, 张航钒, 马登月, 刘喜珠
    测绘通报    2024, 0 (4): 13-17.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4.0403
    摘要125)      PDF(pc) (11003KB)(179)    收藏
    城市三维模型已经在城市建设、社会服务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快速、精确地构建三维城市模型,满足城市精细规划和管理的需求,本文围绕快速、合理、准确地构建真三维模型这一主线,以城市地形和地物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由地形到地物、由概略到精细的城市三维模型快速构建方案,实现了城市基础地形、建筑物和其他三维场景的快速建模,并基于Skyline平台对提出的建模思路进行了具体的实现,形成了完整的操作流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GB-SAR变形监测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刘龙龙, 张继贤, 赵争, 康琪, 郗晓菲
    测绘通报    2019, 0 (11): 1-7.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19.0341
    摘要1212)   HTML55)    PDF(pc) (1196KB)(470)    收藏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GB-SAR)技术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地面主动微波遥感技术,可进行非接触、高精度、大范围、远距离的变形监测,在变形监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GB-SAR干涉测量基础理论和研究现状,归纳了目前主要的GB-SAR系统,详细列举了现有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而分析了GB-SAR技术在基础设施、滑坡、矿山、冰川运动及文物保护等变形监测领域应用的优势和不足,总结了地基雷达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多维形变、大气改正等方面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利用MODIS卫星数据的光伏电站生态环境效应监测与评估
    王祎婷, 王欣悦, 詹迎港, 邹蕊, 杨理想
    测绘通报    2023, 0 (8): 108-112.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3.0241
    摘要182)   HTML11)    PDF(pc) (5722KB)(202)    收藏
    本文选择我国最大的光伏产业园区——青海省共和光伏产业园为研究区,基于MODIS中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结合气象站点实测数据,通过M-K时空趋势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等方法,研究2010-2020年地表植被结构参数、植被生产力、反照率、地表温度等各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并从时间先后、光伏区域内外的对比中,揭示光伏电站建设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 研究区植被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地表温度与反照率呈下降趋势;光伏板下植被长势略好于光伏板外;建设面积增加是引起研究区植被增加的格兰杰原因,表明光伏的建立可以促进植被生长,降低反照率,冷却地表温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和激光扫描的离岸海岛高精度实景三维重建
    张书航, 李旺民, 庞尹宁, 常兵涛, 马德富, 李秀龙, 张吴明
    测绘通报    2024, 0 (3): 25-30.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4.0305
    摘要186)   HTML18)    PDF(pc) (5347KB)(175)    收藏
    本文面向离岸海岛实景三维需求与技术挑战,以珠海市庙湾岛为观测对象,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与激光扫描的方式进行离岸海岛的实景三维数据获取。详细介绍了无人机任务规划、地面控制与实景三维数据处理工作,以及基于无参数布料模拟滤波的DEM生成,最终通过检查点验证了数据的绝对精度。结果表明,获取的正射、倾斜影像总中误差分别为14.72、6.60cm;点云、DSM、DEM高程中误差分别为3.10、6.20、7.11cm,满足离岸海岛实景三维展示与调查管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下车库深基坑沉降监测与分析
    黄鑫, 张继文, 于永堂, 徐传召, 张率, 曾涛, 王竞革
    测绘通报    2023, 0 (9): 18-24.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3.0258
    摘要124)   HTML11)    PDF(pc) (1985KB)(169)    收藏
    为评估北斗变形监测系统(BDS变形监测系统)在施工干扰环境下的变形监测效果,本文将BDS变形监测系统应用于西安市东郊某地下车库深基坑工程的沉降监测,得到了施工期及工后期的沉降监测数据,根据小波降噪原理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平滑降噪,并将BDS变形监测系统与水准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该场地深基坑的最终沉降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施工干扰会导致BDS变形监测系统监测数据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含有大量噪声,但通过小波降噪法对含噪声数据进行5层分解后,可得到平滑的沉降监测数据,且处理后的数据与水准监测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10.3%;基于降噪后数据采用修正的Gompertz函数预测得到该场地最终沉降量范围为100~110 mm。相关成果可为BDS变形监测系统在类似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无人机载LiDAR点云密度对DEM精度的影响分析
    肖杰
    测绘通报    2024, 0 (4): 35-40.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4.0407
    摘要118)      PDF(pc) (5613KB)(164)    收藏
    无人机载LiDAR点云数据是目前生产DEM的重要数据源。为进一步提升DEM构建效率,本文选取平地和山地两类地形作为试验区,利用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的点云抽稀算法,对滤波处理后的地面点云数据分别按照80%、60%、40%等7种地面点保留率进行抽稀,并用平均误差(ME)、标准差(SD)、均方根误差(RMSE)3个指标,对不同抽稀比例下生产的DEM成果进行综合精度评定。结果表明:①平地地面点云密度达2点/m 2,山地地面点云密度达9点/m 2时,生产的0.5 m格网间距的DEM精度优于0.05 m;②随着地面点云密度的增加,DEM精度水平逐渐趋于稳定,当地面点云密度抽稀到1点/m 2时,DEM精度快速下降。针对无人机载LiDAR点云数据进行大范围工程化DEM生产任务,该研究结论对降低数据获取成本、提升DEM生产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网络下的实时观测数据解码及定位性能分析
    黄永帅, 史俊波, 欧阳晨皓, 陆星宁
    测绘通报    2017, 0 (9): 11-14.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17.0277
    摘要821)   HTML    PDF(pc) (3924KB)(1954)    收藏
    2016年5月,千寻位置网正式公开运营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作为国内首家商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千寻位置网可以为全国大部分范围内的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本文首先介绍了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观测数据的传输格式,然后在武汉、重庆两地分别对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网络的RTK、RTD定位服务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定位性能能够达到实时RTK厘米级和RTD亚米级,同时验证了解码程序的正确性。本文的研究内容对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应用推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13. 基于多层次分割的月表撞击坑自动检测
    李海鹏, 董有福, 张昊
    测绘通报    2023, 0 (11): 18-22.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3.0321
    摘要97)   HTML10)    PDF(pc) (2171KB)(163)    收藏
    对月表不同尺寸撞击坑的提取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目前针对直径1 km以下的撞击坑检测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对于相对较大的撞击坑检测率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稳健性的撞击坑自动检测模型,基于LOLA发布的全月DEM数据生成了月表地形参数,采用面向对象的多层次分割方法并结合机器学习技术提取撞击坑,选取3个典型样区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直径范围在1~120 km内的撞击坑,召回率和精确率分别为86.5%和81.2%,具有良好的检测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基于多源遥感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动态监测
    樊彦国, 王杰, 樊博文, 徐梓耀
    测绘通报    2023, 0 (6): 27-35.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3.0164
    摘要201)   HTML16)    PDF(pc) (5532KB)(230)    收藏
    城乡建设的逐步推进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我国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的发展高度重视,迫切需要对黄河三角洲近年来的动态变化信息进行监测、提取与分析。本文利用2000—2021年8景Landsat光学影像与2015—2021年34景Sentinel-1降轨VV极化SAR影像,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的宏观(土地利用)、微观(地表形变)信息进行提取,并结合社会经济、自然环境数据进行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1年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土地利用程度逐步提高;2015—2021年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的地表形变程度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最大沉降速率达-43.643 mm/a,最大抬升速率为0.136 mm/a;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是引起该区域地表信息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基于车载LiDAR的特征融合差分的车前道路提取方法
    何光明, 韩士元, 陈月辉, 周劲, 杨君
    测绘通报    2023, 0 (12): 13-18.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3.0352
    摘要75)   HTML20)    PDF(pc) (1515KB)(160)    收藏
    为应对行驶中变化的道路环境,划分当前车前道路的可行驶区域,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差分的车前道路检测方法。该算法通过形态学滤波法对原始点云进行地面点云提取,统计归纳地面点云数据,进而界定运算域,在运算域内划分不同纵深的差分元尺寸和起点,在差分元内进行特征参数的融合,形成特征矩阵,求解差分矩阵后再进行阈值滤波,进而实现车前道路点云的提取。本文首先与相关道路点云的提取算法进行对比,表明其性能优良;然后针对所采数据不同纵深的道路提取效果进行对比,证明该算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循环特征融合的弯道增强车道线检测算法
    鲁维佳, 刘泽帅, 潘玉恒, 李国燕, 李慧洁, 丛佳
    测绘通报    2023, 0 (12): 25-30.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3.0354
    摘要75)   HTML7)    PDF(pc) (1755KB)(157)    收藏
    针对道路转弯处曲率过大导致弯道识别的精度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特征融合Resa-CC的弯道增强车道线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车道线的形状先验性,捕获图像像素中行与列的空间关系,融合信息生成特征图;以残差网络为主体框架,加入编码器、解码器和注意力机制模块,在损失函数中引入弯道结构约束来提高车道线弯道的识别精度。加入循环特征融合模块和自注意力机制模块后准确率分别提升3.41%和1.1%,证明了两模块的有效性;Resa-CC算法准确率可达96.83%,FPS为35.68,误检率FP和漏检率FN分别为0.031 5和0.028 2,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较高的检测性能,在车辆行驶弯道路段中能更准确地推断出车道线的位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基于MEMS IMU的GNSS RTK/INS紧组合定位分析
    谢晴, 张全, 章红平, 陈德忠, 李治君, 崔宇璐
    测绘通报    2024, 0 (1): 89-95.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4.0115
    摘要148)   HTML11)    PDF(pc) (3039KB)(155)    收藏
    本文针对复杂动态的城市环境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需求,提出惯性单元辅助RTK快速收敛的自动驾驶低成本、高精度定位方法。使用MEMS IMU M39和战术级IMU Pos320,通过对多组实测车载数据进行仿真中断,得到INS位置漂移误差、模糊度收敛时间、模糊度固定正确性指标,再对无惯导辅助、M39辅助模糊度固定和Pos320辅助3种情形下的模糊度固定时间和定位精度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M39在GNSS中断5 s时可辅助RTK实现模糊度瞬时固定,中断时间为10 s时可以将RTK模糊度收敛时间压缩至1/4。MEMS IMU的加入使得RTK模糊度固定错误个数显著下降,10 cm以内高精度定位占比由62.25%提高至98.44%。试验验证了MEMS IMU辅助RTK能够加快模糊度收敛速度,提高了其在自动驾驶导航定位应用中的精度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顾及地址语义和地理空间特征的多源POI位置融合
    李朋朋, 刘纪平, 王勇, 罗安, 桑瑜, 闫雪峰
    测绘通报    2023, 0 (11): 54-60.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3.0327
    摘要98)   HTML8)    PDF(pc) (1392KB)(152)    收藏
    多源POI位置融合是实现地理空间数据匹配融合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由于不同POI数据源之间位置编码的差异及定位误差,导致位置融合更加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地址语义和地理空间特征的多源POI位置融合方法。首先,通过TextRCNN和图注意力网络提取地址属性的语义特征;然后,使用多层感知机提取位置属性的地理空间特征;最后,基于自注意力机制通过特征聚合实现多源POI位置融合,并对成都市百度地图、腾讯地图和高德地图的POI数据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优于现有方法,平均位置融合精度优于12 m。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大坡度地质露头岩性分类
    常乐, 韩磊, 陈宗强, 盛辉, 刘善伟
    测绘通报    2023, 0 (11): 42-47.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3.0325
    摘要95)   HTML3)    PDF(pc) (2775KB)(147)    收藏
    针对卫星影像难以获取大坡度地质露头数据、传统分类方法无法有效利用影像信息导致地质露头剖面岩性分类精度较低等问题,本文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高精度野外大坡度地质露头数据,并提出了一种多尺度混合特征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与贴近摄影测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采集地质露头数据的应用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多尺度混合特征网络模型能够有效地提取无人机多光谱影像中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实现了大坡度地质露头岩性的高精度分类。以云台山地质公园某露头为例,本文模型的总体分类精度可达89.91%,Kappa系数可达0.85,相比于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SVM和MLC精度提高接近15%,相比于Inception V3和ResNet18总体分类精度提高约10%,相比于Hybrid CNN总体分类精度提高1.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图像局部特征提取的边坡异常监测技术
    林泊锟, 丁勇, 李登华
    测绘通报    2024, 0 (4): 23-28.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4.0405
    摘要115)      PDF(pc) (5137KB)(146)    收藏
    为提升边坡险情的监测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图像局部特征提取的边坡异常监测技术。该技术通过提取边坡自然特征物的二维坐标构成目标三角网络,以三角网络的变化区域圈定边坡险情范围,并提取变化范围内的同名特征点,以同名特征点的位移情况对边坡的变化进行描述。首先,拍摄边坡发生险情前后的图像,利用目标检测模型YOLOv5识别边坡自然特征物,利用语义分割模型DeepLabV3+对提取的自然特征物进行语义分割得到其二值化区域,提取区域中心得到二维坐标,以所有自然特征物的二维坐标点阵构建目标三角网络,并以三角网络变化圈定边坡的变化范围。然后,利用图像特征提取技术,提取变化范围之内的同名特征点,并统计其位移距离与方向,以此反馈边坡的变化情况。最后,设计了试验验证该方法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并在真实的边坡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对边坡的变化进行有效监测,是边坡监测工程中的一种可行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多源时序影像洞庭湖流域水体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周再文, 何贞铭, 蒋松谕, 相龙伟, 彭李
    测绘通报    2023, 0 (10): 20-27.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3.0290
    摘要116)   HTML11)    PDF(pc) (5331KB)(142)    收藏
    湖泊作为重要的国土资源,研究湖泊水域的动态变化有利于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为生态平衡稳定提供重要保障。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1989—2022年多源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在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NDWI)、改进的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MNDWI)、自动水提取指数(AWEI sh)及基于线性判别分析的水体指数(WI 2015)4种目前常用的水体指数中,选取最优水体指数进行洞庭湖流域水体提取;结合流域内降水气温、人口密度及土地利用等多种数据,探究洞庭湖流域水体演变特征并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989—2022年,洞庭湖区丰、枯水期水体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3大湖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减,平均减少93.27和140.15 km 2。流域内湖泊面积是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作用的结果。其中,降水和气温是影响湖面积的重要自然因素,人口增加、围湖造田引起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是导致湖面积减少的人为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高校测绘工程专业“测量仪器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余腾, 胡伍生, 周立, 焦明连, 孙小荣
    测绘通报    2017, 0 (5): 147-151.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17.0176
    摘要552)   HTML    PDF(pc) (6000KB)(702)    收藏

    针对测量仪器不断发展和革新的实际情况,总结了近5年来“测量仪器学”课程开设的效果和社会评价。基于测量仪器已全面进入电子智能时代,提出了针对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教学内容的改革,改进得到了优化新颖的教学方法,对于课程考核提出了合理的评判方法,并对课程配套相关条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最后对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消费级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监测弃土场的精度评估
    胡晋茹, 赖林枫, 芦治源, 张晓峰, 李元, 赵廷宁, 魏广阔
    测绘通报    2023, 0 (11): 36-41.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3.0324
    摘要103)   HTML11)    PDF(pc) (3713KB)(141)    收藏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弃土场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消费级无人机具有低门槛、低成本的显著优势,但利用消费级无人机进行摄影测量的精度分析研究较少,特别是2021年发布的最新《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中对测量精度有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公路建设项目弃土场为研究对象,根据地面布设的像控点评估应用消费级无人机对其进行倾斜摄影测量的精度,并与传统正射摄影测量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消费级无人机通过倾斜摄影测量精度能提高25.19%~90.68%,在高程上更为显著,同时能够消减因地形落差大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使其达到厘米级,符合规范中1∶500比例尺的成图要求,证实了消费级无人机在弃土场监测中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海岸带生态环境监测研究综述
    胡义强, 杨骥, 荆文龙, 杨传训, 舒思京, 李勇
    测绘通报    2022, 0 (6): 18-24.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2.0165.
    摘要390)   HTML25)    PDF(pc) (1092KB)(270)    收藏
    本文介绍了无人机遥感系统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并从海岸带生态环境监测应用角度,总结了无人机平台、载荷在海岸带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综述了无人机遥感在海岸带生态环境监测中8个不同场景的应用,为无人机遥感在海岸带管理中的发展潜力和有效性提供了参考。同时指出,为进一步提升无人机遥感在海岸带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效果,需要在无人机载荷、像控点(GCPs)布设、光谱数据处理等相关技术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未来,随着无人机数据传输速度的提高与无人机自组网技术的发展,有望实现海岸带生态环境高效、智能化监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SWARM监测松辽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的适用性分析
    孙炜程, 魏德宏, 罗朱键, 禤键豪, 张兴福
    测绘通报    2023, 0 (11): 107-111.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3.0336
    摘要62)   HTML4)    PDF(pc) (1746KB)(137)    收藏
    针对GRACE与GRACE-FO卫星存在衔接空白且卫星加速度计已出现受损的情况,SWARM卫星监测可作为一种有效补充的技术手段。本文选择ASU、IGG和COST-G等机构的SWARM时变模型监测松辽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并与GRACE、GRACE-FO时变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各SWARM时变模型的前10阶位系数与GRACE模型精度接近,其中IGG-SWARM模型经1200 km高斯滤波后的信噪比,相较于ASU和COST-G模型分别高62.47%、55.99%;②IGG-SWARM时变模型可探测松辽流域大尺度陆地水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识别流域内的显著旱涝事件,与GRACE、GRACE-FO时变模型均反映出松辽流域在2015年7月—2020年12月的陆地水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两者在数据重叠时段的相关系数可达0.6以上。因此,SWARM时变模型可适用于监测松辽流域的陆地水储量变化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广西-东盟多源遥感数据的森林高度反演及应用
    谢开翼, 陈瑞波, 王志莉, 王群, 包俊帆, 朱宁宁
    测绘通报    2024, 0 (1): 32-37,64.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4.0106
    摘要155)   HTML24)    PDF(pc) (5375KB)(135)    收藏
    森林生态系统在调节生态气候与碳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高度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参数。利用单一遥感数据获取森林冠层高度会受到多种制约。因此,本文使用星载激光雷达ICESat-2提供的高质量离散森林冠层高度点,结合Sentinel-1、Landsat 8及地形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建立不同影像特征组合森林冠层高度的回归模型,并分析各特征对森林高度反演的影响,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广西森林冠层高度制图。试验结果表明,多源遥感数据可有效提高森林冠层高度反演精度,在所利用遥感数据中,特征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光学特征、地形特征、SAR特征,“L8+SRTM+Sentinel-1+邻域均值”特征组合的反演精度最高,加入邻域均值特征进行森林冠层高度反演效果最佳,随机森林模型能精确绘制森林冠层高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利用机载激光点云数据生产DEM的关键技术分析
    蒋桂美, 聂倩, 陈小松
    测绘通报    2017, 0 (6): 90-93.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17.0197
    摘要878)   HTML    PDF(pc) (1265KB)(1389)    收藏
    着重分析了利用机载激光点云数据提取DEM的关键技术:预处理、点云滤波与分类、高精度DEM制作与质量评价技术;建立了基于机载激光点云的DEM生产技术流程,并将其应用于宁波市地理国情普查市情专项——高精度地表模型制作项目中;构建了宁波市建成区规则格网1:2000比例尺的高精度DEM模型,为宁波市地理国情普查提供了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28. 基于卡尔曼滤波优化航向的PDR算法
    朱军桃, 林知宇, 李海林, 任招财, 陈荣生, 兰荣添, 代程远
    测绘通报    2023, 0 (9): 30-34,63.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3.0260
    摘要146)   HTML6)    PDF(pc) (1712KB)(134)    收藏
    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行人航位推算(PDR)技术因其技术条件较为成熟且易于大范围实现,已成为国内外室内定位研究的热点。但智能手机传感器的精度有限,且室内地磁信息会受到室内电磁环境的干扰,进而影响PDR算法的定位精度。因此,本文以智能手机为研究载体,提出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智能手机航向优化方法;通过融合智能手机的地磁与陀螺仪传感器数据进行理论研究与现场测试,并优化了PDR算法中的航向精度,优化后定位的平均误差提升至1.36 m。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基于NeRF的城市实景高精度三维建模技术
    孙建华, 李巍, 袁伟哲, 王峰, 谷佳铭
    测绘通报    2024, 0 (4): 129-134.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4.0422
    摘要144)      PDF(pc) (6094KB)(133)    收藏
    为了更好地将NeRF高精度三维建模应用于城市实景三维数字化重建,本文基于NeRF技术将大型场景划分为子NeRF,通过在场景内构造多个正八面体初始化多边形网格,并在训练过程中不断优化多边形面的顶点。训练完成后,得到编码器-解码器网络的权重,通过顶点优化对每个独立块进行不同层次的多边形网格细化。从视图范围捕获城市概览的卫星级图像到显示建筑复杂细节的地面级图像变化,构建面向城市细节层级(level-of-detail)和空间覆盖范围的多尺度数据,通过渐进式学习(progressive learning)神经网络体素渲染模型,使用多层感知器(MLP)实现体积密度和颜色的参数化,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实现预定义视角近平面和远平面之间光线的排序距离向量,实现大规模场景的实时交互式渲染。然后将GIS与NeRF相融合,为多数据融合、查询、分析、测量、标注和共享等任务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实现即时、流畅地拖拽、缩放和360°无死角地浏览和观看场景,这种融合可以轻松地将各种数据源整合,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和环境监测等三维场景中,以进行空间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测绘类专业“地球科学概论”理论教学的若干思考
    刘洋, 许才军, 温扬茂
    测绘通报    2017, 0 (6): 146-148,152.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17.0210
    摘要696)   HTML    PDF(pc) (1145KB)(1124)    收藏
    以"地球科学概论"课程角色及测绘类专业特征为基础,分析并给出了测绘类专业发展能够拓展"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内容的3个实例,进而对测绘类专业"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的理论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能够为相关专业开展该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